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村庄规划设计研究
——以福建省霞浦县长沙村为例

2021-04-09 09:15骆星辰
福建建筑 2021年3期
关键词:基本农田空间规划国土

骆星辰

(霞浦县自然资源局 福建宁德 350921)

1 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性

1.1 为乡村土地空间规划提供思路

国土空间规划以其基础性和约束性为主要开发内容,执行发改委将国土空间分三类划分标准,即城市化地区、农业地区、生态地区。国土空间规划从国家的角度对主要功能区进行功能定位,这四类功能区分别归结为优化功能、重点开发功能、限制功能以及禁止开发功能。国土空间规划为城乡建筑与建设的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提供参考思路,同时还明确了优化结构原则、保护自然原则、集约开发原则、协调开发原则以及陆海统筹原则等5个开发原则[1]。

1.2 确立了未来国土空间开发方向

未来国土开发方向,从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方向有以下三点:一是以城市化主体为两横三纵战略格局的构建;二是以农业为主体的七区二十三带战略格局的构建;三是以生态安全为主体的两屏三带战略格局的构建[2]。另外,6个开发新理念也是《规划》中提出来的,即,以自然条件为基础,开发适宜项目的理念;对主体功能进行区别化管理的理念;以考量资源环境开发所能承受力理念;对开发强度进行掌控理念;对空间整体布局调控理念;开发生态产品理念。

2 长沙村现状与不足

2.1 早期规划缺乏科学性

长沙村早期基本上都做了村庄整体规划和建设,但是在规划具体内容上,使用的几乎都是过去较为传统的方式方法,包括功能布局、配套设施的设计、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等,其中很少有涉及到土地空间规划与设计的内容,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能够相互直接套用“经典”做法,对于整体改造工作没有足够的理解,没有创新性也缺乏科学性,导致乡村布局混乱,缺乏章程,新建设起来的景观无法融入周边的环境,村庄变得凌乱不堪。

长沙村的早期规划建设遇到了很多困难,由于经济或者社会条件的限制,原计划方案在重重困难和阻碍下,没有办法得到完全实施,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也不尽理想,在进行建设时,不能提供较好空间环境,更无法做到村庄功能和生态以及景观相结合,忽略了生态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理念。为了追求较好功能性和经济效益,甚至以牺牲环境方式来促进经济发展,这样就导致了出现了很多“似村非村”的情况,如图1~图2所示。

图1 长沙村的用地现状图

2.2 文化传承及地域特色凸显不足

随着历史进程推进,任何地方都会出现属于自己特色文化,因此不可能找到完全一样的两个乡村,因为其中任何一个微小因素都会影响整体。长沙村有明显的福建特色和闽南文化特色,可是随着新农村建设,把原有样貌改成千篇一律的风格,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钢筋混泥土,传统建筑、水井、街景、田园等都在慢慢消失,村民对于新建的家园没有足够认同感和归属感,文化传承踪影已经无处可寻。

2.3 忽视对空间土地的规划

在长沙村附近,为了推进经济发展,提升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各种新型的建筑开始向以前古街推进,将本就有限土地资源慢慢蚕食。除此之外,在村庄中,大部分新建建筑,还有经过改造的建筑与当地建筑风格不协调,新建建筑风格比较现代化,当地建筑风格较为古典,这些新建筑对原本古街景观和村庄景观造成很大破坏。

2.4 国土规划缺乏生态持续性

通过对福建省霞浦县长沙村村庄规划成果分析,发现其国土空间规划缺乏生态持续性。当前由于商业用地快速扩张,导致农业土地使用面积快速萎缩;同时过度资源开发,导致长沙村生态环境系统失调。从当前开发现状来看,生态环境较为恶劣,开发区域环境优美,然而未被开发区域却常常垃圾遍地、树木随意被砍伐、杂草从生。长沙村整体生态环境已经被破坏,若继续放任不管,只会引起更大生态问题。

