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食用菌产品电商物流末端配送的优化*

2021-04-09 07:55蒋沁燕欧阳欢
中国食用菌 2021年2期
关键词:冷藏保鲜冷链

蒋沁燕,欧阳欢

(1.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4;2.广东科技学院管理学院,广东 东莞 523083)

中国食用菌产量仅2019年就达到了3 961.91万吨,占全世界产量的80%[1],食用菌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农产品。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人们对新鲜食用菌的需求越来越多,生鲜食用菌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首选。伴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兴起,“新零售”业务和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生鲜食用菌类产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这对冷链物流运输,特别是物流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在生鲜食用菌物流运输的主要环节,已能够实现全冷链物流[3],但在物流末端配送环节,由于技术、成本等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配送成为了制约生鲜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难题。

1 生鲜食用菌产品末端配送的现状

生鲜食用菌产品的末端配送是将产品直接送达到消费者的物流过程,即产品从物流末端配送的网点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的物流环节[4]。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上门配送是比较常见的末端配送方式,但在实际中,这种生鲜食用菌产品的末端配送往往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物流末端的送货问题

1)在城市中,多数消费者居住在小区、单位、学校、写字楼等封闭地区,出于自身安全和管理的需求,往往不允许配送人员随意进出,上门送货有实际困难。而近期疫情等特殊原因,更加重了上门送货的困难。在农村地区,末端配送同样存在问题,农村村庄地域相对范围较大,在田地、半山腰、小河旁居住十分正常,配送人员往往因无法导航定位、道路通行等问题而不能当面送货。

2)由于消费者的收货地址可能是工作地、居住地甚至是临时住址,配送时收件人并不在收货地址造成无法当面送货。虽然已经有了快递柜、菜鸟驿站代收点等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但对生鲜食用菌来说并不适用,因为这些方法本身并不具备保鲜功能,消费者一旦延时取件,造成变质就会产生纠纷。再加上现在人工劳动成本的不断攀升,末端配送业务量猛增,末端配送的人工成本已经很高,这更加重了物流配送服务的末端配送环节的矛盾。

这种矛盾已经不是单纯的末端配送问题,而已经慢慢延伸到了快递物流的上门揽收环节,末端送货的问题已经成为了物流行业发展的“瓶颈”。

1.2 生鲜食用菌末端运输的冷藏问题

生鲜食用菌产品为了保障其新鲜度,在物流时间上往往有严格的要求,冷链运输延长了保鲜时间,但对生鲜食用菌的末端运输来说,冷藏问题并不是其主要矛盾,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生鲜食用菌产品在物流末端的运输往往不太可能采用专业的冷链运输工具。这主要是出于成本的考虑。生鲜食用菌冷链运输车的箱体要用保温层材料进行密封设计,能够对大气、水和酸、碱、盐等物质有一定的耐腐蚀性和抗老化性。加装有专门的制冷压缩机或空调等冷藏设备,设计有专门的温控装置等,本身造价不低,再加上后期的油费、维修保养费等。如果给每一个末端的配送人员都配备一辆冷藏车,对于单次配送量很少、配送地点多、配送频次高的末端配送来说,从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上是不可行的。

2)生鲜食用菌产品的储存温度范围一般在0℃~5℃之间,不像肉类产品需要-18℃以下的低温冷藏条件,温度太低反而会使食用菌冻伤,完全可以考虑采用冰袋等暂时控温方法替代。而且消费者在收到生鲜食用菌后一般都会尽快食用,食用菌也需要生长呼吸,短时间的升温对食用菌的口感影响不大。因此,在物流末端运输距离和时间都比较短的情况下,采用冷藏运输也没有必要。

1.3 生鲜食用菌末端配送种类多

我国食用菌种类繁多,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要求,生鲜食用菌产品也因种类多而造成配送标准不统一,末端配送成本高的问题。目前,香菇(Lentinus edodes)、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金针菇 (Flammulina velutipes)、蟹味菇 (Hypsizygus marmoreus)、白玉菇 (White Hypsizygus marmoreus)、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等鲜品都十分常见,而且一些原本稀有的食用菌品种也有鲜品出售,如新鲜的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松露(truffe) 等在市场上都可以见到。

