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018年我国食用菌产量和品种概况分析*

2021-04-09 07:55赵春艳邰丽梅
中国食用菌 2021年2期
关键词:年产量总产量平菇

赵春艳,陈 旭,董 娇,邰丽梅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21)

我国是世界上认识和利用食用菌最早的国家,有关历史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时期[1]。我国约有真菌1.6万种,其中食用菌近1 000种,广泛食用的约有200种[2-4]。当前,我国食用菌栽培品种多样性不断提高,可人工栽培的品种已达100多种[5],形成商业化栽培约60种,规模化栽培30多种,香菇(Lentinus edodes)、黑木耳(Aurcularia auricular)、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双孢蘑菇 (Agaricus bisporus)、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毛木耳(Auricularia cornea)、滑菇 (Pholiota nameko)、银耳 (Tremella fuciformis)、茶树菇(Agrocybe aegirit)、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茯苓(Poria cocos)、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草菇 (Volvaria volvacea)、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 等品种,年产已达20万吨以上,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已开始栽培食用菌[1]。食用菌因其丰富的营养及鲜美的味道而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将食用菌产业作为区域经济调整、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食用菌成了部分贫困地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引擎”,在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6]。通过对我国2015年至2018年期间食用菌产量及产值、产业布局、栽培品种等开展分析,并对食用菌产业发展存在问题进行概述,旨在为产业发展、区域布局提供参考。

1 2015年~2018年食用菌生产情况

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数据[7-10],对2015年~2018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15年到2017年不含西藏、宁夏、青海)食用菌产量和产值进行分析,4年间全国食用菌产量共计14 573.84万吨,产值为10 918.86亿元,各年发展情况见图1。

图1 2015年至2018年我国食用菌生产情况Fig.1 Production of edible fungi in China from 2015 to 2018

由图1所示,2015年总产量、总产值分别为3 476.15万吨,2 516.38亿元,同比2014年总产量3 270万吨,总产值2 258.1亿元[11-12],对应增长6.3%和11.44%;2016年总产量、总产值分别为3 596.66万吨、2 741.78亿元,同比增长3.47%、8.96%;2017年总产量、总产值分别为3 712万吨、2 721.92亿元,同比增长3.21%、-0.72%;2018年总产量、总产值分别为3 789.03万吨、2 938.78亿元,同比增长2.08%、7.97%。4年内年度同比中,除了总产值2017年同比略有下降,其他各年份总产量及总产值同比均呈现增长态势。

2 2015年~2018年各地区产量情况

对2015年到2018年期间各年总产量排在前13位的省份进行分析,结果详见表1、图2。

图2 13个省4年食用菌产量情况Fig.2 Output of edible fungi in 13 provinces in 4 years

表1 各年总产量排位前13位省份Tab.1 The total output of each year ranked the top 13 provinces

如表1所示,除了广西省总产量2017年84.25万吨,陕西省2015年72.19万吨外,其余各省份连续4年产量保持在100万吨以上有河南省、山东省、福建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吉林省、江苏省、四川省、湖北省、江西省、辽宁省,4年各省合计在1 000万吨以上有河南、山东、福建、黑龙江、河北5个省份。4年排在前13省产量总产量12 361.39万吨,占全国4年总计的84.82%。连续4年产量保持在100万吨以上的11个省份,4年共生产食用菌总量11 451.17万吨,约占我国食用菌4年生产总产量(14 573.84万吨) 的78.57%。

如表1、图2所示,河南省4年总产量为2 048.38万吨,连续4年居生产总产量首位,且各年产量均在480万吨以上,在2014年总产量460.21万吨基础上,河南省在2015年~2018年总产量增幅放缓,各年分别为情况为6.18%、4.41%、1.74%、2.18%。山东省4年总产量为1 608.9万吨,在2014年总产量419.95万吨基础上,2015年总产量增幅为6.27%,此后3年连续呈下降趋势分别为-4.79%、-7.51%、-12.29%。福建省4年总产量为1 330.39万吨,产量从2015年247万吨增加到2018年418.66万吨,年产量呈上升趋势,且2017年增幅达到最高59.64%,上升较大原因是福建省统计部门及统计方法变化,2016年增幅为3.65%、2018年增幅为2.43%。黑龙江省4年总产量为1 313.9万吨,各年总产量均保持在320万吨以上,各年幅度变化分别为2.36%、2.28%、-2.09%、3.09%。广西省在4年间食用菌产量波动比较大,2015年产量为127.95万吨,较2014年增幅23.03%,但到2017年因受到原料成本、其他高效农业吸引等影响,双孢蘑菇、香菇、平菇等生产面积减少,年度食用菌总产量为84.25万吨[9],同比上年下降34.51%,产值78.47亿元,同比下降31.92%,但到2018年产量增加到140.06万吨,增幅66.24%。

据我国近4年(2015年~2018年) 统计显示,食用菌栽培生产仍然集中在东北的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华东的山东、福建、江苏、江西等,华北的河北等,华中的河南、湖北等,华南的广西,西南的四川,西北的陕西。食用菌资源最丰富为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省野生食用菌资源数量、产量以及产值全国首位,栽培食用菌主要集中在广西、四川两省,但工厂化程度、生产面积、产值等比起沿海地区及东北地区要少。

