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1-04-08 02:28孙智德
学周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传统文化应用

孙智德

摘 要:我国经过千百年的演变与发展,诸多典故经久不衰,经过日月凝聚发扬,被列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国当代文化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特别重要的影响力。现阶段,在我国中学教育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主要依托语文学科。因此,为了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扬,在当前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研究如何将传统文化有效融入中学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切实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学语文;教学;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集中体现,它具有连续性与传承性的特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经过上千年历史的考验、洗礼,凝聚了强大的生命力,是社会历史的沉淀物,是所有物质和精财富的综合。而对当代中学学生来说,传统文化是陌生的,随着当代世界格局的变化,东西方文化的多元性、价值观的影响,造成很多人忽视甚至是漠视传统文化,而语文学科是学生接受文化的重要途径,为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弘扬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1.有助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印证,在促进我国当代文化进步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长河中,也有很多消极的故事传说,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反映历史文明的一面镜子,承受过风流雅士、文人墨客的否定及批判。但随着世代更替、社会发展,当代国人文化者经过反思,静心凝神、潜心研究传统文化,使其领会到了它的文化精髓,寓意的博大精深。但从大局着眼,传统文化仍然很难得到大众的重视与认可。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选取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弘扬传授,认同传统文化的价值,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激发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领会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故事为依托,以“角色扮演”为方法,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观沧海》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充分地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营造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这样,既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又能形成自主学习文化知识的习惯,同时还有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3.有助于中学生健康价值观的形成。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上不同学派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综合体现,包括礼仪制度、思想文化、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方面,凝聚着不同层面的丰富内容,是历代文化的精华。而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意识、逻辑思维形成的关键阶段,面对日益复杂的成长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极其重要。而传统文化可以对学生进行熏陶、静心凝神,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念。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让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在良好知识环境的陶冶中不断提升自我。

4.有助于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教学重点在于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导致教学方式生硬、教学氛围沉闷,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可以成为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教师通过不同的故事、寓意表达为课堂增添色彩,有效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让学生明白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及肩负的使命,明确学习的意义与重要性,不断激励其更加认真刻苦地努力学习。

5.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随着历史更替,社会发展,文化越来越多元丰富。而在中学短暂的几年教学时光中,语文书本上的知识体系有着局限性,不容易开阔学生视野、知识体系难以融会贯通。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不仅拓展了知识层面,还使学生对很多知识发展来源更加透彻,帮助学生在思维中形成新的体系,创造演变出更佳的智慧,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提升与完善自己。

二、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提升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如何把传统文化有效融入于中学语文教学中,又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吸取传统文化精髓使其弘扬发展,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学教学机构中要重视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加强教师队伍专业知识的培训,培养一支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1)通过培训、自学,认真努力加强教师自身对传統文化知识的学习与领会,不断提升自己传统文化素养。(2)教师还要不断探寻新的教学方法,找寻中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切合点,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传统节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中华历史传承下来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像春节、元宵节等。可随着时代变化,人们越来越追求时髦,洋节日越加热闹,我国传统节日却越来越被人们忽视。比如在圣诞节这天,各大商场门店张灯结彩,圣诞老人也会站在门口表演节目迎接顾客,圣诞树更是一道风景线,闪烁着五彩的光芒,节日氛围热闹浓烈。再比如情人节当天,大街小巷到处都在售卖玫瑰花、孔明灯……气氛热闹非凡,而属于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却变得平淡无光。

所以,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会这样教导学生:“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内涵,同学们知道春节都会举行什么活动吗?”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道:“家家户户张贴对联、接神放炮、贴年画、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初一拜年等等。”接着笔者会借此机会向学生们传授关于春节的诗词:“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同时,为了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来历的兴趣,笔者还会对传统节日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的来历向学生们进行讲解,如清明节意义主要是祭奠祖先,关联诗句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端午节意义主要是纪念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当天人们会是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辟邪等。而中秋节有团圆、思乡之意,这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关联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重阳节在古时候被认为是吉祥的日子,这天人们会登高祈福、秋游赏菊等,关联诗句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选取学生熟悉的传统节日进行穿插讲解,既活跃了教学氛围,又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热情,更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促使其更加深入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此外,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再以经典古诗词为依托,还能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丰富学生诗词量,促进了诗词应用的灵活性。

3.古诗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以高度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强烈的节奏感、韵律美集中地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的真实生活,是作者抒发思想感情的文化载体。它的体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亲情教育、热爱家乡教育等。(1)爱国主义情感的诗词。爱国主义情感是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例如《春望》一诗,长安沦陷,国家破碎,战火连天半年多的感伤国事的仇恨别离情绪。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让学生理解诗句时代背景、诗句的意思,在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2)亲情诗词。亲情类诗词教育是传统道德文化教育的重点,比如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再比如: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歌頌了伟大的母爱。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家人对自己特别的爱,让学生认识到尊老爱幼品德的高尚,进而养成良好的品质。(3)热爱家乡的诗词。古人对家乡有着深厚独特的情感。比如: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诗》作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句,字里行间表现出对久别故乡的深切思念。再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望驿台》中“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流露出的浓浓思乡之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比较经典的七言绝句,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在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和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体会不同诗词中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鼓励学生去想象、去品味,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品质素养,进而深化对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专项教育。

4.传统文化知识的拓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中学语文课本教学内容有限,只学课本所承载的传统文化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要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地增加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的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容;二要把文本中的传统文化延伸到课外,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户外文化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比如:引导学生利用空闲时间练习毛笔字,让学生陶冶情操。或者还可以开展传统文化兴趣班,让学生学习剪纸、刺绣、沙画等。给学生定期布置任务,让学生搜集传统文化的内容,为制作手抄报、黑板报提供参考材料。学生通过教师有意向地提供的平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知了解,对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深入体会后,就会树立更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

三、结语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培养文化素养创造了平台,中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中,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不仅要向学生教授基础性语文知识,同时也要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更好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改变一代学生的人格品质及内在素养,让学生对祖国传承下来文化内涵更加热爱,进而坚固学生所形成的良好人文素养,使学生们既汲取新知识,又内化涵养,真正成长为智慧、内涵、情感等融合统一发展的新时代优秀人才。

[1]田龙,杨邦俊.传统文化经典教学指津——以《逍遥游》教学为例[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6).

[2]赵云慧.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体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2).

[3]吕平惠.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1).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传统文化应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