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运动干预训练促进脑瘫患者体质健康研究进展

2021-04-07 23:58张韧仁
四川体育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脑瘫疗法常规

文 静,张韧仁,刘 萍,陈 宏,苏 余

不同运动干预训练促进脑瘫患者体质健康研究进展

文 静,张韧仁,刘 萍,陈 宏,苏 余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610101。

采用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文献,选定与研究相符具有代表性的文章,选取国内实证类文献10篇,国外实证类文献6篇,共计16篇。了解治疗脑瘫患者的运动干预康复手段,分析其干预方法及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国内一般采用核心稳定运动干预、抗阻训练、悬吊运动训练以及柔韧训练为主;国外采用向后行走训练,机器人辅助训练,平衡训练等多种训练干预方式。国内外在对其进行运动干预之后,显示对脑瘫患者粗大功能、痉挛状况、步态步速行走能力以及肌肉肌张力、平衡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针对脑瘫患者特殊的体质情况,借鉴先进干预手段以及多种运动方式相结合的治疗康复手段,促进患者临床康复。并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理,设计更科学有效的训练方式刺激肌肉的康复,改善脑瘫患者身体素质。

脑瘫;运动;体育;训练;体质健康

脑性瘫痪(下文简称脑瘫)是存在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儿脑部受到非进行性损伤,是一种严重危害婴幼儿的中枢性疾病,导致活动受限以及姿势发育障碍症候群[1,3]。其因为生物力学因素(包括有限的被动运动范围,关节不稳定和萎缩)表现出肌肉功能受损、虚弱、痉挛、肌张力障碍、运动控制选择性差、姿势异常[2]。我国对于残疾人也指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1],在十三五规划期间也指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也传达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的格外关心,高度重视。目前,国内外对于脑瘫患者设计了多种运动干预方案,涉及到核心稳定训练、抗阻训练、悬吊运动训练、柔韧训练,机器人辅助训练、向后行走训练等多种训练方式,探究适合其简单有效的运动方案,帮助脑瘫患者拥有正常的步态,促进其更好的生活。这不仅可以为脑瘫患者康复提供借鉴,促进国内外运动康复事业的发展并且对社会发展也有重大意义。

1 研究方法

以“脑瘫+运动”“脑瘫+体育”“脑瘫+训练”作为组合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条件限定为2015-2019年发表的论文以通过浏览文章的摘要、关键词以及需是对照实验研究,以脑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干预手段是运动干预,剔除与本研究无关或关联度较小的文章,最终得到10篇,均为实证研究类[3-12]。国外文献中筛选了符合本研究高度相关的文章6篇[13-18],均为实证类研究。

2 研究结果

2.1 被试特征

以国内10项研究进行了具体统计,共涉及697名脑瘫患者。除两项研究未清晰交代130名被试的性别特征外,剩下的567名被试中,324名为男性,占57%,245名为女性,占43%。被试的年龄在11-60岁之间,其中以18岁以下的青年儿童居多。在明确告知被试障碍类型的研究中,痉挛型脑瘫408例,不随意运动型12例,肌张力低下型6例。排除了难以配合的患者,以及有慢性疾病、心肺疾病者。

2.2 研究设计及分组

国内10项实证研究设计中,均采用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此类研究设计也能比较其两组在实验处理前以及控制后的差异,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所以均采用了这种设计。10项研究中都对被试基本情况例如年龄、性别、一般资料等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所以均采用随机分组以及自己自愿分组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国内外文献具体实验设计及分组信息见表1。

