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养老机构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2021-04-09 05:01常乐徐静晨王翔宇陈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敬老院太原市健康状况

常乐 徐静晨 王翔宇 陈嵩

1.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成都610041;2.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太原030000

口腔疾病是人类常见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把口腔健康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研究[1-4]表明,口腔疾病不仅影响正常的咀嚼、吞咽等功能,还与营养不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全身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因此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对全身健康与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老年人由于处于高龄失能状态,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其口腔健康更加不容忽视[5-8]。截止2015 年底,我国60 岁以上人口已到达2.22亿,占人口总数的16.1%,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1.44 亿,远远超过了联合国60 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10%的老龄化标准,我国正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9]。随着独生子女家庭数增加,机构养老所占比例增大,敬老院老人的数量增加。而各国研究[10-11]显示,敬老院老年人较家庭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口腔状况差,口腔卫生及保健状况不容乐观。敬老院作为老年人高度聚居的社会单位,便于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口腔健康教育,改善这一特殊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有利于提高敬老院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本文对太原市敬老院老人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口腔保健意识、态度、行为及口腔健康状况,将为针对性地开展口腔保健知识教育、优化口腔卫生行为习惯以及维护口腔与全身健康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 样本量估计

1.2 调查对象及抽样方法

将太原市6 个行政区共48 所敬老院(敬老院筛选标准为人数大于40 人)均按照公立性质与私立性质分为2 层,并分别在2 层内以抽签方式随机抽取1所,然后将各养老院内居住超过3个月的55岁以上老年人,按随机数表法抽取床位号,每所养老院内按男女比例接近1︰1 各抽取8 人,进行问卷调查和口腔检查,排除严重疾病、交流障碍及不愿配合调查者,共收回有效问卷359份,其中男性187名,女性172名。

1.3 调查方法及质量控制

在文献复习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并参考《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12],在知情自愿的原则下,由经过培训的口腔医学生对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及口腔检查。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分别为研究对象的一般信息、口腔健康认知态度和口腔保健行为习惯。问卷现场发放,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后现场收回,如调查者无法自行填写则由调查人员解释询问后填写。口腔检查使用一次性口腔检查盘、人工光源、CPI探针等,以探诊和视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检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龋失补牙数、牙周状况、牙齿缺失及修复状况及口腔黏膜状况。由4名调查前经过标准化培训的口腔医生按照《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的诊断标准进行口腔疾病检查,口腔医生培训后于太原市老年公寓进行预实验检查,每人均对相同的15 位老年人进行检查,并进行标准一致化检验,结果显示Kappa 值在0.7 以上。调查过程中对每个调查者每天所有检查对象的5%作重复实验,发现偏离标准立刻校准。

1.4 统计学分析

对调查问卷进行收集整理后,统一编码,采取双人核对录入法录入数据以控制录入质量,所得数据通过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的组间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72 份,回收有效问卷359 份,调查应答率96.5%。年龄为55~97 岁,平均年龄73.64 岁,其中55~64 岁105 人(29%),65~74 岁72 人(20%),75~84 岁106 人(30%),85 岁及以上76 人(21%)。男性187 人,女性172人,男女比为1.09︰1。小学及以下学历187 人(52%),初中学历89 人(25%),高中学历62 人(17%),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21 人(6%)。月收入1 000 元及以下86 人(24%),1 000~2 000 元204 人(57%),2 000 元以上69 人(19%),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359名敬老院在住老人的一般情况Tab 1 General information of 359 elderly people in nursing homes

2.2 老年人口腔保健认知及态度分析

在敬老院老年人口腔保健认知情况及态度方面,有23%的老年人关心口腔的疾患,35%认为口腔健康非常重要,有57%的老年人自觉口腔健康因此未经常进行口腔诊疗(表2)。

