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

2021-04-07 10:39陈凯鑫
学周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实践策略生活化教学教学设计

陈凯鑫

摘 要:随着人文主义的兴起,理性主义逐渐向生活世界回归,在教育领域渗透生活化理念也成为教育工作者思考、探究的重要课题。语文是初中阶段学生综合发展的主要学科,基于生活化教育理念,学科教育不应游离于生活之外,而是依托生活,从学生的生存与发展角度探究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以及情感发展路径。基于此,文章从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要求出发,结合生活化教学中出现的偏离及其原因,探究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策略,以期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2-00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2.037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言:“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而不是两个东西。”初中语文教育也应如此,需要教育工作者从思想认识上做出转变,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基于语文学科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际含义就是在语文课程教学与社会生活之间建立联系,将语文能力视为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生存与发展必须的条件,围绕学生的生活需要定义语文教育价值,关注语文学科在促进学生人生的超越与提升中的重要意义。当前,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初中语文教学对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分析与实践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在分析与实践中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逐渐被打破,生活化语文教学开始形成。但是,从目前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整体效果来看,其中存在的教学偏离不容忽视,教育工作者应进一步思考、探究,不断推进语文课程生活化教学发展。

一、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偏离及其原因

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引入初中语文教学,为教师创新教学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使得一些教师在实践中对如何开展生活化教育产生了误读与偏差。有些教师盲目扩大语文学科的界限,将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添加到语文教学中来,使得语文课堂充满“生活气息”,但却失去了语文学科本来的面目,难以体现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有些教师存在形式化主义倾向,为了生活化教学而生搬硬套,忽视了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自然联系,在一些年代久远的文本阅读中,教师忽视了作者与学生间的时间隔阂,一味引导学生盲目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套用,很难从情感上与文本产生共鸣,影响了学生对文本含义的理解。有些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忽视了教师在实践中的主导价值,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对生活观察的细致讨论,缺乏明确的目标引导与评价要求,使课堂推进得过于缓慢,且无实际效果。

通过对上述生活化语文教学问题的分析,可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主要体现为:对生活化教学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使认知上的错误影响教学设计。有些教师套用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说法,认为生活与教育是等同的。其实,生活化教育的起点与归宿是生活,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依托学科产生自主探究与思考的动力,这样才能掌握生活的技能,并找到更好的生活路径;缺乏对语文学科性质的深入分析与理解,在当前生活化教育的趋势下,许多教师矫枉过正,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模式中对语文知识的讲解,以及语文学科的技能训练,着重强调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体验,使教学实施过程过于散漫、随意,偏离了学科教育的根本目的;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深刻的认知,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一味地迎合学生,而是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科学地引导学生,但是一些教师对此存在理解偏差,甚至打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旗号,在课堂上让学生“牵着鼻子走”,导致出现各种生活化教学问题。

二、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基于语文学科特点,开展生活化教学实践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应将生活化教学理念与语文学科相结合,根据学科本质、课程标准和文本内容展开实践。

首先,教师应深入分析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既要夯实学生的“双基”教育,也应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氛围。在课堂设计中,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设计教学目标,并在课堂中营造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辅助学生夯实字词,分析掌握文本中出现的陌生词汇、修辞手法以及文章结构;结合文字营造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品味作者的描写,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其次,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设计教学目标,并体现生活化教学的特点。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出了要求。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文本中的德育资源,从生活化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在文本阅读中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并在教师的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中塑造人生态度与价值观。最后,教师应结合文本内容设计生活化教学过程。在课堂设计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对文本的初步阅读,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并依托生活经验体会和理解作者的描写,将文本阅读融入生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二)开发并利用生活资源,充实语文课程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成为教师教学研究工作的重点。生活是一个资源宝库,将生活中的各类文化资源进行收集、整理与加工,能够为学生的课程学习提供充实的课程资源,进而搭建学科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联系。

例如教學《紫藤萝瀑布》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料为学生展示紫藤萝花团锦簇的景象,让学生通过视频和图片理解作者的描绘巧妙且准确,即“一条瀑布,紫色的大条幅上,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朵……”“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在生活的细节中欣赏紫藤萝瀑布展现出的形、色、态的美丽。

再如在学习鲁迅的《社戏》时,教师可以从传统的风俗习惯入手介绍“社戏”,即在浙江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凡一村或几村合伙出钱,为祭神而演戏。结合不同节日里各地区的社戏视频、图片,促使学生在浓厚的生活气息中感受社戏的氛围,为文本阅读做好铺垫。

当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呈现多元化特点,自然、社会、人文、科学等各类资源都能够进入课程教学,教师应保持开放的态度,立足生活化教学要求,对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为学生构建生活化学习氛围。

(三)引导学生回归生活,感悟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我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语文教学也大体如此。教师利用生活启发学生对学科的思考,并从知识、能力、情感层面实现自我塑造,进而回归到生活中,为追求更高尚、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基于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理清学科教育与生活教育的关系,让学生在回归生活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提升。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接触到各类商业广告,一些广告词听起来感染力和煽动性非常强,教师可以将此作为切入点,在课堂上举例分析和引导学生思考市场经济中语言的运用,感受不同的表达方式对人的情感造成的影响,并探究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人格品格,组织学生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与生活的密切接触中感受精神力量对人的影响,进而实现自我升华,在人与人的沟通中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将书本中抽象的描述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和检验。此外,教师还应在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的情感表达,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引导学生主动面对、分析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并探寻解决方案,以感悟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四)利用生活素材,使生活与语文有效结合

生活中语文的知识有很多,课本当中很多教学内容都和学生的生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学当中是要注意发掘教学内容及学生生活间的联系,实现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主要是以教师讲授,学生单方面学习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使语文生活化教学得到有效的使用。当前背景下的初中教学课本,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内容,在实际教学当中插入一些生活素材,以此提高學生生活与语文课堂教学之间的联系。为此,要在生活当中整理教学素材并积极地搜集教学素材,要使素材在符合教学要求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将生活素材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导入生活教学的素材,还要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情境的创设要注重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背景,以此引导学生配合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利用多媒体平台为学生展示一些平时收集的教学素材,在教学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古诗中一些故事的插图、人物、背景等,通过情境建设,结合古诗所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故事,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古诗当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怀,进而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教师使用生活素材及情境创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会利用生活中的经验并且结合教学情境,以此来感受文学作品中更深层次的感情体验。

总之,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的应用,对于丰富学科教育价值,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实践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师应深入分析生活化理念,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开展生活化教学探究,开发并利用生活资源,充实语文课程,引导学生回归生活,感悟教学生活化的意义,进而提升初中语文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赖帮乐.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才智,2019(31).

[2]刘云仁.探析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8(6).

[3]方丽.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18).

猜你喜欢
实践策略生活化教学教学设计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