3 2015年~2018年全国食用菌主栽品种情况

统计分析了2015年~2018年全国食用菌主栽品种情况,详见表2、图3。

如表2、图3所示,香菇、黑木耳、平菇、双孢蘑菇、金针菇、毛木耳6个大宗栽培品种在4年间总产量居全国前6位,4年总产量合计为11 770.65万吨,占全国4年食用菌总产量14 573.84万吨的80.77%。香菇产量连续4年排第一,平均产量为923.65万吨,4年总产量为3 694.59万吨,香菇在4年期间产量呈增长趋势,2016年度增幅为17.17%,增幅较大;黑木耳呈连续4年增长趋势,4年总产量为2 730.11万吨,4年平均产量为682.53万吨,在2014年(黑木耳产量579.08万吨) 的基础上,4年内同比上年分别为7.88%、8.78%、10.64%、-10.35%的变化幅度;平菇4年总产量为2 317.5万吨,年产量2018年最高为642.82万吨,4年平均产量为579.38万吨;在2014年(平菇产量563.34万吨)基础上,4年内同比上年增幅分别为8.13%、-8.82%、1.54%、17.65%;双孢蘑菇4年总产量为1 270.19万吨,年产量均在280万吨以上,4年内同比上年增幅分别为46.86%、-0.81%、-13.63%、6.21%;金针菇4年总产量为1 033.76万吨,年产量均在240万吨以上,其中,2017年同比2016年度出现负增长为-7.12%,其他年份均为正增长;毛木耳4年总产量为724.50万吨,平均年产量仅在181.13万吨,在2014年毛木耳年产量为152.62万吨基础上,2015年至2018年,毛木耳年产量各同比上一年的增幅分别为19.63%、0.47%、-8.06%、12.58%。2018年至2019年度食用菌栽培情况,食用菌栽培区域性及栽培品种布局相对稳定,全国食用菌栽培仍然是大宗香菇、黑木耳、平菇、双孢蘑菇、杏鲍菇、毛木耳、滑菇、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等主要品种,同时,随着消费理念的增加带动了如长根菇(Oudemanciella radicata)、大球盖菇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羊肚菌 (Morchella esculenta)、玉木耳 (Auricularia cornea)、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茯苓等部分珍稀品种的需求,激发了生产规模的扩大。

表2 各年度总产量均排前6位品种Tab.2 The total yield of each year ranked the top 6 varieties

图3 连续4年排前6位食用菌品种及其总产量Fig.3 Top 6 varieties of edible fungi and their total yield for four consecutive years

4 讨论与展望

食用菌是集高效、循环、低碳及可持续特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具有“短、平、快”的栽培生产优势,其可食、可药、可观赏,可农、可工、可园艺等多样特点,可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融合,优化产业结构,是农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13-14]。

从2015年至2018年数据分析的情况来看,河南省、山东省、福建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吉林省、江苏省、四川省、湖北省、江西省、辽宁省等11个省份各年度食用菌产量在100万吨以上。4年中(2015年至2018年)从品种方面,香菇、平菇、黑木耳、金针菇、双孢蘑菇、毛木耳、滑菇、杏鲍菇、姬菇等仍为大宗栽培品种,其中,香菇、平菇、黑木耳、金针菇、双孢蘑菇、毛木耳6个品种,4年总产量占全国食用菌4年合计总产量的80%以上。

食用菌栽培区域性及栽培品种布局相对稳定,仍是以工厂化程度高的河南省、山东省、福建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吉林省、江苏省、四川省、湖北省、江西省、辽宁省等为主要生产区,西南区域以野生食用菌采集、加工销售等为主,人工栽培部分规模较小且分散,工厂程度相对落后。但近年,各地区及各级政府重视产业规划及产业发展,针对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引领及指导解决,食用菌产业正向品种多样化、资源可持续发展方向努力,并主动融入国家的脱贫攻坚、大健康产业等的发展。

目前,全国能规模化及商品化栽培的食用菌约60多种[15],其他珍稀食(药) 用菌的重要种类也陆续在人工栽培技术方面获得可喜的突破,使得可栽培食用菌品种不断增多,产量也在提高。

羊肚菌属 (Morchella) 中,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七妹羊肚菌 (Morchella septimelata)、粗柄羊肚菌(Morchella crassipes) 等的栽培迅速发展,到2019年全国羊肚菌栽培面积已达9 000 hm2以上,价格在60元/kg~300元/kg不等[16-18];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 通过多年的人工驯化栽培及成果转化成为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新品种,价格在70元/kg~100元/kg不等[19-21];其他高经济价值菌根食用菌块菌(松露)的部分种类,如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中华夏块菌(Tuber sinoaestivum)、攀枝花块菌(Tuber panzhihuanense) 及黑孢块菌(Tuber melanosorum)等在云南、四川等地开展菌根树苗培育产出了子囊果[22-23],但不同块菌种类国内外价格差异非常大,国际市场价格白块菌(Tuber magnatum) 可达3 000欧元/kg~5 000欧元/kg、黑孢块菌500欧元/kg~1 500欧元/kg、夏块菌300欧元/kg~800欧元/kg;国内成熟的攀枝花白块菌1 000元/kg~2 000 元/kg、夏块菌 600 元/kg~1 200 元/kg[24]。

食用菌作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大健康的农业产业重要支柱,需要加强资源可持续性、营养功能健康、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和产品开发。

猜你喜欢
年产量总产量平菇
2022 年河南夏粮总产量3813 万吨两大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临清市平菇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价格大降温?年产量超77万吨、精品蟹销售遇冷,2022河蟹如何打个漂亮的翻身战?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投苗季将临,这条年产量20万吨的鱼,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平菇种植记
STAR FLOWER WATER 百年“明星”两岸渊源 1929年产量超过1000万瓶
江苏:平菇价格上涨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