表2 口腔保健认知及态度Tab 2 Cognition and attitude of oral health care

2.3 老年人口腔保健行为习惯

敬老院老年人口腔保健行为习惯的调查显示,日常保健习惯方面,刷牙每天≥2 次的老年人占到32%,刷牙方式横刷比例为50%,能做到3 个月内更换牙刷者仅有17%,使用牙线的人数占到4%(表3)。在口腔不良习惯方面,有咬硬物、夜磨牙习惯者占的比例较低,喝茶或者碳酸饮料的老年人占到17%,抽烟的不良习惯比例较高,占到35%(表4)。在就医行为方面,曾接受过口腔健康教育活动者仅有4%,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老年人占到3%,有龋齿但不痛会进行治疗的仅有22%,牙齿疼痛时会找医生看的占到23%(表5)。

表3 日常保健习惯Tab 3 Daily oral health care habits

表4 口腔不良习惯Tab 4 Bad oral habits

表5 就医行为Tab 5 Health seeking behavior

2.4 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

敬老院老年人口腔健康检查显示,老年人口内龋齿、楔状缺损、残根残冠检出率较高,牙结石的检出率高达90%,缺失牙数较多,失牙未修复的老年人数占到48%(表6)。

2.5 相关因素分析

对本次调查中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一般情况以及口腔保健行为习惯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敬老院老年人龋补牙数目与年龄(P=0.015)、刷牙频率(P=0.000)、刷牙时间(P=0.044)、是否有睡前刷牙习惯(P=0.001)、是否喜吃甜食(P=0.003)及就诊频率(P=0.039)具有相关性;敬老院老年人口内是否有牙结石与性别(P=0.050)、年龄(P=0.006)、受教育程度(P=0.005)、刷牙频率(P=0.000)、是否吸烟(P=0.000)及是否有咬硬物习惯(P=0.033)具有相关性;社区牙周状况指数与刷牙频率(P=0.020)、刷牙时间(P=0.001)、是否有睡前刷牙习惯(P=0.035)、是否喜吃甜食(P=0.007)具有相关性;老年人口内失牙数目与年龄(P=0.000)、受教育程度(P=0.000)、刷牙频率(P=0.015)、刷牙时间(P=0.002)、是否有睡前刷牙习惯(P=0.021)、是否喝碳酸饮料(P=0.008)、是否有咬硬物习惯(P=0.000)具有相关性(表7)。

表6 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Tab 6 Oral health status of the elderly

表7 相关因素分析Tab 7 Analysis of relative factors influencing oral health status

2.6 本次调查结果与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检查相关情况的比较

太原市敬老院老年人55~64、65~74 岁年龄组的受教育年限、保健习惯及就医情况、部分口腔检查项目与第四次口腔流行病学检查相同年龄组数据进行比较,具体见表8。

表8 本次调查结果与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检查相关情况的比较Tab 8 Comparison between this investigation and the Fourth National Oral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3 讨论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社会问题,敬老院老年人是我国老年群体的一部分,较居家老年人相对弱势,身体健康状况较差,他们多数体弱多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功能依赖和认知受损,日常生活相对依赖于敬老院经营模式和照顾[13-14]。国内敬老院老年人口腔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口腔健康评价指数(GOHAI 量表)得分处于中低水平,表明敬老院老年群体的口腔健康生活质量需要改善[15-16]。国外一些相关调查显示当地敬老院老人的口腔健康状况差于家庭养老模式的老人,当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或行动障碍时,口腔卫生状况与护理人员关系密切[17-18]。而许婷[19]关于太原市敬老院的研究中,护工和入住老人数量之比为1∶3.9,护工中有资格证的人员仅占调查数量的23.3%,因此关于太原市敬老院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口腔健康状况需要予以充分的关注。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太原市敬老院老人平均年龄较大,75 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数的50%以上,整体收入较低,学历为高中以上的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口腔保健认知、态度及行为欠佳,认为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相关者偏少。日常保健中,对于正确的刷牙方式、刷牙次数、刷牙时间以及3月内需要更换牙刷的认识不足,没有更好发挥刷牙对于防止牙菌斑堆积、维持牙及牙周健康的作用。在就医情况方面,接受过口腔健康教育活动和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老年人较少,无口腔就诊经历的老人所占比例很高,有龋齿但无疼痛情况的就诊行为较少,即使牙疼痛也只有少部分人会选择就诊。这可能是因为:1)敬老院老年人中有较高比例的高龄老人,在他们年轻时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对口腔健康的关注程度较低,因此敬老院老年人对口腔健康的固有认识不足,认为口腔疾病不会对身体造成重大伤害;2)老年人自理能力较差,依赖于敬老院的护理模式,当护理人员的口腔保健意识不够时,老年人的保健行为会受到影响;3)多数敬老院没有口腔检查诊疗服务,老年人行动不便时,很难做到主动就医。

