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路径探索

2021-04-07 10:17周阳
学周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深度融合中小学英语教学

周阳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英语教育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在实际的中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很多阻碍与挑战。将信息技术合理融入中小学英语教学当中,不仅可以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还可以大大减少英语教学面临的诸多阻碍,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基于此,文章针对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深入融合路径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小学;英语教学;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2-01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2.067

一、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提升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不仅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助于英语学习的自然环境,还要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活动。而传统的中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显然无法达到这一点。将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英语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可以借助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界面友好性及反馈及时性来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理想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提升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活力与生机。与此同时,还可以借助计算机的声像同步、宜动宜静、色彩缤纷的优势,将英语知识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顺利突破中小学英语教学重难点

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很多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学生掌握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将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英语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可以通过网络课件的交互性来攻克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很多节奏欢快的歌曲、生动形象的动画视频、形式多样的活动游戏,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攻克单词关、句子关以及对话关。另外,信息技术还可以将相对复杂、难懂的英语知识点进行简化,并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

(三)提升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工具,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和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此外,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还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观念发生改变,为学生创造更加有利的英语学习环境,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资源,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四)辅助学生的英语课外学习

英语语言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而中小学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还要让学生学会自主运用信息技术在课下进行学习,让英语学习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运用信息技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收听英语新闻,观看英语电子书和英语动画,在满足娱乐需求的同时更好地开阔视野,增强了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了英语课外学习质量[1]。

二、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英语教学深度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应用意识较差

在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英语教学进行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并没有较高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首先,部分教师并没有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主动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他们片面地認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是制作几个华而不实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还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在这种错误理念下,教师依然会选择“粉笔+黑板”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其次,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惰性较强,并没有积极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相关技能。再加上现阶段教师在授课之余还要应对各种各样的检查和考试,只是一味地应付眼前的教学工作,而不愿意去尝试新鲜的事物。再次,部分教学经验十分丰富的教师由于年龄偏大,在接受新鲜事物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二)过于依赖信息技术

在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中小学英语教师过于依赖信息技术,直接将课本中的所有信息和问题全都转移到了电脑上,整节课全部用多媒体播放教学课件,造成信息技术的滥用。虽然信息技术可以对学生的感官系统产生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过度的刺激会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过于繁杂的画面和声音反而会影响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久而久之,学生面对信息技术,就会表现出“无动于衷”的状态。

(三)对学生的培养有所偏差

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有所偏差。首先,大多数中小学班级的学生人数很多,教师的教学压力非常大,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进度,教师很少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忽视了英语教学的本质。其次,英语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其教学内容大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是部分教师只是根据提前准备好的课件展开教学,很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这样做不仅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更无法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有效培养与提升。

三、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路径

(一)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

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必须要对相应的教学设计进行优化。首先,学校要明确英语教学的整体改革思路与方向,并利用信息技术来对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制度进行创新,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其次,英语教师要对英语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找出英语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相契合的地方,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习需求来进行相关教学流程的设计[2]。

(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可以使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要提升学生信息素养需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其次,教师要在英语教学实践当中,向学生推荐一些实用的英语学习软件,并指导学生正确地使用学习软件展开学习活动,确保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来进行自主学习;再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和各种学习软件等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学生可以运用各种信息技术进行英语学习。

(三)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多元化趣味课堂

信息时代下,需要教师借助丰富的信息技术手段来构建多元化趣味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英语的过程变得轻松有趣。例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教学步骤开展教学:首先,在上课之前,提前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和视频,并将之整理成幻灯片;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对话训练,然后教师播放提前制作好的PPT,让学生欣赏标准的美式英语发音,对比自己的发音,找出需要改善的地方;再次,将正确的英语表达技巧传授给学生,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体会[3]。

(四)通过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热情

首先,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可以在英语课题导入环节,通过视频、音频、新闻报道等网络资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与之相关的知识点,自然而然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其次,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然后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出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将英语重点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英语语法、英语语态的理解。再次,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音乐等元素应用到中小学英语教学中,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

(五)充分利用本土网络媒体进行融合教学

本土网络媒体因为地理和内容优势,在教学中引用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线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本土网络媒体的应用,大力宣传中小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趣味性,让更多的人自主地参与到英语知识学习当中。对此,教师可以建议当地的教育电视台对节目编排进行优化,在黄金时段播放与中小学英语教学有关的新闻,加强对当地中小学英语教学优秀事迹与典型事迹方面的宣传和报道。

(六)运用信息技术创建家校共育新模式

為了提升家校共育效果,教师需要与学生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通过双方的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积极健康、朝气蓬勃的优秀学生。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来进行家校互动,以班级为单位创建家长微信群或者QQ群,通过信息分享,教会家长正确、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其次,教师可以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并积极与教师配合,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4]。家校合作共育可以提升中小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家校共育的效果和质量,共同提升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融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突破中小学英语教学重难点,提升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辅助学生的英语课外学习。但是,要想实现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构建多元化趣味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热情,加强本土网络媒体的应用,创建家校共育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小庆.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J].文教资料,2019(7):229.

[2]南斌霞.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策略[J].天津教育(上旬刊),2019(3):105.

[3]肖钦华.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融合的实践研究[J].读与写,2017(29):104.

[4]刘献平.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思考[J].英语教师,2015(5):63.

猜你喜欢
深度融合中小学英语教学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