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2021-04-07 10:17平九彪
学周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思想方法渗透小学数学

平九彪

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积极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式,继而自主地开展数学学习。数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方法,掌握这些内容,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所在,也是学生未来成长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全面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2-011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2.057

对于学生而言,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掌握正确的数学思想及学习方法,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学习成效,也才能够切实优化自身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实现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思想转变。

一、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中突出存在的问题

(一)数学思想渗透随意性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较为随意,教师并没有将数学思想纳入教学计划,而是结合教学内容随意地进行渗透。比如,当教师讲解到某一类型的题目时,便进行数学思想的同步渗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优化学生的数学思想,但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进行把握。

(二)数学思想渗透较为单一

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将可能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全面渗透,而是依托《考试大纲》来进行常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影响和制约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整体渗透成效,不利于学生的长效发展。数学思想渗透应该是多元化和立体化的,若依托单一化的渗透方式,往往很难达到渗透效果。

(三)未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数学学习的主体,只有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才能够主动参与到数学探究实践中,才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具备了夯实的数学思想方法,才能够在学习实践中把握数学知识的规律,才能够明确数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更好地提升和优化学生的数学素养。但在现阶段,教师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过程中,往往不顾学生的认知特点,不顾学生的实际需求,采用传统的方式方法进行渗透,这不仅抑制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发展,也难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与质量。

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问题的成因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有效地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成长及发展。为此,教师应该精准而全面地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行之有效地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但是现阶段,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过程中,还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第一,教师缺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精准认知,且没有在教学计划中予以体现,更多依赖于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第二,教师缺乏对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关注,没有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如在数学思想的渗透过程中,教师往往将数学思想直观地讲解给学生,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以及探索。这就使得学生在数学思想的把握中存在较大的问题,难以真正提升对数学思想的认知。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策略

(一)转化思想的科学渗透

在小学数学中,转化思想方法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事物之间之所以能够互相转化,关键在于它们之间的联系性。为此,在转化思想的渗透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内容都可以采用转化思想来学习,只有依托于科学的转化策略,才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快速地找到问题的切入点,也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效率。依托于转化思想的渗透,便于优化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够引导学生精准而全面地把握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契合点,继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特别是在一些相对复杂的数学题型中,若学生直接进行问题的解答,势必会产生一定的思维困惑,久而久之学生就容易丧失解题的兴趣,也容易丧失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实例来进行转化思想的渗透,鼓励和引导学生将未知的数学问题转变为已知的数学问题,继而有效减少思维障碍,更加快速地进行数学问题的解答。比如,在引导学生求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借助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从已学知识中来寻求解题思路,也能够拓展学生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

(二)归纳思想的科学渗透

在小学数学中,归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对于学生而言,归纳思想的应用,能够全面优化学生的学习成效,同时也能夠引导和帮助他们从抽象的内容中脱离出来,更好地夯实数学学习基础,全面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质量。教师应该充分而全面地利用归纳思想,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在进行归纳思想的渗透过程中,应该精准而全面地把握科学的原则。第一,在进行归纳思想的渗透过程中,要巧妙利用相关的数学材料,引导学生在分析与把握这些数学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归纳思想渗透,继而更好地概括整个数学知识点。第二,在进行归纳思想的渗透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归纳与分析。第三,在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特殊规律总结引申至一般规律。比如,在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展示不同数量的动物,并引导学生列出3+(4+6)=13这样的计算式,然后通过多媒体调整动物的顺序,得到(3+4)+6=13的计算式。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3+(4+6)=(3+4)+6=13。此时,教师再进行加法结合律的教学,就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与认知能力。

(三)数形结合思想的科学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非常重要且核心的数学思想。小学生作为数学学习的主体,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具备良好的数形结合思想,才能更好地进行小学数学学习实践。为此,教师应该结合小学教材中的例子来巧妙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体。相比平铺直叙的数量关系,通过不同形状的物体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能够巧妙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加快速、深刻地认知数学知识。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科学渗透,借助不同类型的数学题目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比如,教师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喝牛奶为例,假设小明拿出一杯牛奶,第一次喝了半杯,第二次喝了剩下的一半,最后一次又喝了剩下的一半,那么小明喝了多少次把牛奶喝完?看到这样的题目,学生可能会感觉一头雾水,容易被题目中的“一半”所迷惑。为帮助学生顺利进行理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画一个杯子,然后按照题目的指引,用不同颜色的线来绘制喝奶量。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能够直观认知到每一次喝牛奶的量,也能够直观明确小明喝了多少次将牛奶喝完。

(四)以数学实例来渗透思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过程中,应该依托丰富且多元化的数学实例,以教材中的实例以及生活中的案例等来进行有效渗透。部分教师在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自认为通过机械性的训练以及重复性的演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应用数学思想方法。但这种教学方式存在较大的弊端,很难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甚至还可能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抵触情绪。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等来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科学渗透,在潜移默化之中来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

四、小學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启示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较之于阶段性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更加重要,更能发挥长效化作用。为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过程中,要注重保障渗透过程的长期性和周期性。在逐步渗透的过程中,为学生制订阶梯式的练习计划,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托科学的教学情境,将其融入随堂测验或者课后探究等过程中,继而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科学有效的应用。

与此同时,伴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该科学且高效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数学学习。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积极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保证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渗透,教师应该明确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长期性以及复杂性特点。为深入全面地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行之有效地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发散数学思维,积极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数学问题的解答。比如,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质疑,尝试采用新颖的解题方法或解题思路来进行解题;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换一种视角来进行数学知识的认知。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设良好且宽松的课堂氛围,要鼓励学生积极拓展数学视野,优化数学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数学思想方法的整体渗透成效。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依托《新课程标准》,积极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采用行之有效的数学思想渗透方法,指导学生积极利用这些思想方法来开展自主学习以及自主探究活动,全面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申晓.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3).

[2]刘晓明.小学教学中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探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9).

[3]李天福.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之渗透[J].速读(下旬),2017(3).

猜你喜欢
思想方法渗透小学数学
例谈高中数学中“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应用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