在口腔检查中,在龋病方面,55~64年龄组患龋率(龋失补牙数)为84.76%,但当患龋率检测指标为龋失牙数时则为59.05%,低于第四次流行病学调查组的数据(95.6%),且相比于患龋率检测指标龋失补牙数时的检出率明显下降,这可能与太原市敬老院老年人缺牙数较多、无牙颌比率较高相关。牙周状况方面,牙周疾病的检出率高,社区牙周指数显示老年人口腔卫生状况或功能牙保存情况较差,相关性因素分析显示牙周病与吸烟有相关性,烟草中的焦油促进菌斑滞留及牙石形成,尼古丁能破坏牙周组织的免疫系统;此外牙菌斑作为牙周病的始动因子,牙菌斑的聚集与相关因素分析中刷牙频率、刷牙时间、睡前刷牙习惯、甜食、喝碳酸饮料相关,这与陈翠婷等[20]对广州市中老年人牙周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一致。口内余留牙可反映老年人群体中患龋病及牙周病这两类疾病的后果,太原市敬老院老人55~64 岁、65~74和第四次流行病学调查组的数据相比,口内余留牙数低,无牙颌率高,这些数据表明太原市敬老院老人整体牙齿的保存情况较差,而保持口腔卫生是预防失牙的关键,这与在相关因素分析中的得出的结果一致,口内预留牙与刷牙习惯(刷牙时间、是否睡前刷牙),抽烟、喝碳酸饮料等因素相关;在义齿修复方面,太原市敬老院老人缺牙未修复、全口义齿的修复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选择固定修复方式的老年人比率较小,原因可能为老年人认为“年老失牙”是一种自然规律,缺失的牙不影响口腔相关功能,无需就医,此外修复方式多选择可摘活动义齿修复,这可能与老年人的收入水平较低有关。广西地区1 196 名55 岁以上老年人口腔健康生活质量的调查结果显示,余留天然牙数及修复牙数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最大[21],因此提高口腔健康生活质量与尽力保存口内天然牙、失牙后修复密切相关。

本次调查发现,太原市敬老院老年人的口腔认识、态度、行为等状况不佳,口腔健康状况较差,调查结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针对敬老院这一弱势但集中的群体,应将口腔卫生宣教与改善口腔诊疗服务相结合,把提高口腔保健意识与改变就医相关行为并重,致力于提升敬老院老年人所能获得的口腔诊疗水平,改善敬老院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生活质量。与此同时,除了老年人之外,也应该提高敬老院护理人员的口腔护理意识。

本次调查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敬老院的分层及比较中,公立性质的敬老院没有进一步区分收费性质和公益性的福利性养老院,来进行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的比较;检查中有部分老年人由于认知障碍或者身体疾患无法回答问卷问题或者配合检查,这一部分老年人的口腔状况无法纳入分析。

综上所述,敬老院老年人的口腔自我保健意识不高,口腔健康状况需要得到重视,应该逐步开展敬老院社区口腔医疗服务,完善养老机构口腔保健服务机制,以提高敬老院老年人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且上文中提到患有严重疾病、无法进行本次调查的敬老院内的老年人,更应该关注这一群体日常的口腔护理。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敬老院太原市健康状况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太原市六家药茶企业获省级授权
敬老院老人遭虐待:乡镇敬老院出路何在
敬老院的微笑
爱心送到敬老院
火场救人
奇怪的雨伞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