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

2021-04-07 10:17张旭阳
学周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开展措施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

张旭阳

摘 要: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降低学生学习的理解难度,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兴趣。生活化数学教学的开展,必须要建立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只有学生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进行思考和探索。文章主要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开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2-01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2.063

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对数学学科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要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小学生的社会实践认知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创新课堂形式,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学习场景和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小学时期的学生受生活经验、教育背景、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很多事情难以形成一个具体的认知理解。数学学科属于理科的范畴,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对于概念性的知识难以充分理解。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将实际生活和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不仅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科兴趣,让学生发现数学学科的实用性价值。生活化的数学教学符合这一时期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學的有效性。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生活情境设置不合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较为丰富多样,但是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对于很多问题难以充分理解。现阶段,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时候,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主,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学需要向生活化方向发展,教师需要选择一些生活中的事例,为学生构建一个生活化的情境,这样才能够实现教学目标。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在生活情境的设置过程中缺乏合理性,设计的场景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理解起来颇为费力,这就无法满足生活化教学的目标。教师设置的很多场景学生并不感兴趣,难以充分融入教学中,这会影响生活化教学的有序开展。

(二)教学意识缺少生活化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的教学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因此,要想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教师必须要具备生活化的教学意识。但是,当前很多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生活化的教学意识过于淡漠,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很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很少将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放到课堂上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将课本上枯燥的公式概念强行附加到学生的身上[1]。生活化意识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发展,阻碍了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课外教学十分欠缺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将教学活动局限在课堂教学中,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学科能力的提升效果甚微。课外教学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在课下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引导学生学习,给学生讲解一些基础的方法和概念,知识理论的应用需要放在课下进行。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较为简单,很多知识在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原型,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这一点,注重课外教学。大多数教师在课外教学中难以实现课外教学的目标,无法将课堂知识和课外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这就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难以实现融会贯通,无法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真正目的。教师对于课外教学的不重视以及课外教学方式的不正确,都使得生活化教学的开展面临一些困难。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深入教材内容,挖掘生活化资源

小学时期的数学教材涉及的知识较为简单,其中很多内容都来源于生活,教师必须要重视教学内容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小学时期的数学学科,从一开始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到后来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都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要深挖教材资源,将数学学科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消除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畏惧心理。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因为这部分内容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而且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认识人民币的面值,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在日常购物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商品的价格,能够学会付钱、找钱等。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人民币的面值,让学生结合实物进行学习。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相关的物品和价格,让学生思考,如何用不同的付款方式购买该商品。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了解,而且帮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然小学时期学习的数学知识较为基础,也很简单,但是因为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认知能力较低,所以难以充分理解很多抽象的问题,逻辑思维能力的欠缺阻碍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生活化数学教学的开展,必须要建立在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进行思考和探索。主动获取知识要比被动地接受知识更为有效,因此,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背景下,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进而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陌生感和畏惧感,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发现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实用性价值,进而能够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究,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生活化的场景,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神经和听觉神经,让学生能够形成一个直观的形象,将其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找寻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问,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提问的时候,教师必须要注意问题选择的合理性和趣味性,所提出的问题要有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这样才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联系所学内容找寻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进而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开展生活实践,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实践是检验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最为有效的途径,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发挥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价值。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开展实践教学的时候,教师不能将实践活动局限在课堂上,因为课堂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单方面依靠课堂实践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有著很强的局限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下的实践,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探究问题,进而应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实现开展生活化实践的真正目的。实践教学可以确保学生的核心地位,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在分组的时候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等,确保分组的科学性、合理性,然后让学生开展实践探究,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四)创新教学形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必须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小学生喜欢和他人一起学习或者是做游戏,这就说明学生喜欢一些集体性的活动,这样的活动相较于枯燥的学习而言更能吸引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学习,将学生分为学习兴趣小组,布置一些生活化的探究任务,通过组员之间的合作找寻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过多干涉学生,需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在学生出现问题时,要及时给予帮助,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提示,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开展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需要认识到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趋势,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拉近学生和数学学科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韦忠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2):211.

[2]梁杰.有关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3):56.

猜你喜欢
开展措施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和开展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