随着生鲜食用菌品种的增多,对物流配送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不同的食用菌产品对贮藏保鲜的温度、湿度要求也不同,如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 一般要求贮藏温度是3℃~4℃、相对湿度为85%~90%,而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 则要求在10℃左右的贮藏温度、相对湿度在90%~95%。传统的物流配送只需要将一大堆货物装车即可,而食用菌冷链运输由于是生鲜品,不能与其他货物混装,这无形中增加了配送的成本。而产品类型多样的生鲜食用菌对末端配送的保鲜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如果要满足这些不同的配送温度、湿度环境要求,那末端配送的成本会大幅上升。再加上生鲜食用菌在末端配送过程中会有水分蒸发、损耗等,其本身就属于易损耗的产品,有资料表明,生鲜产品的配送损耗率能够达到10%~30%[5]。同时,生鲜食用菌的投诉纠纷较多,这些都会加大末端配送的成本。

2 生鲜食用菌末端配送问题的优化

2.1 生鲜食用菌末端配送模式的选择

生鲜食用菌的末端配送模式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京东物流和顺丰优先等为代表的自主经营模式。顺丰优选自2012年开始上线销售生鲜产品,利用顺丰的物流体系自建了专门的生鲜品冷链物流,承诺在配送时间超时后即赔,保障了生鲜品质。

2)由于部门末端配送区域的限制,自营模式对超范围区域的末端配送成本过高,因此会找第三方合作,负责部分的超范围配送业务,这就出现了合作经营模式,这主要是出于节约成本、控制冷链物流市场的考虑。

3)建设配送中心模式。这种模式就是模仿“菜鸟驿站”,为生鲜食用菌建立专门的冷藏中转地,可以是物流企业自建自营,也可以是第三方机构建设,甚至可以是社区超市、个人参与建设,所有配送区域内的需要配送的产品都放置于此,由消费者自行前往取货。十分适用一些集中度较高的大型社区、写字楼。

配送模式的选择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而定。但对生鲜食用菌来说,自营模式的主要问题是成本过高,生鲜食用菌产品本身消费群体和订单数量都比较分散,如采用自营模式势必配送成本过高,与京东等电商平台、与顺丰等物流企业进行合作,不仅可以减少销售渠道和冷链物流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自建末端配送网络的成本,后期无论是上门配送还是客户自提,都可以利用平台的末端配送网络,无需额外费用。但带来的问题是产品的销售渠道和物流运输要受到平台的限制,后期当订单业务量增加时,末端递交出现纠纷时,只能服从平台的解决方案,没有“话语权”。选择与第三方合作的末端配送也同样存在上述问题。

相比较来说,在订单集中区域或者居民小区聚集地自建配送中心模式更适合。食用菌企业本身就有线下零售的渠道,随着业务发展,需要建立自己专营店,在大型的商超设立专柜销售推广自己的产品。在此基础上,可以增加一些冷藏展柜、小型冷藏库等生鲜食用菌的保鲜设备,在线下销售食用菌干品、鲜品的同时,承接线上生鲜食用菌的订单。周边区域的消费者可以上门店自提,也可以提供上门配送服务。通过门店的生鲜食用菌的末端配送业务,还可以带动其他产品的混合配送,如与淘宝、唯品会等电商平台合作,消费者购买的多家电商平台的商品,可以与生鲜食用菌产品一起进行末端配送,直接送货上门,实现多平台商品、线上与线下商品的混合配送。一次配送多种商品可以有效降低末端配送的频率,节约配送成本的同时,也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2.2 生鲜食用菌末端配送路径的优化

2.2.1 末端配送路径的整体设计

生鲜食用菌产品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首先采用的物流配送路径是批量进货、集中配送的方式,能有效的节省运力、降低配送成本;其次是设立一些配送中心维持末端配送的安全库存,发货。配送中心的集中库存可以发挥食用菌企业的规模优势,降低生鲜食用菌的库存成本,其次就是末端物流配送的作业流程,一般生鲜食用菌的配送有订单处理、配送分拣、冷藏包装和上门配送等环节,标准规范的流程设计,可以保障末端配送的产品品质和客户体验。

