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的不同高度

2021-04-08 13:02赖丽贵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公开课名著讲台

赖丽贵

入职那天,我走上讲台,看着台下稚嫩的学生,我告诉自己,这三尺讲台是要站一辈子的,要脚踏实地,让三尺讲台不仅仅是三尺讲台,也成为我人生的厚度,成为我人生的广度。

现在,十二年过去了,台下的学生已经换了很多届,我在这三尺讲台上也站出了不同的高度,收获了不同的风景。

开拓,与学生在一起

这是我最初的讲台。台下只有我的学生,五十八双眼睛在看着我。向来淡定的我突然有了一丝惶恐,我真的能做一个好老师吗?真的能给孩子们需要的东西吗?正是在这样的惶恐中,我开始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五年。

有人说,新教师的第一个五年,决定了整个职业生涯的高度。我很清楚,第一个五年我要做的事情就是打基础,将这三尺讲台站得更厚实。

学生说我的语速太快,于是不管课上还是课下,我都提醒自己,让语速慢下来;我坚持与学生一起写作文,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作文素材、作文技法,这使我的教学更符合生情,给学生以他们真正需要的;为了让语文学习更精彩,我在学校创办了千路文学社,办起了校刊……

乡镇的孩子视野较狭窄,我深深地知道,阅读对于这群孩子来说,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让更多学生爱上阅读,我主动承担了学校阅览室、图书室的组建和管理工作。第一次递交购书申请,校长特批了三千块钱,让我去给孩子们买书。三千块,实在买不了几本书,于是我揣着钱去了旧书店和旧书网站,一本一本地挑选,最后用三千块买回好几箱书。忘不了孩子们拿到书时的振奋,他们绽放的笑容,放光的眼神。很多年后,还会有那时的学生在微信读书上跟我分享她最近阅读的书,我想这就是阅读的力量。

而这一切,都成了后来我持续十年推广阅读的原始动力,也成为我开展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要起点。

攀登,与名师在一起

2015年春天,我领着学校的几位老师,加入了由县教育局教研室朱美仙老师主持的广东省“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初中语文自主高效学习型课堂实践研究”,并承担子课题“初中古诗文自主高效学习型课堂实践研究”。这对我们来说都是第一次,我感到兴奋,又感到迷惘,陌生的理论,陌生的课堂模式,此时的我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课题,又谈何研究?

6月,接到美仙老师的电话,让我在课题第一次专题研讨会上上一节文言文研讨课。这可怎么办,我可从来没面向全县过百位老师上过课,我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自主高效学习型课堂”。

幸运的是,有美仙老师在。

我把写好的教学设计发给她,心情是很忐忑的,她在东源语文老师中几乎是神坛上的人物,我这幼稚的设计,不知道该挨多少批评呢。然而第二天,我就收到了美仙老师回复的邮件,打开附件,顿时感动得无以言表。文档上面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字批注了很多很多,每一个环节都为我提出建议,这对迷惘中的我来说,是多么宝贵啊!

临近研讨会,美仙老师又亲自带着我,到实验中学试课。那真是很糟糕的一节课,教学目标几乎只达成了一半……还是美仙老师,在那个小小的会议室,谈笑风生中,就又给我提了很多修改意见,我一点一点记录,感觉又重新有了力量。

那一节研讨课,让县里很多老师都认识了这个陌生的我。后来有位并不认识的老师对我说,你上次上的《三峡》非常精彩,很接近我们的教学实际,学生是真正有收获的。

美仙老师常说,想要备出一节好课,老师是要掉一层皮的。真的,为了这一节课,我是付出了时间和心血的。但收获的成长不是更多,也更美好吗?感谢我的领路人——美仙老师,是她,让我的三尺讲台走上了一个不一样的高度,让我更有信心,相信自己能走得更高、更远。

