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数学“适性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2021-04-07 10:39吴晓英
学周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小学数学

吴晓英

摘 要:按照维果斯基的观点,学生的发展水平涵盖了下述两类情况:其一为当前的水平,也就是在自行处理问题时表现出的水平;其二为未来的发展水平,也就是借助学习活动所能够激发出的潜力,二者间的差异即为最近发展区。可以说,最近发展区表现为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水平以及尚且不具备的知识水平间,是需要借助教师对其加以开发和引导的区域。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应当立足于最近发展区,使学生的知识学习活动更具成效。应当向学生讲授具备一定难度的知识内容,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挑战欲,使学生能够实现对最近发展区的跨越,进而达到更好的知识层级。

关键词:小学数学;适性课堂;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2-006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2.031

为了提升学习效率,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应该遵循适性原则,打造适性课堂。

一、适性课堂概念及现状

所谓“适性”,指的是适合学生的个性与天性,适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年龄阶段的特点,寻求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方式。适性课堂,是基于这一理念而开展的课堂,依据不同学习者本身的个性特点与学习差异,以学生为本,一切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的学習氛围,使学生喜欢上课堂。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适性课堂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学生积极性不足,教学效率有待提升。为此,应该探寻更好地打造小学数学适性课堂的方法和策略。

二、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适性课堂

要打造小学数学适性课堂,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向学生创设较为开放的数学知识研习空间,为学生创造课堂内合作探究的氛围,引导学生开展数学知识自主学习,以此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按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科学设计学习内容,科学使用多样化教学评价模式,注重在教学当中秉承因材施教理念,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大幅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向学生创设较为开放的数学知识研习空间

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基本上都是在课堂当中实现和完成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意识到为学生创设较为开放的数学知识研习空间的重要性,即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改变以往授课教师对于课堂完全掌控的状态,积极追求适性课堂的打造,鼓励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见解、阐述观点,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操,安排学生进行彼此间的学习评价,从而大大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研习主动性,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环境当中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

(二)为学生创造课堂内合作探究的氛围

对于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一个很好的促进,因为其能够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个人思维的不足,对学生的认知活动和个性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小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低成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可以使他们在做“小老师”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自我决定感。并且由于小组学习允许学生自己控制学习过程,学生的胜任感和自我效能感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增强。

(三)引导学生开展数学知识自主学习,以此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假若小学数学课程授课教师习惯于采取常规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将会直接造成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研习兴致大减,同时也会使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无从得到体现和保障。有鉴于此,小学数学课程授课教师应当立足于新课改的要求,积极转变和更新现有的教学模式,以此确保学生在数学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并由此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自主研习水平,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数学课堂的“轻负高效”。考虑到小学生知识掌握得较少的实际情况,小学数学课程授课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意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及他们对数学知识接受和理解的程度,再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使小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能够迎刃而解,逐渐提升全体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水平。同时,小学数学授课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知识自主研习习惯的过程中,应当把握好学生个体差异同“适性”课堂间的联系,确保学生在研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保持足够的专注度,并且思维能够始终如一地处于活跃状态,使学生在学习基础数学知识的同时可以联想到相关数学知识点,逐渐帮助学生构建起完备的数学知识体系,进而达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度的目的。举例而言,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联想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的旧知识,优化学生现有的学习思维,确保学生能够按照自身掌握的旧知识学习教师传授的新型数学知识。

(四)按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科学设计学习单内容

小学数学课程授课教师在为学生设计数学学习单时,应当先行科学地分析班级学生的数学知识学情,正如研究者刘默耕提出“过河”理论中分析的那样:“前面虽然没有桥,但河里有不少大块小块的石头,教师先跳上一块石头,再让学生到这儿来找路,尽管学生们找的石头、走的路各不相同,但方向都向着老师,目标都是过河。”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这一理论,科学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同学习单二者间的关系,将过河定义为学生目前已经具备的数学知识水平,将对岸定义为学生能够发展到的数学知识水平,河可以定义为最近发展区,而河当中的各个石块则可以视为在学习单当中体现的相关问题内容。

(五)科学使用多样化教学评价模式

为了确保切实地增进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小学数学课程授课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使用多样化教学评价模式,改变以往的结果式评价模式,采取过程式评价模式,以实现对学生数学知识学习进程的科学评判。

第一,在施行过程式评价模式的过程当中,小学数学课程授课教师应当对学生所表现出的数学知识学习情感以及学习态度予以足够的关注,注意观察学生在数学知识的研习过程当中,是否能够主动地投入于其中,是否能够与其他同学展开有效的交流与互动,是否表现出对数学知识足够的钻研兴趣。第二,小学数学课程授课教师应当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过程当中的变化加以关注,如应当观察学生是否可以寻找到正确的数学习题解题途径,是否针对同一问题能够给出不同的解题方法,是否可以自如地运用数学语言表述自身对于特定数学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过程等。第三,小学数学课程授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当使用鼓励和肯定的话语,以此来实现对学生的正向激励,即便学生暴露出一些问题,授课教师也亦应当避免使用不当的评价言论,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第四,小学数学课程授课教师应当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足够的关注,要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活动,以便确保每一个学生都不会在数学课堂上成为旁观者,使其能够真正参与数学知识的研习过程。

(六)注重在教学当中秉承因材施教理念

小学数学课程授课教师应当在教学当中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就是说,小学数学课程授课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秉承因材施教理念,以此来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进步与发展。在这一过程当中,小学数学课程授课教师不应强求学生固定用哪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而应该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注重学生自身价值的充分展现,鼓励他们张扬个性,主张他们各有不同的发展。课堂中因材施教还可以针对不同资质的学生,在组织游戏、探索活动、尝试教学、作业布置中提供更多定制、选择的机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有机会表達自己的观点,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七)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大幅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当前,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技术时代,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的工作效率及生活效率。为此,小学数学课程授课教师应当把握好这一趋势,积极接触和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并将之应用于数学课堂当中,提升教学效率。当多媒体技术被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之后,不但可以让学生获得全新的数学知识学习体验,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研习兴致,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将所习得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当中。同时,当小学数学课程授课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知识教学时,亦可以实现对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有效养成,使学生逐渐养成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进而达成对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可以说,多媒体技术之于小学数学课堂而言,将为授课教师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全新的工具和思路,使授课教师能够为学生展示更多的数学知识点,使学生实现对数学知识循序渐进地学习和内化。另外,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亦能大大降低教师的板书写作时间,使教师有更为充裕的时间指导和点拨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活动,最终大幅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使教学内容得到全面扩容。

三、结语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说过,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是教育者的基本态度,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助推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得到全面发展,实现自我跨越。

参考文献:

[1]黄君君.试论构建数学适性化课堂的“新生态”[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9(7).

[2]朱婷婷.适性引领:小学数学关键节点教学评价的核心元素[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4).

[3]葛绍珍.试论小学简便计算的适性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0).

[4]徐敏芳.适性课堂,为分层教学开辟一条绿色通道[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6(9).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小学数学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