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究

2021-04-07 10:39王志仁
学周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王志仁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理念已逐渐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不仅能改善当前教学活动中的不良现象,还能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使其达到主体发展的教育目的。数学作为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知识学习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思维建设、运算发展、实践能力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加以研究,以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2-003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2.015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意识较强的基础学科,对学生内在素养、感知理解、逻辑推理等方面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加强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有助于打牢学生的学习基础,增强学生的数学能力。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缺乏有效的渗透方法和组织策略,导致学生在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存在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接下来从当前小學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意义、渗透的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引导不足

小学生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课堂注意力不集中,进而影响其学习质量和课堂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引导方面“下功夫”,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向。但在实际的教学发展中,大多数教师缺乏有效的引导手段和组织方法,导致学生的课堂表现不尽如人意。这不仅影响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质量,还使课堂活动得不到有序进行。

(二)课堂氛围欠缺

课堂氛围的有效营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使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得到加强,这对培养学生数学感知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当前的课堂教学组织中,部分教师缺乏对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和对学生主体环境的构建,导致学生在学习认知的过程中存在兴趣不足、参与感不强、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阻碍学生的发展。

(三)方法运用单一

在面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时,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但在实际的教学发展中,大多数教师在方法的运用和选择上呈现单一化的现象,无法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同时,部分教师在面对差异化学情发展时,缺乏正确的对待态度和运用方法,导致学生的主体发展受到影响。

(四)素质渗透不足

核心素养是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实际的教学发展中,大多数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注重对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讲授,缺乏对学生内在素养的培养与渗透,导致学生常常陷入模式化学习活动之中,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和探究心理。同时,部分教师在素质渗透方面缺乏科学的认知方向,通常存在为了渗透而渗透的形式化现象,这既达不到素质发展的效果,又阻碍学生整体能力的发展。

二、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核心素养作为学生认知成长阶段必备的一种品格和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强化学生对数字的感知,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发展状态。同时,将核心素养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能打破学生对数学知识常规性的学习模式,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认知方法得到革新,有利于打牢学生的学习基础,实现其自我主体的发展目标。此外,将核心素养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还能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有计划、有目标地解决生活问题,进而使学生对数学的形成、运用得到更加直观的认识与理解。另外,将核心素养作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还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达到有效运用、发散创新思维的效果。

三、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方法

(一)引入生活情境,培养学生数学感知

数学知识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将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和现象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探索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这对学生的认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将生活情境引入课堂,还能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以直观的画面为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合理引入生活情境,组织学生从生活视角出发,去探索、发现更多的数学现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能动参与和主体探究,为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开展夯实基础。

例如教学“克和千克”,这是关于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考虑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对质量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知基础,为了使学生掌握本节中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并了解两者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而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加强学生对数学的感知意识。对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将生活中经常遇见和使用的物品,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如一袋重1千克的苹果,一个重110克的饼干,一桶重5千克的食用油,一根重34克的火腿肠等,引发学生对数学新知的学习兴趣。面对形形色色的生活用品,学生的学习“劲头”被激发起来。随后,教师可让学生掂量与称重220克的牛奶和500克的白砂糖,进一步帮助学生感知克、千克之间的质量,增强学生对生活数字的敏感性。

(二)创设问题环节,加强学生探究思维

课堂问题是开展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渗透其核心素养的关键渠道之一。有效设计的课堂问题不仅能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效果,还能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并巩固、提升课堂学习的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将课堂问题进行细节化的引导和转变,并结合实际学情和教情变化,加强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拓展学生对不同问题的解析思路,使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得到加强。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灵活设计课堂问题,把握学生的探究方向,促使学生在不断地计算和分析中,提高自身的运算能力。此外,设计课堂问题时,教师还应注意难易程度,避免出现超纲、低效的问题,确保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和连贯性。

如在教学“表内除法(一)”时,考虑到学生已对平均分、表内除法的概念和算法建立了初步的认知,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学习,强化学生的思维意识和解析能力,教师集合学生的学情变化,设置以下问题:(1)算式10÷5=2读作(  ),除数是(  ),被除数是(  ),商是(   )。(2)20÷5=4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3)有30個笔记本,每6个笔记本放在一个盒子里,需要多少个盒子?(4)一条绳子长15米,把它剪成3米一段的小绳子,能剪多少段?需要剪多少次?通过灵活设计问题内容,不仅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加强学生的思维广度。

(三)组织话题讨论,提升学生科学直觉

话题讨论是一种有效提升学生科学直觉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对生活话题、数学问题等认知冲突点展开讨论,不仅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还能使学生的认知感官和直觉意识得到加强,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和估算能力,进而打牢学生的数学基础,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在话题讨论的过程中,还能促使学生形成质疑和反思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架构,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认知特点,组织学生对相关话题进行讨论,使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探讨,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并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思维风格,这不仅对学生的主体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还使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主观参与性得到加强,对有效课堂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

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一)”时,考虑到学生已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了解对称轴的含义,为了加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组织学生以生活中的轴对称为话题展开讨论,将生活中的不同事物引入讨论中,让学生对这些事物进行是否是对称轴图形的评判,如蜻蜓、瓢虫、足球、窗户等,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进而形成科学的直觉。

(四)注重实践探索,增强学生应用意识

实践活动的组织,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学生在不断探索、分析的过程中,达到学以致用的发展效果。同时,实践活动还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和问题背景下,有序地展开科学分析、能动探究,保持对数学知识的高效运用和对问题的钻研精神,从而实现其灵活应用的实践目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充分注重学生实践化探索活动的设计与安排,正确引导学生的实践方向,带领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认知、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在解决中提升能力、在总结中培养意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如在“数据收集整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运用调查、收集、统计等方法,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整理和收集本班级学生最喜欢的体育运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统计知识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统计方法,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

综上所述,通过对生活情境的引入、问题环节的创设、话题讨论的组织、实践探索的开展,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水平,还能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加强,夯实学生的发展基础,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有效提高。同时,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保持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心理,能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全方位、多元化的良性发展,从而实现学生主体发展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主毅.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学科的实施建议[J].赢未来,2017(25).

[2]田玉梅.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J].读与写,2017(12).

[3]杨金花.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7(8).

[4]黄义雄.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文理导航,2017(21).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