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

2021-04-06 14:03吴夏霞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实践小学数学

吴夏霞

摘 要:小学生在学习各学科知识时,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支持,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后,其对知识的吸收效率能得到有效提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来讲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对此给予充分的重视。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帮助小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并使其能在好的学习习惯的驱动下高效地学习其他知识。本文就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实践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教育也在发生巨大变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越来越被重视。小学阶段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教师要有足够的习惯培养意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小学生养成好习惯。从课前的预习、课中的听课、独立思考和质疑,到课后的及时复习,教师要对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进行监督和引导,使其能在基础教育阶段在好习惯的驱动下开展高效学习,从而更好地吸收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一、培养课前预习习惯

在當前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不能快速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现象,这种情况导致学生不能对当堂学科知识点进行高效吸收[1]。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将课前预习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上,结合课前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教师的引导,对课堂内容展开较为深入的领悟。因此,教师应更多地鼓励学生重视课前预习,并在预习的过程中记录自己遇到的问题与疑惑,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请教老师,从而为高效吸收课本知识内容奠定基础。另外,在预习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当前的预习内容与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对比,这个过程既能复习以前的知识,又让新旧知识之间产生一定的联系,能充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整理能力。例如,在学习一年级数学上册中《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在对其展开预习的过程中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即对前面学习的《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复习,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对旧知识加以巩固,并且在预习的过程中能使其发现自己存在旧知识理解不透彻的情况,借此能对以前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并使其与新知识进行联系,达到让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效果,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

小学教师要用更多的方法创造条件,利用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能集中其注意力在课堂上[2]。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其本身容易被与课堂不相关的事物所吸引,并不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导致其不能高效地吸收课堂知识。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及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听课动态,并提醒溜号的同学及时收回其注意力。与此同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重点,灵活地展开教学,并能巧妙地将教学难点转化为易于小学生吸收的知识。合理设计课堂问题,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与教师的课堂互动中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并能充分结合其心理设计课堂教学,通过合适的问题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小学生能在其引导中积极打开思路,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从而进入最佳听课状态。例如,在学习小学一年级《认识图形》一课时,可以播不同颜色的图形,并让其根据看到的图形进行联想,使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并且将不同的图形进行组合,让小学生在观察中找到组合图形中所包含哪些学过的图形。这个过程能使其对课堂知识产生足够的兴趣。并且在老师的带领下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将不同图形进行组合,从而得出新的图形。也可以让学生用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用彩笔将其涂成自己喜欢的颜色。通过这样的互动,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新的知识,为以后对几何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动脑多思的习惯

首先,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充分地创造条件,并能够利用较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并能勤于思考,在关键的时候大胆发言,提出质疑,而教师要提前在备课的时候预设出更多的意外问题解答方案,从而让数学课堂能够高效顺利地进行[3]。具体的做法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善于抓住教材当中的知识难点和知识重点,灵活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能够产生严谨的思考,让有价值的问题对其产生思维的引导作用和启发作用。同时也可以利用情境激励方法,结合所教授的数学知识的具体需要,以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设计出活泼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有效激发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使其能够更加积极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中《位置》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的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中的事物,使其在这个过程中动脑思考。也可以借助身边的物体展开描述。可以是让其对自己书桌上的物体进行描述,如铅笔盒和数学书本是怎样的位置关系,让其对此展开语言表达。从而让每个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思维的锻炼,使其养成良好的动脑习惯。另外,数学教师要能够利用合适的工具向学生展示一定的数学原理,结合其学习心理,利用较为形象的方式,使其能够直观地领悟知识点,并能够使其在实际生活中对其加以应用,真正掌握算理。

四、培养大胆质疑的习惯

小学生要能充分地吸收所学知识,首先要对其进行预习,教师要在使其养成预习习惯的基础上鼓励其大胆展开质疑,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通过合理的引导方式使其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合理质疑,久而久之能使其形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其产生质疑,正是其对学习内容态度认真的表现[4]。因此,教师要对其给予充分关注,积极引导其产生质疑。使其在预习的过程中对不明白的地方进行记录,并在课堂中及时请教老师。在具体的听课阶段,对于相关知识重点与难点有不能完全理解的部分及时在问题出现时向老师提问。数学教师要注意给予合理的鼓励,对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给其他同学更加积极的暗示,从而调动整个班级带着问题学习相关知识,并不畏惧提问。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密切,能有效拉近师生距离,为教师更加高效的教学奠定基础。另外,在学生进行提问时,对于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疑惑的同学,教师要能够用更多的耐心给予包容,并用合适的引导方式帮助其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问题,从而帮助其养成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使其逐渐形成独立思考能力,从而为提高其对其他学科的高效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培养及时复习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生不能有意识的进行自我约束,其注意力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其在课堂中对知识的吸收效率不高,因此,除了在课堂中及时关注其注意力以外,教师要重视对课下学习的监督[5]。小学生没有复习意识,缺少复习习惯对所学过的知识不能保持长久记忆。而基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性较大,不能对前面的知识有高效的记忆将对后面知识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醒小学生及时回顾学过的数学知识,并用做笔记的方式对其进行系统性记忆,使其能对学过的内容加强印象,定期翻看笔记,对其进行有效巩固。教师也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复习前面的知识点,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平时听课效率较低的同学在对旧知识进行回顾的过程中查漏补缺,及时弥补课堂上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错过的知识点。因此,教师要能在充分认识到及时复习的重要性的基础上用实际行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使其对知识形成长效记忆,并在这个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更好的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打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教师要充分地掌握小学生心理,并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其加以合理的引导,让数学课堂能够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在课堂中使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后及时的提醒和帮助学生展开复习,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慕克鸿.有效提问推动高效课堂——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199.

[2]赵雪威.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03:158.

[3]汤柳芳.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及有效性策略[J].华夏教师,2019,05:29-30.

[4]林加章.浅谈聋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9,08:27.

[5]张学红.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9,04:249-25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实践小学数学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