3 长沙村的国土空间村庄规划方法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是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特点等,科学布置村庄各项建设,针对不同村庄类型,因地制宜提出差异化规划引导策略以及不同规划内容和编制深度要求,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长沙村规划建设应结合本地的地域文化、开发农业资源、宣传道教文化,将长沙村的有限资源物尽其用,构架幸福家园,建设城市与乡村的资源桥梁,以此互通有无,互利互惠[3]。因此本文参照《福建省村庄规划编制指南(试行)》(2019版)落实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管制分区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村庄建设边界,明确村庄开发保护格局和各类空间规模,结合村庄特色,统筹产业发展、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建设空间、安全与防灾减灾、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等,合理安排用地,优化村庄空间布局,实现全域管控。希望通过挖掘长沙村依山傍海的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文化,打破传统的资源发展模式,开发文化旅游产业的综合体,寻找长沙村发展的新方向。

3.1 生态空间划定方法

(1)生态保护红线

结合霞浦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分为陆地生态红线和海洋生态红线,落实生态红线划定成果,确保生态红线落地准确、边界清晰。对比发现长沙村全域范围未涉及生态保护红线。无生态林、饮用水水源保护地等用地。

(2)一般生态空间

①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外,三调认定为“林地(生态主导功能)、草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滩涂、沼泽地、盐碱地、裸地”等地类的地块,划入一般生态空间。

②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生态保护极重要和重要区,划入一般生态空间。考虑到双评价精度较低,可根据村域实际情况调整划入一般生态空间的区域。

③此次长沙村划入一般生态空间的用地为水域E(1)自然保留地E4。总面积4.67 hm2,占村域总用地面积1.62%。

3.2 农业空间划定方法

(1)永久基本农田

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开展边界校核,确保永久基本农田落地准确,边界清晰[4]。以现阶段三调数据为基础,与现有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结果,对比分析,对其进行叠加分析。发现基本农田与建设空间重叠0.16 hm2。 永久基本农田总面积为20.21 hm2,占村域总用地面积7.01%。

永久基本农田管控规定:

“五不准”:

①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和搞林粮间作以及超标准建设农田和林网。

②不准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在基本农田内进行挖塘养鱼、建设用于畜禽养殖的建筑物等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

③ 不准违法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

④ 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范围。

⑤ 除法律规定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以外,不准非农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

“一鼓励”:

鼓励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内开展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3.3 建设空间划定方法

根据长沙村为转型融合城郊村庄类型的属性,按照“整体增量、局部减量;刚性控制、弹性调整;集约节约、布局优化”的原则和城郊村的要求[5],结合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预测、采矿用地、对外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等其他建设用地规模及布局,划定村庄建设空间,其规模为62.78hm2,如图2所示。

图2 长沙村的三区三线划定示意图

3.4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总体布局

对长沙村现状国土情况进行调研,整理出一项生态修复工程与四项土地整治内容,分别为旧矿用地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宜耕后备资源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旧矿用地复垦、保护水利设施。 以“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围绕生态环境“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区域统筹、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对长沙村村域范围内生态系统严重受损退化、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不断下降的重要生态区域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实现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生态系统稳定、功能提升目标,如图3所示。

图3 长沙村的村域综合规划图

3.5 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方法

对村域范围内的文物古迹进行分类保护,划定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按其历史价值、性质、影响和现状,分别采取不同的保护规划措施, 划定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视线景观带等。重点保护内容如下:

(1)重点保护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推荐历史建筑等历史遗迹。长沙村现有县级文物保护: 烽火台旧址。

(2)重点保护村落的传统功能、民族风情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

(3)重点保护“山、水、村”相依的村落历史风貌和聚落格局。

按其历史价值、性质、影响和现状,分别采取不同的保护规划措施,划定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视线景观带等。保护范围如下:

(1)保护范围,即以烽火台旧址本体边界线为起点,向外扩展30m以上不等,划定保护区范围,根据所邻接区域的状况、自然地形地貌、人文环境因素调整具体的边界。

(2)建设控制地带,在保护范围之外≥30m的区域纳入建设控制地带,在此区域内不得建设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

