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县尧治河村群众文化的形成机制

2021-04-08 01:17贾光明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尧帝治河村规民约

贾光明

(襄阳市展览馆,湖北 襄阳 441000)

群众文化在不同地区会具有不同的特征:巴蜀地区的安逸文化,主要的活动就有喝茶、打麻将等;陕西地区过年耍社火,搭台唱秦腔;福建地区的莆仙戏、梨园戏、竹马戏等。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有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地域特色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活动的成败。所以批量化、同质化、毫无新意的群众文化活动往往会造成成本的浪费和群众审美的疲劳。[1]

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形成与当地的生活环境和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保康县独特的人文环境孕育出尧治河村丰富的群众文化,其形成主要有以下主要几个依据:

一、以“尧文化”的思想内涵作为精神引领

尧治河早年叫“鹞治河”,更名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当地有与尧帝相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据《房县志》记载:“尧子丹朱避舜难于房陵”。尧的长子丹朱小时候骄横暴躁,不体谅百姓疾苦,尧认为其德行不适于治理国家,故将国君位置让位于舜,而把丹朱放逐到南方的丹水之侧做诸侯。随着年龄的增长,丹朱渐渐改掉陋习,并得到了巴人的拥戴,被尊为部落首领。尧在将帝位禅让给舜后思子心切,便前往房陵寻子,见丹朱正带领百姓筑堤治水,深感欣慰,便献策协助丹朱一同治水。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尧帝,便把它参与治理的那段河取名为尧治河。

二是希望借更名改变尧治河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一个强有力的文化或精神内核。尧文化是中华民族古文化的源头之一,《史记》的开篇就是《五帝本纪》,尧帝被列为五帝之一。在《尚书·尧典》中更是记载了尧帝执政期间的政典,例如“钦定历法”“敬授民时”等施政方针。

尧文化具有强烈的开拓精神。在中国历史上初次制定了历法,并首开中国历史上大规模兴修水利的先河,开创了以“禅让”方式选择接班人的先例,并逐步形成了统一国家体制的雏形。尧文化的思想内涵也与当前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契合度,例如尧文化中的“德治思想”“和合观念”“民主意识”“中道文化”“开拓精神”等。

所以尧治河村从一个贫困、边远、高寒的不知名的小山村,变成现在的全国文明村、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其艰苦创业的精神内核也来源于尧文化的拓新精神。

2014年4月,尧治河村建成了国内首家村级尧文化传播研究院,并与山西临汾、河南平顶山尧文化研究协会联手,研究整理出“帝尧出世、尧造围棋”等12个精典的历史故事,收集了一大批学术论文、辞赋、字画,挖掘出尧的古老传说和“当代尧舜”故事的时代契合点,亮出了“千古帝乡源尧祖、智慧襄阳看尧乡”的名片。更名后,尧治河充分发挥了“尧文化”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支撑作用,成为了尧治河的思想家园与精神支柱。

二、村党委班子带领村民集体致富

尧治河村是一个位于房县、神农架和保康三县交界处的偏远高寒山区,平均海拔1600多米。由于地处边远,交通闭塞,自古以来便贫穷落后。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村民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活动,贫困面貌有所改善。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1988年的尧治河村仍是一个不通路、不通电,人均收入只有300多元,全村150户中有21户还住茅草棚的贫困村。同年,村党委班子带领村民以兴修公路为突破口,开磷矿、做磷矿深加工、建水电站、建景区,使以前的贫困村达到小康,甚至成为了富裕村。

截至目前,尧治河已发展成为集磷矿开采、精细磷化工研发、水电、旅游、酒业、餐饮服务业于一体的企业集团,工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5万元。

为了整体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尧治河村将所属企业进行改制并设立基本股,每年为村民和企业员工分红,补贴村民新建住房,并成立了着力解决聋、哑、残疾、智力问题等弱势群体贫困问题的“三福”公司以及村福利院,集中供养孤寡老人。只有使村民的物质生活先富裕起来,精神生活才能富足。

三、优化居住环境,建设群众文化环境

群众文化环境指群众文化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和各种社会人文因素的综合体。群众文化环境状况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群众文化的生成和发展。[2]

尧治河村在富裕起来后按照“村在园中,水在绿中,房在花中,人在景中”的目标和要求,高起点规划建设,使生产、生活、办公区域化,建筑设施景观化,村庄建设园林化。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与尧文化结合建设景区,围绕尧文化故事建景点,围绕景点编故事,通过父与子、家与国、爱与恨、公与私的故事情节,充分展现了尧文化大美、大德、大和、大善的大公境界和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通过“三湖五峡七园九滩十瀑二十四桥”系列景观,让游客在10公里长的尧帝神峡尧文化画廊里,充分领略和体验飘逸在山水人间的“尧精神”。目前,尧治河已整体升级为国家5A级景区。同时为了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丰富村民的群众文化活动,尧治河村实施了“十个一”工程,即每家每户设置一间书房,设置一间标准客房,申请一个博客、修建一个花坛、摆放一件艺术品、悬挂一幅书法作品、悬挂一幅画、会背一首古诗、会讲一个故事、会唱一首歌。同时,该村还积极开展文明新村创建活动,建起了卡拉OK厅、歌舞厅、图书室和卫生保健室“十个一”文化建设得到了村民的广泛参与,改变了村民的行为习惯,丰富了村民的群众文化生活。

四、以“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

在村民的物质生活质量提升以及生活环境改善后,仍然需要在一定的法律与道德框架内制定相关的“村规民约”以规范村民的言行举止与道德规范。村规民约起源于中国传统的村落社会,后经开明士绅积极倡导,成为一种民间社会的自治制度,代表了一种民间原生秩序。[3]“村规民约”既是一种行为规范,又承载着某些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理念。

早在1992年,尧治河村委会就制定了《尧治河村规民约》,经过多次修订与完善后形成了共计19章196条的《村民自治章程》,其中包含如《禁鞭令》《就餐文明公约》《婚丧喜事事宜管理办法》等。其中有关于村干部、村民接待烟酒价格的规定,既是对村干部的约束,又是对村民正面价值的引导,符合节俭、和谐、文明等主流社会价值。如果有人想做一些超标的事情,也不得不考虑可能受到来自其他村民的负面评价。“村规民约”暗含着价值的标尺,为村民解决纠纷问题提供可供参考的价值判断和有益思路。

五、结语

本文认为具有一定地域文化特色的群众文化的构建,首先需要让群众的物质生活富裕起来;其次,要从当地的地域文化中提取能够促进群众精神文化建设的事件、人物等;再次,地方相关政府、企事业单位要积极作为,在优化居住环境的同时,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场所,组织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最后,以相关规章制度规范人们的言行。由此形成一种具有一定地域特征的群众文化。

猜你喜欢
尧帝治河村规民约
尚书·尧典
房县磬口漫谈
莫让村规民约成墙纸
村规民约法制审核需要制度性设计
尧造围棋 教子丹朱
莫让村规民约成墙纸
构建新时代村规民约的长效机制
在尧治河酒业首届“诗酒交响”论坛上的致辞
在尧治河酒业首届“诗酒交响”论坛上的致辞
尧帝的神话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