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低碳发展的提案

2021-04-08 02:13本刊编辑部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1年6期
关键词:碳达峰碳化建筑节能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郑重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进一步促使我国生产生活方式变革、坚持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需要我们攻坚克难,如期实现目标要求,兑现庄严承诺。

目前,我国建筑领域碳排放量每年约20 亿吨,占到全国总碳排放量的约20%。如考虑相关建材生产、运输等,将占到全国总排放量的近40%。伴随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 亿平方米,对我国兑现“2060 碳中和”目标构成巨大挑战。建筑领域的减碳已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对全方位迈向低碳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建筑领域碳排放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链条长环节多精准管理难

我国新增建筑的工程建设每年产生的碳排放约占总排放量的18%,主要集中在钢铁、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的生产和运输以及现场施工过程。低碳建筑发展贯穿于建筑的材料生产、施工建造、运营维护整个生命周期内,建筑全产业链低碳化发展任重道远。

2.既有建筑存量大,碳排放高

我国建筑面积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现有城镇总建筑存量约650 亿平方米,前面提到这些建筑每年仅在使用过程中的“运营碳排放”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20%。不少既有建筑存在高耗能、高排放的现状。

3.大体量高碳排提前达峰难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我国建筑领域的碳排放量在未来十年内仍会持续攀升,据测算,若维持现有建筑节能政策标准不变,碳达峰时间预计在2038年左右,明显滞后全国碳排放总量达峰时间。为2030年提前实现碳达峰,建筑行业节能减碳面临空前挑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翠坤联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远,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美华建议:

1.注重新建建筑全产业链低碳化发展

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 亿平方米,建筑的设计、材料生产、施工建造等环节,都必须加大低碳化的考量。设计阶段,应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角度考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一方面建议持续提升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能效,到2025年,新建建筑节能水平较2020年标准进一步提升20%以上,到2035年,新建建筑基本达到超低能耗水平;加快推动近零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鼓励积极开展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建设。另一方面,结构设计统筹考虑建筑全生命期包括震后修复等因素影响,注重采用适改性强、性能高的结构体系以及高性能、高耐久材料和技术,提高材料利用效率,同时注重加大绿色建材的应用。生产和建造阶段,加大绿色建造力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而减少碳排放。

2.注重建筑运营维护期的功能提升,有序推动既有建筑全面改造

建议中央财政加大力度支持既有建筑改造工作。结合老旧小区改造,一方面加快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提升,另一方面,注重对建筑的抗震性能等安全性能提升,延长建筑使用寿命,达到减碳效果。

3.制定相关政策,避免大拆大建

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严格控制拆除未达建筑使用年限的建筑,避免资源浪费。

4.大力发展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

建议重点推动太阳能光伏在建筑中应用,实现就地生产、就地消纳。因地制宜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满足建筑供暖、制冷及生活热水等用能需求。(中国勘察设计信息网)

猜你喜欢
碳达峰碳化建筑节能
碳中和·碳达峰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探讨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简述
现代建筑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
唐山市出口贸易低碳化发展策略
2015年建筑节能实施的新标准
大型筛板碳化塔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