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
——国产古装剧的野心与短板

2021-04-08 01:17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长安十二时辰时辰长镜头

韩 笑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00)

一、前言

《长安十二时辰》在“静悄悄”第一次放出剧集后就得到了豆瓣8.7分的高分,最终获得8.3分的成绩,评价数为三十多万,算得上2019年的优质网剧。故事的主角张小敬出身行伍,后受任为主管侦缉逮捕的官差“不良人”,长期协调维护地方安全工作,但却因违法被关押于狱中。负责长安城治安的靖安司发现了混入城内的可疑人员,由于张小敬对事发地点人事与地理的熟悉,靖安司特例委派张小敬戴罪立功、侦破此案。经过张小敬的一番调查,发现敌人的阴谋是为了在上元节晚上的集会中制造混乱,而张小敬必须在上元节花灯大会前抓住搞破坏的刺客。在一次次的斗智斗勇中,张小敬在最后关头揭穿了背后主谋,阻止了破坏的发生,而这一疑案的主谋是自信能做宰相却怀才不遇的八品官员徐宾。

对比我国以往的古装悬疑剧,《长安十二时辰》显然在视觉效果方面有明显的进步和变化。2.39:1的画幅类似电影的宽银幕,可以在镜头内容纳更多的内容,提供更多的信息量。张智华所著的《电视剧类型》中提到,古装剧在某种意义上是对艺术的娱乐本质的强调,①所以在视觉上满足观众的需求甚至提高观众整体审美水平都是创作者需要努力的方向。本剧注重光线的造型作用,运用长镜头、运动镜头展现人物和场景,改变了以往古装电视剧的主要摄影方式,能够观众更好的观赏体验。同时,本剧存在编剧、节奏的问题,剧中塑造了很多具有鲜明特征的角色,最突出的是男主角,一个东方“反英雄”式的人物——张小敬。除主角外,许多角色存在不符合逻辑的行为,未能将所有人物塑造成典型人物。由于故事设定在24小时,故48集的长度需要对故事节奏进行严格把控,而电视剧在某些情节的设计中过于注重小人物的心理状态而忽略了整体故事的推进,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节奏混乱和与主题的偏离。

二、注重镜头语言的造型作用

摄影风格取决于故事和剧情的设定,也离不开创作团队。《长安十二时辰》的导演曹盾和摄影指导荆冲善于使用戏剧化的色彩和光线,善于拍摄大场景,剪辑节奏快,在形式上更像电影画面。而《琅琊榜》的导演孔笙有多年电视剧拍摄的经验,基于剧中人物的设定,《琅琊榜》的光效遵循了自然主义,镜头克制而沉稳,剪辑节奏慢。《长安十二时辰》在人物活动的影像空间营造方面,于室内有丰富的光线运用,室外则构筑了一个主人公高速运动的拥挤的都市空间,都有助于塑造世事纷扰中的英雄人物。②

(一)戏剧性光效刻画人物和场景

本剧借鉴了好莱坞戏剧电影的光线处理,造型强调主体和空间的结构,强调修饰光的运用,在效果光的使用上,注重视觉效果而不注重真实的表现。③由于故事发生在二十四小时内,所以具体到每个时间点的光线氛围都具有微妙的变化,光线的控制需精确到每个时辰。在不同的地点,光线展现特定环境的氛围;在塑造每个人物时,利用光线来塑造此人或阴暗或阳光的个性。光线在剧中不仅起到了塑造人物的作用,还肩负着推动叙事、延展时空,以及于细节之中展现唐时代特征的任务。较硬的光线和高对比度的色彩有利于增加画面的力量感,以此适应唐朝繁盛时期的气场,本剧在大场面遵循自然主义光效的基本方向,而在细节刻画上则使用更多的戏剧性光效。

例如在第一集奠定全局的色彩基调:以暖色调为主,使用偏冷和偏青的色调修饰个别环境。剧中故事发生的时间设定为晴朗冬季的正月十五这一天,冬季太阳高度角较低,所以光线能够直射进室内,人工光线形成从窗口投射进室内的狭长光线,形成了冬季暖阳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其实在实际生活中不论哪个朝代光线都是一样的,剧中之所以用暖色调作为基调以及曝光过度的光线,还因为暖色调有利于展现回忆的事件,从而将整体的故事与现代观众隔离开,似在讲述遥远、梦幻而又真实的故事。

人物方面,张小敬出场的第一个镜头是在牢狱中,他的脸处于黑暗中,只有他的眼睛上有透过墙壁的洞口射进来的部分光线。一方面这样的光线氛围交代了他所处的黑暗的环境,另一方面也暗示着他即将面对一个重生的机会,死刑犯即将拥有生的希望。在初入靖安司的部分,相对于李必面部的明亮,张小敬是始终处于画面的暗部的,即使是在和李必处于同一个光线环境下,两人的中景拍摄也是有着光线的区别。此时两人的地位差别显而易见,主角在剧情中还没有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人物。

(二)长镜头展现动作场面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导演用了大量长镜头来拍摄动作场面,使得打斗动作一气呵成。在以往的古装悬疑剧中用长镜头来展现动作场面的并不多,大部分没有大量的打斗场面。而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动作戏分量多,镜头内部的运动克服了长镜头本身容易带给观众的疲惫感,配合密集的鼓点,动作场面的长镜头变得流畅而过瘾。而大多在这个时候,节奏变快,观众会觉得被剧中人物推动着前进,从而产生深入剧情的紧张感。对于《琅琊榜》来说,在戏剧冲突集中的段落基本是由演员的表演和台词来展现。《琅琊榜》中虽然其稳重、冷静的镜头都适用于表现人物和剧情设定中儒雅的文化气息,但毕竟没有在造型手段方面进行大范围的突破,所以它的故事的确比形式更令人称道。