(3)视线景观带,从遗产参观路线来控制总体的风貌,拆除或改造视廊范围内干扰性建筑,使之与遗产风貌相协调。

(4)保护区内应配备灭火器、消防桶、水枪、潜水泵等消防器材。

(5)保护区内应采取严格保护措施,重要文物应复制展出。

3.6 村域用地利用规划方法

长沙村的类型被定性为城郊融合村庄类型,在规划中所遵守的原则是以城郊村为样板,进行整体增量、局部减量;刚需调控,弹性作业;节约减排,合理布局。在建设村居环境中,对地质地貌、建设空间、交通地理、水利设施等都要布局规划,将村庄整体建设空间合理科学地利用。

(1)农田规划。整治农田,种植花卉,培育花卉新品种,同时也种植喜闻乐见的百日草、硫华菊、鼠尾草、马鞭草、木芙蓉、向日葵等草木品种,修木质栈道,建立观景台,给游客提供观赏、拍照的场地。

(2)绿地规划。长沙村对绿地没有进行合理定期的规整修剪,使得这里杂草丛生,很是荒芜。可以组织人工对杂草修剪铲除,整理菜园的外观,将果蔬整齐种植,提高其审美价值。

(3)废弃空地规划。闲置空地上杂乱不堪,无人整理,垃圾随处可见,对村庄的面貌造成不良影响。对现有空地充分利用,建设库存区域,变废为宝,搭建全新休闲场所,为村民营造休闲娱乐活动场所。

(4)活动广场。村民进行活动休闲的场所,布置多种多样的健身器材,以供广大村民在此锻炼身体。对活动广场周边的环境进行整治、美化,使活动广场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3.7 人居环境整治方法

当前长沙村的村居环境并不理想,生活杂物乱堆乱放的现象十分严重,对村庄整体外貌造成恶劣影响。要对这些生活杂物做到及时清理,还村庄一个整洁清新的面貌,植树种田,修房建舍,提升村庄景观品质。街道建筑房屋中偶有裸砖房,使街道外观受到不良影响,有损整体建筑风貌。对村庄整体建筑应统一协调规划,改造裸砖外墙,达成统一布局。对于村庄内部杂物杂草,应改良现有土地的性状,对路面美化铺设毛石嵌草,对原生态物种加强保护,对农田进行修葺,美化瓜果长廊外观。提升休闲长廊艺术效果,增强整体美观程度,如图4所示。

图4 长沙村的景观整治示意图

3.8 居民点建筑设计方法

应充分利用闲置空余的老旧房屋进行改造,打造长沙村独有特色民宿,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6]。长沙村特色建筑主要有两类:(1)对于土木结构旧建筑,要进行整体修复。村居环境过多的生活杂物乱堆乱放,破坏村居景观风貌,要对其进行及时清理,拓展休闲空间。对外墙面统一修缮,提升土木结构老旧建筑外观品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长沙品质民宿。(2)长沙村石头房是本地特色建筑,并且质量过关,却由于长期闲置,院内杂草丛生,颇为荒凉。要保留石头房建筑特色,对院内进行清理修葺,进行景观统一规划,修复石头房的外立面和房顶,将石头房作为本地特色供民宿使用,如图5所示。

图5 长沙村的建筑整治示意图

3.9 国土空间的可持续统筹规划

城市或乡村主体功能区形成,需要统筹进行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结构进行的战略性调整手段,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发展市场经济。因此国土空间的规划应坚持生态可持续,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进行区域性开发,协同整体布局需要,从根源上彻底扭转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而导致的人居环境的改变。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要对国土空间开放做出统一筹划,以战略眼光、科学手段作为国土空间开发的指导方向,长远地对村庄进行统筹规划,坚持可持续的生态规划。

4 结论

改革开放进程持续推进,我国的市场经济增长不断加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国土空间同时发生着巨大变化。农村在规划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农业土地使用面积快速萎缩,过度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系统失调等问题。所以长沙村的国土空间村庄规划要遵循一定原则,而本文的研究则是认为应从生态空间划定、农业空间规划、建设空间规划、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存于用地利用规划、人居环境整治、居民点建筑设计、国土空间的可持续性统筹规划等多个方面展开设计,坚持规划开发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国土空间规划核心理念和宗旨。

猜你喜欢
基本农田空间规划国土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路径思考
探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实施路径
国土空间规划的法理和机理
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全面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的通知》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
河南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超1亿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