表1 被试情况及分组

2.3 干预方法

2.3.1 核心肌群训练 核心肌群作为躯干肢体活动的基础,对人体运动具有重要影响,能够增强人体运动能力、平衡能力,控制协调人体的不稳定状态,为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并协调上下肢的肌肉激活和施力,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保护脊柱和机体功能[4]。痉挛型脑瘫患者全身肌张力增高、骨盆及躯干控制能力弱,核心肌群肌力下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导致功能独立自主性受损;魏翔[10]通过对两组患儿进行常规训练加核心稳定及束带强化实验中发现束带强化核心稳定训练可促进脑瘫患儿的功能正常化、提高核心肌群能力、改善平衡及粗大功能。杨志添[4]等人也发现核心肌群训练能促进脑瘫患儿的运动控制能力,提高腰腹部核心肌群力量,协调能力,能改善患儿的异常姿势,能增强骨盆躯干稳定的同时增加粗大运动给功能和平衡能力。

人体核心肌群的训练对于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在脑瘫患者的治疗中也应更多采取此治疗方式帮助改善其肢体功能。

2.3.2 抗阻训练 抗阻训练在脑瘫患者中广泛应用其临床治疗。耿子轩[7]对其实验组进行为期12周的抗阻干预后,得到其患者在行走能力方面得到有效提高,分析其原因是长期进行抗阻训练的肌肉中蛋白质及糖原含量多,延缓了肌肉的萎缩,并且对其下肢进行抗阻训练,提高了其稳定性。

朱建峰[6]通过对脑瘫患者3个月的康复抗阻训练得出抗阻训练对青年脑瘫患者在提高其运动能力方面有很大作用,讨论其原因是抗阻训练中的平衡训练提高其受限肌群肌力增长,从而提高了肌肉协调性。

2.3.3 悬吊运动训练 悬吊运动是一种有效的神经肌肉反馈重建方法,强调主动训练的观念。其技术核心是依靠神经肌肉激活技术激活“休眠”或者“失活”的肌肉,重建正常功能和神经控制模式;王军[12]等人对实验组进行了悬吊运动训练,结果显示其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等都得到了改善。因其集神经发育疗法、感觉综合训练、引导式教育于一体,对肌力增强和肌张力缓解以及平衡协调性提高都在主动运动中完成。范桃林[11]等人也研究发现进行了悬吊疗法之后的脑瘫患者的痉挛和粗大功能得到有效改善。

2.3.4 柔韧及其他运动训练 脑瘫患者的柔韧性普遍较差,下肢僵硬。李世明[8]等人通过对脑瘫患者进行柔韧性干预之后发现柔韧干预能提高其柔韧性、协调性以及各关节活动灵活性及稳定性。国外研究者采用机器人辅助训练帮助脑瘫患者在被动情况下锻炼其下肢步态、步速,对其有显著性提升作用[15];国外干预中也采用锻炼其肌肉厚度以及锻炼其平衡能力的办法帮助脑瘫患者提升其运动粗大功能和减缓痉挛程度[16,17]。

2.4 干预成效指标

纳入文献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粗大运动功能、痉挛状况、行走能力、平衡能力、肌肉力量等,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干预指标、方法及结果

注:CSI=临床痉挛指数 10MWT=10m步行测试 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CSS=综合痉挛量表 WeeFIM=儿童功能独立性功能量表 BBS=berg平衡量表

GMFCS=粗大运动功能量表 FMA=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DPS=平衡评估以及训练装置