2.2.2 配送路线的规划

1)配送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对配送人员来说,要有足够的上岗培训,对周边配送区域的交通道路、拥堵情况、小区楼宇门牌号分布等有充分的了解,这样在配送时就可以对来往的线路进行优化,按地址和交通线路合理规划配送先后顺序,不会出现抢单后并不熟悉配送地址而选择错误的配送路径。

2)道路交通规划的优化。配送网点本身应考虑当地的交通道路实际,采用技术手段优化配送路径的同时,也要采用GPS定位、地图导航等先进的技术,避开拥堵的道路,节约时间成本,这对生鲜食用菌的配送来说十分重要。

3)配送交通工具的优化选择。由于末端配送多是小批量、多频次的配送,考虑到生鲜食用菌保鲜的实际需要,可以采用保温冰袋、保温箱、恒温箱等短时间冷藏保鲜方案,对应的交通工具要能够承载这些保鲜设施,可以选择电动车、三轮摩托等方便在拥堵路段通行的车辆。而无人机、机器人和智能快递无人车等末端配送工具的出现,也为未来配送路径的优化提供了更多的解决方案。

2.3 末端配送的智能化升级改造

由于生鲜食用菌的末端配送仍需大量的人工,再加上保鲜的时效性的因素,提升末端配送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成为首要任务。随着物流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升级改造已经成为了物流行业发展的大趋势[6]。

以苏宁云仓、百世云仓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仓储”的运营模式十分适合生鲜食用菌的末端配送,利用互联网建设统一的配送仓储平台,生鲜食用菌生产和物流配送企业可以就近安排配送,统一调度配送的库存,大大节省了末端配送的成本,提高了配送效率。

智能快递柜的日益普及也为末端配送提供了技术支撑,除了传统快递柜的功能外,还增加了生鲜品保鲜功能,采用了保温材料制造柜体,新设计了冷藏快递柜、保温冷藏柜、气调保鲜柜等新型的快递柜体,实时给消费者发送保鲜时间和冷藏费用,智能快递柜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凭借其存取灵活、保鲜时效高等特点,智能快递柜已经成为了生鲜食用菌末端配送和保鲜的重要解决方案。

随着无人化配送技术的发展,各种无人机、无人配送车在末端配送的智能化升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示例见图1。

如图1所示的京东物流无人配送车,在疫情期间承担了防疫药品和物资的末端配送业务,如果加上冷藏保温箱等设施,就可以进行生鲜食用菌的末端配送,这在校园、写字楼等道路通告情况相对固定的场景下已被广泛应用。而无人机配送则解决了交通拥堵时的配送问题。这些无人配送技术,解决了生鲜食用菌品种多样、往返配送频次高、交通拥堵等复杂的末端配送问题,在未来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的趋势下,无人化配送必将成为生鲜食用菌末端配送的趋势。

图1 京东物流无人配送车Fig.1 Jingdong logistics unmanned distribution vehicle

末端配送的智能化还体现在智能路径优化、智能算法改进、北斗导航和新型保鲜技术的应用等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末端配送是产生数据和交换数据的重要环节,在当前“数据为王”的时代,通过海量的大数据的分析研判,能够为整个物流行业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服务,生鲜食用菌的末端物流智能化转型升级也要依靠大数据的力量。

3 结论

对生鲜食用菌产品来说,线上线下的末端配送均已经成为了现实的问题,无论是采用上门递交还是消费者自提的方式,都有保鲜时效性的要求。在这2种方式的基础上,从配送模式、路径选择和智能化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优化,是有效提高末端工作效率的方法。物流体系只有解决了末端配送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转型升级,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冷藏保鲜冷链
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进入“快车道”
中国冷链物流:应对冬奥的技术大考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樱桃保鲜掌握技巧
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车用空调及冷藏技术展览会
不聊天,感情怎么保鲜?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冷藏方式对柏山水蜜桃品质的影响
爱情保鲜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