三、剧情与主题短板

(一)反派塑造失败

剧中徐宾这个人物的存在颇有为了反转而反转的嫌疑,为了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所谓的“兵谏”策划了劫持君主的案件,利用了退伍士兵、外邦刺客,甚至是当朝宰相和太子,只为提醒帝王他怠政的事实以及显示自己的才能。对比剧中前半部分对徐宾的刻画,人物的动机明显不足,最终甘愿被射杀,徐宾这个人物也难以站得住脚。对比原著,电视剧的反转实在多余。其次是龙波和林九郎,剧中极力渲染了反派林九郎的虚伪,展现了一个古代中国左右逢源的权臣形象。在主角完成自己任务的过程中,林九郎显然是造成主角和龙波先前悲剧的罪魁祸首,而被君主宠信使龙波将矛头对准玄宗。在亲身经历过社会对自己家庭的伤害后,一个为了杀掉玄宗而活着的反派竟在危机时刻为了保护了玄宗的性命而献身,转而追求自己作为一名士兵的意义。同时剧中并未给主角和林九郎更多的矛盾冲突,林九郎的反派形象显得可有可无,他最终只充当了阻碍主角完成目标的障碍之一。而在《琅琊榜》中,反派与主角的关系处理得当,反派即主角完成任务过程中最大的阻碍。

(二)改编失败

主人公及战友龙波的回忆显得多余,反派龙波即主角张小敬的战友萧规,在多年前的战役中两人存活下来,也因为上级的错误失去了几百位战友。对回忆场景的具体描绘有助于展现龙波和张小敬闻无忌的情谊,以及张小敬作为士兵对长安人的担当。本次事件只是龙波复仇的原因之一,而本剧却用了大量篇幅刻画普通士兵面对战争的抵抗。创作者大概欲借此批判将军盖嘉运和右相林九郎,上层官僚为了自身前途命运而罔顾人命的无耻行为。而到故事结尾,罪魁祸首也并未获得应有的惩罚。相比原著,电视剧为了反转而增加了众多人物和剧情。原著中策划此案件的主谋自杀,未能找出凶手,而也就无人关注其背后支持的安禄山,符合作者对“平凡的充满危机的一天”的设定。而在电视剧中,弱化了安禄山,增加了动机不足的主谋,君主依旧怠政,造成多年前悲剧的凶手并未受到惩罚,张小敬也在又一起悲剧中再次认清了上位者的本质,故剧中的这些人物并未获得成长。

(三)落后的价值观

本剧增加了很多权贵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一方面为主角的目的设置障碍,另一方面映射古代中国帝王权术和官场的负面影响,创作团队的野心是在悬疑剧中增加古代宫斗戏码。而实际上这些叙事是多余的,包括太子的犹豫,都像是在碎碎念。剧中所体现的观念不外乎寄希望于一个明智的君主,而以“有能力”对权臣辩护,人们没有建立更好的制度的诉求。从主角的性格特征来看,他并没有能力对上位者和反派的错误进行有效的矫正,只是在对方的控制下艰难地实现自己的理想。虽然电视剧成功塑造了一个“为救一船人不惜牺牲一个人”的英雄形象,但过于注重古代权术的描绘,并未揭露君主专制下社会矛盾的根本原因,反而美化了反派的动机,极大程度上消解了中国古代仁的观念。

与此相比,《琅琊榜》在价值观上就先进许多。主角虽同样是名义上的罪人但能量无限,能够实现逼迫帝王改正错误,为家族正名,扶持开明君主,在古代朝廷惩恶扬善、激浊扬清的任务,并为此牺牲了自己的婚姻甚至生命。虽然展现的依然是帝王将相的故事,但塑造了一个理想的儒式英雄形象,主角梅长苏集合了东方式英雄的优点,整部剧也体现了宏大的历史格局。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剧的创作者在视听语言方面的优势为《长安十二时辰》赢得好评是自然的,但在剧情方面的短板也暴露无遗。观众总是由浅入深地观看,更为优秀的视听效果呈现也是目前古装电视剧正在努力的方向,而这也是目前国产古装剧所能达到的水准。但在一片华丽之下,故事的内核和正确的价值观才是真正考验创作者水平的内容,国产古装剧的目的并不只是给观众创造一个历史的时空,更重要的是我们从故事中获得对现在的价值观念更有用的补充。

注释:

①张智华.电视剧类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22).

②陈镭.由《长安十二时辰》透视古典人物之“黑泽明”式投射[J].电影评介,2019(15):31-34.

③刘永泗.影视光线艺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278).

猜你喜欢
长安十二时辰时辰长镜头
开化长镜头
热扎依:人生犹如『十二时辰』
安哲罗普洛斯电影长镜头模式分析
《长安十二时辰》:再现大唐盛世
毛卫宁与他的长镜头
《长安十二时辰》:大唐版“反恐二十四小时”
《长安十二时辰》发布最新海报
《长安十二时辰》
十二时辰养生之未时
本期健康策划——十二时辰养生之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