2.4.1 粗大运动功能 在16篇文献中,有7篇文献研究了受试者粗大运动功能的变化状况。杨志添[4]的随机对照实验(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后增加核心肌群训练和感觉统合训练);6个月之后,实验组GMFM-88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脑瘫患者增加核心肌群训练和感觉综合训练比只做常规康复训练更加提高粗大运动功能。朱建峰[6]的研究(两组进行3个月的抗阻训练和平板训练)表明,训练后抗阻训练GMFM-66、GMFM-88分数提高程度高于平板步行训练组(p<0.05),提示抗阻训练对于平板步行训练更能提高脑瘫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徐艳[9]等经过研究发现,8周的常规躯干训练前结合前馈控制训练其训练组的GMFCS与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训练组的改善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并且6个月,1年的随访后训练组的改善仍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前馈控制结合躯干训练可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魏翔[10]的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核心稳定训练、实验组束带强化核心稳定训练,共3个月)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后GMFM-88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实验组GMFM-88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束带强化核心稳定训练与核心稳定训练相比更能有效提升脑瘫患者粗大运动功能。王军[12]等的研究(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训练,结果表明两组GMFM-88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实验组GMFM-88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在常规康复运动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训练对脑瘫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有较大影响。田红转[3]的研究(对照组常规运动疗法,实验组在常规运动疗法上增加核心稳定训练,连续训练3个月)结果显示研究组GMFM-88评分为(74.26±13.61)分,高于对照组的(57.44±13.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核心稳定训练结合运动疗法可有效增强脑瘫患儿运动功能。范书红[5]等人研究发现,悬吊组和联合组(在悬吊的基础上加上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经过连续12周的治疗发现,(GMFM -88)联合组 D 区、E 区评分高于悬吊组(P<0.05)。表明脑瘫患儿采用生物反馈疗法、悬吊运动训练联合治疗能有效提高运动能力。

脑瘫患者由于患有运动功能异常,对自身生活以及生长发育都产生很大影响,采用各种运动疗法(核心肌群训练、抗阻训练、平板训练、束带强化核心稳定训练)以及前馈控制训练,感觉综合训练、肌电生物反馈疗法都比常规康复训练对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有显著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2.4.2 平衡功能 16篇文献中,7篇文献对被试的平衡能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徐艳[9]等研究发现8周的常规躯干训练前结合前馈控制训练其训练组BBS评分较训练前有显著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并且6个月,一年后的随访发现训练组的改善仍高于对照组。魏翔[10]的实验研究(对照组核心稳定训练、实验组束带强化核心稳定训练,共3个月)结果表明,强化组治疗后BBS评分均高于实验组。提示束带强化核心稳定训练可提高脑瘫患者的平衡。范桃林[11]等人经过研究发现,(常规组常规综合性康复治疗、肌贴组常规康复和肌内效贴、实验组在肌贴组方法增加悬吊疗法)实验组BBS评分改善最明显,由此得出悬吊疗法联合肌内效贴可有效提高脑瘫患者平衡功能。王军[12]等人通过对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悬吊疗法共6个月的研究发现,两组均能改善其平衡,并且实验组berg得分高于对照组,表明不同训练方法及测量手段对平衡能力的评价结果有较大影响。范书红[5]等人采用悬吊运动训练,联合组于悬吊组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12周后发现联合组平衡功能高于悬吊组。外国学者的研究发现对实验组进行DNS训练之后,实验组平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以及对实验组进行Biodexo系统进行专门训练之后,实验组的平衡也优于对照组[17,18]。

脑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性差,众多的实验研究发现对脑瘫患者进行各种运动干预(躯干结合前馈控制训练、束带强化核心稳定训练、悬吊疗法、悬吊基础加上肌电生物反馈)以及国外学者采用的DNS训练和Biodexo仪器系统训练对脑瘫患者的平衡能力都有有效提升。

