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2021-04-08 02:28李金风
学周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小学数学

李金风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深入以及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推行,小学数学的课堂提问已经成为当前数学教师的教学重点。为了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互动,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和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对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小学数学具有逻辑性、抽象性强的特点,不太容易被小学生理解。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小学生感觉数学学习是枯燥乏味的,晦涩难懂的。在此形势和背景下,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可操作性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模式,得到了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应用。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深入探讨了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

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注意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要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扮演着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要摒弃应试教育理念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充分发挥主导性的同时,也一定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坚决避免出现“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主要因为这种枯燥乏味、单调死板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思维能力止步不前,学习效果差强人意,打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课堂的提问,要想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要多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高水平的、高质量的、开放性的、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共鸣的问题,以此来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互动,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掌握数学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

二、教师要设置问题情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数学学科感兴趣,才会愿意学习数学,才能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待数学。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极容易出现坐不住板凳、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情况,再加上他们的天性就比较活泼好动,如果没有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很容易使小学生精神溜号,导致课堂内容左耳听右耳冒。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时刻保持高昂的态度,在上课时要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作为重要工作。因此,教师要想抓住学生的兴趣,就要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利用与所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来进行提问。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这样导入:“学生们,老师想要在班级后面的背景墙上做一个漂亮的装饰,把我们的教室后面的背景墙周围用彩色飘带文艺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背景墙的宽是5米,长是15米,那根据已知条件,学生们可以告诉老师,我需要准备多长的彩色飘带吗?”通过问题导入,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新课题,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内容当中来,让学生根据该问题进行思考。这种创设问题情境提问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

三、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

由于学生之间具有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要充分了解班级里的每一名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性格特點、心理特征、接受能力来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使自己的课堂提问更有针对性,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有很多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没有注重提问的质量,经常发出无效提问。学生不需要动脑就能跟着回答“是”“对”“好”等简单的肯定或者否定词汇,看似课堂氛围良好,实际上学生对于问题并不一定理解。这种单调乏味的回答违背了课堂提问设置的初衷,更是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中,不能偏向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要从“个体”转变为“全体”,保证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除此之外,教师不能只提问优等生,也要对中等生和后进生进行适当的提问,保证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课堂,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四、教师要把控好提问的时间

小学数学教师要想使课堂提问更行之有效,就要做好教学计划,把控好课堂时间,掌握好提问的时机和频率。教师要知道在哪一步提问,既不打断学生的思路,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正确回答问题。教师还可以对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提问,让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回到课堂上。

五、教师要注重课堂提问的反馈

对于那些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要毫不吝啬地夸奖,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励学生再接再厉。教师还可以通过给学生发“小红花”的形式,提高学生回答数学问题、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与此同时,对于那些并不能正确回答出问题的或者性格内敛、羞于开口说话的学生,教师更是要耐心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路。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更是要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要以和蔼的态度面对学生,让学生敢开口讲话,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分享自己的想法。尤其是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更是要经过教师锲而不舍的训练、循循善诱的指导,再加上一如既往的鼓励与表扬,才能逐步加强。教师一定要不断规范学生的学习用语。无论学生是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还是在读书本卷子上的习题,都要要求学生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约束学生读完整、读具体、读正确。学生能很好地叙述题意,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审题,能毫不费力的理解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隐藏条件,找到提干中有用的信息。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用数学语言表述数学问题的习惯,这样不仅会帮助学生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还会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

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与时俱进,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课堂教学,以此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小学数学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提问,让那些晦涩难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更直观,以此来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七、教师要注重解题方法的传授,教会学生举一反三

一个再复杂的数学应用题,无非也就是多个简单应用题整合而成,包含的知识模块也局限于某几种。在面对题干冗长的应用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圈画题目中的关键词的方法拆分应用题,从而找到问题的核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比起数学教师直接的讲授,带领学生解决问题,远不如教会学生解题方法行之有效。教师要告诫学生在读题时要静下心来,仔细阅读题干中的每一个字,避免因为粗心而错过一些关键信息。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已知条件推导出未知条件,找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和隐藏条件,把抽象的语言转换为具体的数学语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读题能力、分析能力。学生在了解题思路后,自然就懂得举一反三,面对同一种应用题时就会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按步骤分析,做题就会得心应手。

小学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教授并渗透数学思维方法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只有自己主动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才能领悟到数学学科的真正魅力,才能体会到通过静心思考、不断尝试、反复琢磨之后得到解决方法和正确答案后的那种酣畅淋漓的快乐。学生掌握了数学学科的做题技巧和答题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基本的解题思路,有利于学生挖掘到数学学科中的一致规律,有利于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会感觉自己打开了数学新世界的大门,掌握了数学学科的门道,就会发现数学中很多基本题型的解法和做法都是一脉相承的。学生们面对数学题的第一反应不是逃避,而是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解决数学题会更加得心应手,难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久而久之,经过长此以往的练习,学生就会有自己的解题技巧,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对于难题也会迎刃而解。

八、教師要加强解题思路的训练,打破学生思维定式

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解题思路,打破学生生搬硬套数学方法、死记硬背数学公式等思维定式。教师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们寻找题目中的关键字,让学生试着讲出他的思路,教师对其启发诱导,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分析,锻炼学生的活跃思维。同时,教师还要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对于能正确分析题目思路的学生给予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于思维卡壳的学生,教师也要耐心引导,不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题目。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动笔会让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深刻,掌握更牢固。同时,教师还要定期检查学生们的数学错题本。错题本有利于学生及时反思、查缺补漏,有利于养成学生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发挥创新思维,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置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把控好提问的时间、注重课堂提问的反馈、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注重解题方法的传授、加强解题思路的训练,打破学生思维定式,进而提升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下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杨继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的有效性提升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27).

[2]刘德民.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20(82).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有效性小学数学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