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吡唑醚菌酯乳油对玉米小斑病病害的防效和增产效果

2021-04-07 10:17徐书举曹凤格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2期
关键词:迪卡吡唑斑病

张 楠 徐书举 曹凤格

(菏泽市农业科学院 山东菏泽274000)

近年来,菏泽地区夏播玉米小斑病发病较多,限制了本地区玉米的高产和稳产,针对此问题,本次试验使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以迪卡517 为对象,测试防治玉米小斑病效果, 为保证菏泽地区夏玉米的高产稳产和评价和推广此试剂提供依据。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含吡唑醚菌酯的试剂剂型主要有乳油、悬浮剂和水分散粒剂。 本次试验选用德国巴斯夫公司合成并开发的25%吡唑醚菌酯乳油,它是一种兼具吡唑结构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子囊菌类、担子菌类、半知菌类及卵菌类等植物病原菌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并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抗病增产。 笔者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示范25%吡唑醚菌酯乳油对玉米小斑病病害的防效及增产效果, 为该试剂在鲁西南夏玉米种植区对玉米小斑病防效的评价与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药剂为有效成分含量为25%(250 g/L)的吡唑醚菌酯乳油,由巴斯夫植物保护(江苏)有限公司生产,净含量为15 mL 每袋;对照喷施等量清水。 供试作物为玉米,品种为迪卡517。 防治病害为玉米小斑病病害。

1.2 试验方法

本试验于2017 年进行,设在菏泽市农业科学院试验田,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等,地力均匀,排涝和灌溉条件良好。前茬作物为小麦,玉米植株行距60 cm,行长 10 m,株距 24.7 cm(密度 4 500 株/亩)。 试验设喷药和喷施等量清水两个处理,每小区面积120 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 次。 其中喷药处理于玉米大喇叭口期和玉米抽雄期各喷施25%吡唑醚菌酯乳油一次,需注意避免在强光下喷药。 2017 年6 月12 日播种,施药时玉米出苗整齐,长势一致。7 月21 日(大喇叭口期)第一次用药,每亩使用吡唑醚菌酯乳油2 袋(有效成分含量 112.5 g/hm2), 每袋对水 15 kg;7 月30 日(抽雄期)进行第二次用药,每亩使用吡唑醚菌酯乳油 2 袋(112.5 g/hm2),每袋对水 15 kg。 其他管理措施同大田。 此次试验使用电动背负式喷雾器对玉米茎叶进行喷雾。

1.3 调查方法

为明确25%吡唑醚菌酯乳油对迪卡517 玉米品种小斑病的防效情况,于施药前1 d(7 月20 日)调查病情基数,玉米乳熟后期(9 月10 日)进行第二次调查。 每小区随机5 点取样,每点取3 株,调查全部叶片, 调查和统计方法参照 《农药 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107 部分:杀菌剂防治玉米大小斑病》。

药效调查同时,观察玉米生长势、叶色情况。 收获前采用五点取样法,每个小区随机取5 个点,每点选取两行,每行选取有代表性的玉米10 个,每点共选取20 个穗,室内考种(穗长、穗粗、穗行数、穗粒数、千粒重、秃顶长)。 每个处理收获有代表性的2 行进行脱粒,称重时测含水量,折合为含水量为14%的粒重, 然后采用DPS 系统对防效和产量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LSD 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治效果

7 月20 日调查, 喷药小区和空白小区内随机选取的点内植株,所有叶片病情级数均为0。 经调查统计, 25%吡唑醚菌酯乳油对迪卡517 小斑病有良好的防效。 从表1 可以看出,施药量为112.5 g/hm2,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和玉米抽雄期各喷施25%吡唑醚菌酯乳油一次,两次施药的防效为66.7%,对小斑病病害有明显的防效。

表1 25%吡唑醚菌酯乳油防治玉米小斑病病害结果

2.2 对玉米籽粒发育的影响

从表2 可以看出,25%吡唑醚菌酯乳油112.5 g/hm2两次施药后,迪卡517 喷药处理穗粗为4.8 cm,对照处理组穗粗为4.3 cm, 喷药处理比对照处理组穗粗增加0.5 cm,差异显著;穗长增加0.5 cm;穗行数增加0.3 行,行粒数增加0.4 粒,秃顶降低0.1 cm。 两次施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后可促进籽粒发育, 增加迪卡517 的穗长、穗粗,使穗行数、行粒数增加并降低秃顶长度。 穗粗、穗粒数对比见图1、图2。

表2 25%吡唑醚菌酯乳油对迪卡517 籽粒发育作用效果

图1 穗粗均值比较

图2 穗粒数均值比较

2.3 增产效果

表3 结果表明,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和玉米抽雄期各喷施25%吡唑醚菌酯乳油一次,可提高迪卡517的出籽率,增加容重、千粒重,增产效果明显。 喷药组和对照组相比,喷药组可提高出籽率0.5%,容重增加6 g/L,提高千粒重4.5 g。

从表4 可以看出, 两次施入25%吡唑醚菌酯乳油112.5 g/hm2后小区产量为12.680 kg,折合亩产平均为647.4 kg,对照组小区产量为12.193 kg,折合亩产平均613.6 kg, 平均亩产喷药组比对照组增加33.8 kg(差异显著),平均增产5.5%。产量均值比较见图 3~5。

表3 25%吡唑醚菌酯乳油促进迪卡517 生长作用效果

表4 25%吡唑醚菌酯乳油对迪卡517 产量影响效果

图3 小区产量均值比较

2.4 对外观品质的影响

目测观察, 施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2 次的处理区玉米叶色浓绿、光亮,籽粒金黄,外观品质好。

3 小结

图4 折合14%水分小区产量均值比较

图5 折合亩产均值比较

25%吡唑醚菌酯乳油对迪卡517 小斑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能达到66.7%。 该药剂还具有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和增产作用, 可促进迪卡517 籽粒发育,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降低秃顶长度,增加穗行和行粒数,增产5.5%,增产效果明显。

研究表明, 吡唑醚菌酯具有高度选择性, 对作物、人、畜安全,环境基本无污染。 田间防治玉米小斑病病害时,可应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有效成分含量112.5 g/hm2,避免在强光下喷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各喷施一次, 既提高玉米对小斑病的抗性,又增加产量,提高收入。

猜你喜欢
迪卡吡唑斑病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浅析玉米小斑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
试论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俄网民求迪卡普里奥拯救贝加尔湖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吡唑类农药概述
多企业竞逐吡唑醚菌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