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2018-2019 年耕地质量保护试验比较报告

2021-04-07 10:17姜玉琴张富国张守霞郑晓川翁玉飞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2期
关键词:耕作调理化肥

刘 静 姜玉琴 张富国 张守霞 郑晓川 翁玉飞

(浚县农业农村局 河南浚县456250)

为做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培肥地力,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耕作方式和化肥减量增效试验, 来达到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提高产量的目的。 为寻找适合本地区的耕作方式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特制定本方案。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于2018 年10 月安排在浚县卫溪街道办事处付庄村财森粮食高产合作社流转的土地内。 供试土壤为潮土,质地为中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地势平坦,排灌方便。 耕层(0~20 cm)土壤养分为:全氮1.02 g/kg,有机质 16.9 g/kg,有效磷(P)18.3 mg/kg,速效钾(K)124 mg/kg,pH 为 8.1。前茬作物为玉米,亩产 650 kg。 供试品种:郑麦 369。

1.2 试验设计和方法

1.2.1 耕作方式试验设计 处理Ⅰ: 旋耕区15 cm;处理Ⅱ:常规犁地25 cm;处理Ⅲ:深耕区35 cm;处理Ⅳ:深松区25 cm。各处理不设置重复,采用大区试验,各处理面积100 m2,要求试验地块平整、地力水平较一致,设保护行。

1.2.2 化肥减量增效示范设计 大区设计,不设重复。对照,常规施肥(处理Ⅰ):联心牌复合肥(20-15-10)50 kg/亩,示范田 667 m2;土壤调理剂(处理Ⅱ):联心牌复合肥(20-15-10) 40 kg/亩+土壤调理剂 80 kg/亩,示范田667 m2;生物有机肥(处理Ⅲ):联心牌复合肥(20-15-10) 40 kg/亩+生物有机肥 150 kg/亩, 示范田667 m2。

1.2.3 试验管理 耕作方式试验各处理整地方式按方案进行。 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各处理施肥按方案进行。 2018 年 10 月 13 日整地,2018 年 10 月 16 日播种。播种量 18 kg/亩,10 月 23 日出苗。12 月 5 日浇越冬水。 2019 年 3 月 13 日每亩追施 15 kg 尿素并浇水,5 月 13 日浇灌浆水。 3 月 18 日使用二甲四氯+苯磺隆化学除草一次,4 月21 日使用高效氯氰菊酯+戊唑醇防治蚜虫、红蜘蛛和麦叶蜂,5 月12 日喷施吡虫啉、磷酸二氢钾、多菌灵防治蚜虫、干热风等。 6 月5 日进行测产并考种。6 月10 日完熟收获。试验田由专人负责,田间管理措施由专人在同一天内完成。

2 试验示范结果与分析

2.1 小麦群体田间调查记载

由表1 可以看出:不同处理各生育时期群体、单株分蘖、次生根都是不一样的。 第Ⅰ处理旋耕不利于小麦越冬,容易遭受冻害。 总的来说,深耕对群体影响较大,分蘖数、次生根最多,成熟期群体最大。

由表2 可以看出: 不同处理各生育期群体是不一样的。 总的来说,土壤调理剂田间群体结构比较合理,成熟期群体最大。

2.2 小麦考种与产量分析

由表3 可知:不同处理千粒重没有明显差异,穗粒数和亩穗数以处理Ⅱ、处理Ⅲ最大,产量也最高。由表4 可知,不同处理,其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是不一样的。 以常规施肥减量20%+土壤调理剂处理小麦产量最高。

表1 小麦不同生育期群体调查(耕作方式试验)

表2 小麦不同生育期群体调查(化肥减量增效示范)

表3 小麦考种和产量统计(耕作方式试验)

表4 小麦考种和产量统计(化肥减量增效示范)

3 结论

(1)采用不同的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是有影响的。 在深耕、深松、犁地和旋耕4 种不同的深耕方式下,深耕对提高小麦产量意义很大。

(2)常年旋耕对小麦播种质量负面影响很大,并且会使耕作层越来越浅, 故在生产上要杜绝以旋代耕,或者两年旋耕后一定要深耕一次,才能保证小麦的高产稳产。

(3)增施土壤调理剂和生物有机肥,主要是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减施20%复合肥的情况下,每亩增施80 kg 土壤调理剂或150 kg 生物有机肥, 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比常规施肥增产10.4%和7.8%。

(4) 生产上推广增施土壤调理剂或生物有机肥还要考虑生产成本及比较效益。

猜你喜欢
耕作调理化肥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基于数字孪生的农业耕作监控系统
保护性耕作试验监测数据分析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腐植酸:盯住东北三省5650 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力
耕作与施肥方式对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田间试验化肥减量增效促农增收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流翔高钙系列肥 我能土壤调理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