后来,不知不觉中,我竟然成了一个“公开课专业户”,最夸张的一次是一个月内上了三次公开课。每一次公开课,都要“掉层皮”,但每一次都是一次蜕变,一次成长。

我数次参与县教育局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把自己的讲台搬到了更偏远落后的乡村学校。面对这些基础薄弱的孩子,我学会了将生情研究放在了更高的位置上,只有先了解了孩子们,才能设置更适合他们的教学目标,找到更适合他们的教学策略。每一次听到来自当地学校老师的感谢,我都希望自己能有更多机会站在这不一样的讲台上,去做更多想做的事。

我多次参加县市级的现场教学大赛,这时我不再是孤军奋战,我的身后有了一群甘愿默默付出的伙伴。我们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就能备出一节不乏精彩的课。在伙伴们无私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從校级赛进入县级复赛,县级决赛,最终突围到市级决赛,并拿到一等奖。这一路走来,我不禁深深感慨,正如哲人所说,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能走得很远。我无限相信团队的力量,也希望自己能在团队中成长,走得更高、更远。

2017年秋天,我又拥有了一次磨炼的机会。省教研员冯善亮老师的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语文学教评一体化改革研究”要在河源举办研讨会,承办单位是河源市教育局、东源县教育局,会场设在我们学校。这是多么难得的一次机会啊。当课题组找到我执教一节散文研讨课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尽管散文教学是我最不擅长的,但无论如何我也不应该放弃这样的机会。

这是我第一次有了与省内名师同台演出的机会,我倍感珍惜,心中的不安和惶惑,被兴奋取代了。教学设计四易其稿,打印一份,写满思考,修改,再打印,再写满思考……当我站上这个讲台,第一次面对台下来自全省各地的老师,我是很淡定的。既然已经准备充足,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如果说之前的公开课多是主场作战,2019年春,朱美仙老师带着我出发,开始了第一次“客场作战”——在顺德某学校上一节中考作文复习课。

上课前一天晚上,美仙老师还在孜孜不倦地指导我,一直到深夜。我知道,这一节课里有我们的课题理念,是我们复习经验的结晶,也是我们团队的心血。

结果无疑也是让人满意的,顺德区教研员陈辉霞老师对这节课给出了高度的评价。

我坐在台下,像个学生一样聆听着专家的点评,一时间竟有点恍惚。

十年前那个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人,现在已经长成了老教师,无论主客场都已经能淡定从容,面对教育教学,也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是从什么时候起,我的那一方小小的三尺讲台,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本班本校?在同伴的引领推动下,我的三尺讲台有了不一样的高度,也有了一点属于自己的广度。

沉浸,与书籍在一起

近几年,在美仙老师的带领下,我投身到了课题研究中,接连参与了三项省级课题,一项市级课题,主持了两项县级课题。在课题研究中,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找到了值得深入探究的领域。

出于对阅读的热爱,出于对书籍力量的笃信,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扎实的阅读推广者,一个自由的阅读分享者。阅读课上,我带着孩子们安安静静地读书,做一个能静下来的人;我跟孩子们一起天天阅读打卡,哪怕只是读一页书,却也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体验到了坚持的乐趣;我领着孩子们三五成群,做了一场又一场读书沙龙,让读书不仅仅是读书,而是一场场思想与生活的碰撞。我们一起沉浸在书籍中,也渐渐感受到了内心的丰盈。

好的书籍可以成为一本极好的语文教材,那里有深厚的思想,有挖掘不尽的写作技巧,有引发探究的主题,有充满个性的人物,有精妙的语言……名著阅读课程化以后,这一切都可以更充分地进入课堂了。我跟同伴们一起探究名著阅读教学在课堂中的样子,导读课妙趣横生,探究课深度碰撞,读写课妙笔生花,复习课建构系统,我们试图用更多的方式让师生一起沉浸在名著阅读中,这也是我们的名著阅读教学追求的境界。

广东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课型构建与实施”的研究已经进入了第二个年头,但我相信,这对深度阅读推广来说,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的三尺讲台上会有更多的书籍,我们也将走下讲台,与学生一起,与书籍一起,让这一片语文天地更宽广,更深厚,更高远。

猜你喜欢
公开课名著讲台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安身之所"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