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段英语课堂有效教学原则探究

2021-04-08 13:02黄佳俐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低年段课堂效率有效教学

黄佳俐

摘 要:文章根据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围绕小学低年段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发展规律,以相关外语学习理论为依托,基于沪教牛津英语深圳版1A、1B、2A、2B的教材,对小学低年段英语课堂应遵循的有效教学原则进行了初步探究,致力于提高小学低年段英语课堂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低年段;沪教英语;有效教学;课堂效率

根据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这四大方面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小学低年段的英语课堂需要为小学中高年段的英语学习做好知识、技能、思维、策略等方面的准备。根据这两点要求,笔者将根据小学低年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对小学低年段英语课堂应遵循的有效教学原则做出几点探究。

一、开展真实的交际活动,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真实交际活动的核心是在有信息差的前提下,双方把信息差补充完整的过程,当一方以对方不熟悉或陌生的方面发问,才有信息差产生,才有交际意义。以沪教版牛津英语课本1A Unit 3 My face的第一课时为例,笔者的初步课堂安排的主要教学活动包括:(1)单词卡教授单词,并结合句型“This is ...”,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五官;(2)呈现一个没有五官的小丑的脸,让学生边说五官的单词,边把这张脸补充完整。

在进一步反思后,笔者认为此活动缺乏信息差,放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因为人的五官特征相似,同学之间也知道对方的五官的位置,没有交际意义。而呈现一个怪物或者一个外星人时,这两类生物的五官是未知的,这样的交际活动包含信息差,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聚焦交际意义,避免过度注重语言形式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该原则主要表现在课堂上更关注学生是否能输出有意义的句子,而不需要过度纠结于语法形式的准确性。例如,在深圳牛津版英语Module 1 Unit 3 My face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会指着两只眼睛或两只耳朵,说出“This is my eye / ear.”,而有些教师会强调眼睛和耳朵用名词复数表达,但是在低年段学生的英语教学中不教语法。如果教师片面追求语言的准确性,就很容易影响学生说英语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的语言输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应该不予理会学生的语言错误,而是适当采用有效的方式进行纠错。

三、教学方法多样,保持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保持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在小学低年段的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表现为:1. 语言呈现方式多样化。呈现单词的方式包括实物、单词卡、手势、动作、表情等等,只有不断变换形式呈现语言点,学生才能在保持积极性的前提下反复练习,进而内化所学知识。2. 操练方式灵活多样。低年段学生的兴趣很容易随着细微调整的课堂形式而得到保持,例如,朗读课文的方式不仅包括齐读,还可以变换成男生女生读、大组读、小组互相读、同桌互读等等不同方式。只要课堂上随时变换不同的方式,就算只是原有基础的变式或延伸,学生就会兴趣大增,积极投入到课堂的朗读或背诵的活动中。3. 多开展戏剧化活动。小学低年段学生已经较好地发展了符号的使用能力,这种符号使用能力,如用单词“horse”,一幅马的图或是假装骑着一匹马去表征一匹没有真正出现的马,被称为符号功能。在讲授这些内容时,笔者引导学生边朗读边做相关动作,想象自己在郊外做这些体育运动,学生在进行这些想象活动时,也表现出非常大的兴趣,在想象表演的过程中,能够熟记这些动词短语,进而把这些短语的音形义在头脑中形成有意义的联结,为下一步句子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适当渗透中西文化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低年段的学生还不能深入理解事物背后的文化内涵,但是教师可以根据相关主题,在低年段的英语课堂适当渗透中西文化的异同,例如,讲到1B Unit 5食物(food)的时候,教师呈现中国传统食物和外国的食物,在讲到1B Unit 7 Seasons和Unit 8 Weather的时候,可以呈现不同地域的季节和气候特点,当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水平,我们可选取一些课本常见的国家和地区,设计较为简单的认知活动。在小学低年段的课堂中,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一些中西文化的渗透,初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五、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初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有效的课堂活动必定包含学生的积极投入,在积极有效的课堂环节中,学生为了检验自身的思想,为了接受挑战,为了得到反馈,为了观察他人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所有学生都需要与教师和同伴发生互动。

所以,活动的展开必须伴随着有效的活动评价,大多数时候教师会成为活动评价的主体,但这样,学生较为被动,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时,就容易出现课堂纪律问题,导致活动的有效性降低。社会互赖理论的代表人约翰逊认为,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大家都是相互有影响的,作为人类活动之一的教学活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必然也要相互影响。社会互赖性指的就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如何与他人建立和发展积极的互赖关系并从心理上调节自己,以便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能力,更好地获得知识。学生成绩也正是这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自主互助合作教学活动中要构建积极的互赖关系。

当前课堂上最普遍的活动即为点对点的问答式活动,一般表现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的活动在高年级的效果较好,在低年级进行过多则效果不佳。低年段学生正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中的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该阶段的儿童有自我中心的倾向,他们不能做到有效倾听他人回答。在一位学生站起来发言时,其他的学生就容易出现开小差或者讲小话的行为。为了更好地避免点对点问答活动的弊端,笔者将全班学生分为9个小组,每组4或5人,包括Group A~Group I,随时通過加五角星评比的方式调控课堂纪律,并且时常变换组合形式,让每个学生都集中注意力,随时准备回答问题,为小组加分。同时为了更好地协调各种分工,当一个小组展示时或回答问题时,其他小组就成为评价组,需随时做好准备给展示组做出评价。

如果学生能参与评价过程,那么就会大大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这样的积极投入也非常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本套教材1B Unit 12和2B Unit 12都是新编童话故事,内容非常有趣活泼,所以笔者就设计了故事表演的环节。笔者提前让学生动手制作相关的头饰,选角色部分,并呈现了句型“I want to play ... and I want ... to play ...”,让学生在家提前练习;在表演部分,有一组学生上台,其他小组成为评委小组,认真观看表演组的演出,并在评价表上打上相应的分数;最后是评委组给出评价的环节,各个小组积极参与,争先恐后地上台表演,又积极地为其他小组的表现做出评价。与之前的教师评价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相比,学生积极投入参与互动,并成为活动评价的一员,积极交流,互评互助,不仅在自然的情境中习得了语言知识,还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进行了不同的思维活动,达到了思维的有效发展,进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六、总结

本文围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基于沪教牛津英语深圳版一、二年级的教材1A、1B、2A、2B的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依托,根据真实的教学案例,对小学低年段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原则进行了初步探究,以期提高小学低年段英语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Peck,S. Child discours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In E.Hatch(e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Rowley, MA: Newbury House,1978.

[3]Tarone E & Yule G. Focus on the Language Learner[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4]Woolfolk,A.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ctive Learning Edition[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5][美]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罗康,张阅,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低年段课堂效率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谈低年段学生书法兴趣的培养
低年段儿童“唱读”的原因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