2.4.3 痉挛状况 2篇文献探讨了脑瘫患者痉挛状况的变化情况。范书红[5]等人采用悬吊运动训练治疗,联合组于悬吊组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治疗12周,结果显示联合组痉挛状况CSS低于悬吊组。范桃林[11]等人经过研究发现,(常规组常规综合性康复治疗、肌贴组常规康复和肌内效贴、实验组在肌贴组方法增加悬吊疗法)结果显示治疗后3组CSI评分均降低。表明不同训练方法对痉挛状况有所改善。由此说明对脑瘫患者进行各种治疗(常规、肌贴、悬吊、悬吊加肌电生物反馈)对其痉挛状况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2.4.4 行走能力 6篇文献研究了运动干预后脑瘫患者的行走能力变化情况。朱建峰[6]研究发现,经过3个月的抗阻训练组和平板步行训练组之后,两种训练方式都改善了患者的功能,其中抗阻训练组10m步行试验提高程度均显著于平板步行组(p<0.05);提示两种训练方式都能有效提高脑瘫患者运动功能以及行走能力。李世明[8]等人利用柔韧训练对5名脑瘫青少年进行为期12周的下肢分关节柔韧训练,结果显示对髋、膝关节的柔韧性训练可提高脑瘫青少年重患侧下肢摆动的协调性,对踝关节的柔韧性训练可促进重患侧下肢足底压力分布的合理性,分关节柔韧性训练可提高整个步态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说明对脑瘫患者进行柔韧训练后对其下肢柔韧、协调有提升,从而促进其行走能力。耿子轩[7]研究发现,12周的高负荷渐进抗阻训练组相较于常规训练康复组在步态周期、跨步长、踝关节活动度及屈曲角度方面,训练组改善明显,对照组无明显改善,两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提示对脑瘫患者采取高负荷渐进抗阻的训练方式可对其行走能力有显著提升。田红转[3]的研究(对照组常规运动疗法,实验组在常规运动疗法上增加核心稳定训练,连续训练3个月)结果显示:研究组10m步数与时间分别为(33.06±9.87)步、(30.79±12.35)s,低于对照组的(37.58±10.06)步、(42.48±16.2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脑瘫患者在常规运动疗法基础加上核心稳定训练之后,其步行能力得到提高。外国学者的研究也发现对其实验组进行机器人辅助干预和向后走步态干预之后,实验组的步态行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15,17]。

脑瘫患者伴随姿势异常,从而导致在行走能力方面的缺失。对脑瘫患者采取运动干预的疗法(抗阻训练、平板步行训练、柔韧训练、核心稳定训练、向后行走)以及机器人辅助干预和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的干预对其行走能力有显著提升。

2.4.5 肌力 有2篇文献探讨了对脑瘫患者的肌力变化情况,魏翔[10]的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核心稳定训练、实验组束带强化核心稳定训练,共3个月),实验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的腹外斜肌肌力对比有显著意义。提示对脑瘫患者进行核心稳定以及束带强化核心稳定训练能提升核心肌肉力量。外国学者对脑瘫患者采取下肢肌肉力量专门训练,并且实验结束后采取accuvixv10传感器进行检测,实验组在股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内外侧厚度增加[16]。说明对脑瘫患者进行专门特殊的运动肌肉力量训练就可提升其进行训练部位的力量提升。

采取不同的运动治疗手段能对脑瘫患者在粗大运动功能、行走能力、平衡能力、痉挛状况、肌肉力量等方面起到改善作用。并且伴随着这些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患者在生活活动能力方面的改善,也有助于临床方面的康复。所以在常规基础上加上运动疗法是对脑瘫患者的体质方面有所改善的。

3 小 结

(1)对脑瘫患者来说,由于其自身特殊的体质状况需采用特殊的临床康复手段,促进脑炎患者临床恢复。国内外也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干预手段,其中有常规治疗、常规和运动干预、以及药物治疗的,但是众多的研究证明,在常规康复下辅助运动干预治疗对脑瘫患者的体质状况影响更为有效以及全面的。

(2)不同的运动干预方式均对脑瘫患者的身体素质产生全面以及系统的影响。例如核心稳定训练促进脑瘫患者在肌肉力量,稳定性,平衡性等方面产生良好反应,所以采取不同运动训练干预方式会得到不同康复效果。

(3)由于脑瘫患者是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导致的四肢以及各关节身体不平衡,所以在今后治疗中辅助运动干预治疗,借鉴优秀干预模式以及设计更加优化的运动方案对国内患者进行干预,以更好的促进其康复。

[1] 杨德洪,吴雪萍.全身振动训练对脑瘫患者的干预效果[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42(02):100~108.

[2] Chin, Terence Y. P., et al. “Management of the upper limb in cerebral palsy” Journal of Pediatric Orthopaedics B 14.6 (2005): 389~404.

[3] 田红转.核心稳定训练结合运动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行走能力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01):75~76.

[4] 杨志添,蒋 英,辛冬梅,等.核心肌群训练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07):17~19.

[5] 范书红,刘冬丽.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悬吊运动训练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的临床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9,40(02):92~93.

[6] 朱建峰.抗阻训练与平板步行训练在脑瘫患者康复中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1):2773~2774.

[7] 耿子轩.抗阻训练在成年脑瘫患者步态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0):2522~2523.

[8] 李世明,康 平,李 强,等.脑瘫青少年异常步态的柔韧性训练干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7,32(01):1~7.

[9] 徐 艳,谢文龙,何凤翔.前馈控制结合躯干训练对小儿脑瘫患儿运动发育恢复及随访的影响[J/OL]中国童保健杂志:1-4[2019-05-1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346.R.20190306.0940.013.html.

[10] 魏 翔.束带强化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性脑瘫患儿平衡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青岛医药卫生,2019,51(01):59~61.

[11] 范桃林,周文颖,陈冬冬,等.悬吊疗法联合肌内效贴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行走能力的疗效分析[J/OL].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4[2019-06-01].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346.R.2019

[12] 王 军,郎永斌,杜江华,等.悬吊运动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8,20(06):465~469.

[13] Abd El-Kafy E M , El-Basatiny H M Y M . Effect of Postural Balance Training on Gait Parameters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J].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 2014, 93(11): 938~947.

[14] Matsuda M , Mataki Y , Mutsuzaki H , et al. Immediate effects of a single session of robot-assisted gait training using Hybrid Assistive Limb (HAL) for cerebral palsy[J]. Journal of Physical Therapy Science, 2018, 30(02): 207~212.

[15] The effects of a multisensory dynamic balance training on the thickness of lower limb muscles in ultrasonography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diplegic cerebral palsy.

[16] Kim D H, An D H, Yoo W G. Effects of 4 weeks of dynamic neuromuscular stabilization training on balance and gait performance in an adolescent with spastic hemiparetic cerebral palsy[J]. Journal of Physical Therapy Science, 2017, 29(10): 1881~1882.

[17] Park S I , Kim M S , Choi J D . Effects of concentric and eccentric control exercise on gross motor function and balance ability of paretic leg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hemiplegia[J]. Journal of Physical Therapy Science, 2016, 28(07): 2128~2131.

[18] El-Basatiny H M Y, Abdel-Aziem A A . Effect of backward walking training on postural balance in children with hemiparetic cerebral pals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2015, 29(05): 457~467.

Different Exercise Intervention Training Promotes Physical Health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Palsy

WEN Jing, ZHANG Renren, LIU Ping, et al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101, China.

The literature and literature were used to access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s, and the articles that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research in 2015-2019 were selected. There were 10 domestic empirical documents and 6 foreign empirical literatures, totaling 16 articles. To understand the rehabilitation methods of exercise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al palsy, and to analyze their intervention methods and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urrent domestic use of core stable exercise intervention, resistance training, suspension training and flexible training; foreign use of backward walking training, robot-assisted training, balance training and other training interventions. After intervention at home and abroad, i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mega-function, sputum status, gait walking ability, muscle tension and balance of cerebral palsy patients. Tip: For the special physical condition of cerebral palsy patients, the advanced intervention methods and a variety of exercise methods combined with the trea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thods to promote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And further explore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design more scientific and complex training methods to stimula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muscles and promote their physical quality improvement.

Cerebral palsy; Exercise; Sports; Training; Physical Health

G804.55

A

1007―6891(2021)02―0037―06

10.13932/j.cnki.sctykx.2021.02.09

2019-11-11

2020-01-03

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基于体育消费视角的四川残疾学生体育需求、行为及援助研究》,课题编号:SC16B073。

猜你喜欢
脑瘫疗法常规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常规之外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别受限于常规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