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细胞痣综合征伴杜氏肌营养不良症1例

2021-04-09 05:01田子仪马文赵之月黎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证者基底囊肿

田子仪 马文 赵之月 黎明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昆明650000

基底细胞痣综合征(basal cell nevus syndrome,BCNS),也称Gorlin-Goltz 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多系统疾病,具有常染色体显性性状,患者容易罹患肿瘤和发生其他发育异常[1-2]。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一类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其特点为进行性肌肉萎缩,预后差。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BCNS伴DMD 1例,现报道如下。

1 病例报道

患者,男性,7 岁,2019 年12 月因右侧脸颊肿胀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家长诉患儿半年前右侧脸颊肿胀,无明显不适。4月前于外院就诊,诊断“多发颌骨囊肿”,后因“心肌损害”未行手术。外院出院诊断:1)肝功能、心肌酶异常待查;2)间歇性预激综合征;3)多发颌骨囊肿;4)EB 病毒感染。3 月前肿胀明显,无明显不适,曾自服“消炎药”,服药后肿胀可消退。

入院后检查:1)患者智力正常,下肢行走无力,未见明显肌肉萎缩;2)额部高突,眶距增宽,颌面部双侧不对称(图1),左下颌骨可触及膨隆,扪之有乒乓球样感,无压痛,穿刺可见草绿色囊液,口内未触及明显膨隆;3)前牙开,开口度基本正常,开口型正常。胸片检查可见分叉肋骨(图2)。锥形束CT 示:双侧上颌窦内低密度影,83牙至36牙下颌体部透射影,大小约45 mm×2 mm,边界清,分房状;左上颌骨64、65 牙根尖可见10 mm×15 mm 大小透射影,26 牙远中可见30 mm×12 mm 大小透射影,与上颌窦边界不清,内含牙胚(图3)。面部或躯干未见明显基底细胞痣及皮肤纤维瘤。影像学检查未见大脑镰及小脑幕钙化,未见隐睾、脊柱弯曲。

图1 先证者面部照Fig 1 Facial photo of proband

图2 先证者右侧第4肋可见分叉影像(箭头示)Fig 2 Bifurcated image (arrow showing) of the right fourth rib of proband

该患者在外院取先证者及其父亲的外周血DNA,应用血液基因组DNA 提取试剂盒(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提取DNA,送北京迈基诺基因科技股份责任公司行全外显子基因检测,检测方法为高通量测序。先证者样本分析到:1)定位于Xp21.2-p21.1 位点DMD 基因50 号外显子半合子缺失,为X 连锁隐性遗传(图4),根据《AC‐MG 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该变异初步判定为致病性变异(PVS1+PS1+PM2);2)定位在染色体9q22.3 上PTCH1 基因有一个致病性位点,氨基酸变化为IVS15 ds G-A+1。其父亲基因检查未见异常。相关辅助检查:谷丙转氨酶110.2 U·L-1,谷草转氨酶198 U·L-1,肌酸激酶12 335 U·L-1,磷酸肌酸激酶MB 同工酶活性174.7 ng·mL-1,肌红蛋白>1 000 μg·L-1。心电图检测:1)窦性心率;2)偶发室上性早搏;3)A 型预激综合征。心脏彩超检查:左心室偏大。腹部彩超检查:肝大,实质回声稍增强声像图。诊断:1)BCNS;2)DMD。治疗:请心内科会诊,会诊认为心肌酶异常,建议转心内科治疗后再行手术治疗。先证者父亲述先证者弟弟及其姨妈小孩有类似症状,推测其母亲也有遗传性疾病,但因一些原因未能获得先证者母亲相关信息。

图3 先证者锥形束CT示多发颌骨囊肿Fig 3 Multiple cyst of jaw of proband showed by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图4 先证者DMD基因分析结果Fig 4 Proband DMD gene analysis results

2 讨论

BCNS患者容易罹患恶性肿瘤,并且对包括紫外线辐射在内的电离辐射也很敏感,所以早期诊断很重要。对患者进行定期和详细的检查可以早发现早治疗,降低并发症。1997 年由Kimonis等[3]修改并提出,若临床症状符合2个一级诊断标准或者1 个一级诊断标准附加2 个二级诊断标准,可确诊为BCNS。一级诊断标准包括:超过2 个基底细胞癌或者在20 岁之前患有基底细胞癌;牙源性角化囊肿;多发的掌跖的坑状凹陷;大脑镰或小脑幕钙化;分叉肋或融合肋;家族中一级亲属患有BCNS。二级诊断标准包括:颅骨畸形(巨头畸形、眶距增宽);先天性面部畸形(唇裂或腭裂);其他骨骼畸形(高位肩胛、胸骨畸形、手脚畸形,脊柱畸形);卵巢纤维瘤;成神经管细胞瘤。本例患者胸片中可见右侧第4 肋分叉肋,基因检测PTCH1基因有一个致病性位点,额部前突,眶距增宽,可确诊为BCNS。研究[4]表明,抑癌基因PTCH突变是BCNS 发病的根本原因,70%BCNS 患者存在PTCH缺失,该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疾病的早期识别需要详细的家族史以及对体征和症状的全面评估。首先,需要让口腔医生熟悉这种综合征,对于没有皮肤病变的年轻患者需要提高敏感性。其次,正确评估临床特征对于正确诊断和管理至关重要。另外,需要对BCNS患者定期随访(每年3~4 次或更多),以检测不断发生的新的牙源性囊肿和基底细胞癌。BCNS具有遗传性,家族成员也有必要行相关检查[5]。对于基底细胞癌,皮肤镜检查可以帮助诊断BCNS。BCNS 患者中仅有50%的比例发生基底细胞癌。基底细胞癌最常在青春期至35 岁年龄段内增殖,增殖数量从一个到几千个不等,直径1~30 mm 不等。基底细胞癌最常涉及面部和非暴露区域(如背部和胸部),很少涉及腰部或四肢[2]。

在治疗方面,基底细胞癌可选择外科手术治疗,尽可能地保留正常组织,减少瘢痕形成;也可以选择光动力治疗、激光治疗、局部化疗等。Hedgeho抑制剂现也成为抑制基底细胞癌的一种方法。牙源性角化囊肿生长缺乏自限性,术后有较高的复发倾向。单纯的刮除术复发率较高,且子囊较难完整刮出。对于较大的囊肿,摘除术后附加造袋化会降低复发率。除手术摘除外,还提出了辅助手术治疗方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使用液氮进行冷冻治疗、负压吸引以及摘除后配合Carnoy溶液的使用[6-7]。

本文病例比较罕见的是除了BCNS之外,还合并有DMD。DMD 患儿多于3~4 岁出现步态异常,10~12 岁逐渐丧失行走能力,最终在20~30 岁死于心肺功能衰竭。目前对于DMD 尚无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方式主要有:1)药物对症治疗,如糖皮质激素,针对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的药物,调节肌肉细胞中钙水平的药物,促进肌肉生长的药物,抗纤维化药物等;2)物理治疗;3)基因治疗;4)干细胞疗法[8]。

对于口腔外科医生来说,颌骨囊肿是容易诊断的,但是并发的一些综合征和伴有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往往会漏诊,这将影响患者的预后,早期干预和定期复查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证者基底囊肿
针药结合治疗巧克力囊肿案
新生儿异常Hb Q的家系分析*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大跨度多孔箱涵顶进过程基底摩阻力研究
4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体会
6 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Ⅹ缺陷症家系的表型与基因型诊断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一个两次多囊肾胎儿孕育史家系的临床分析及遗传咨询
解决平面向量问题的两大法宝
肝囊肿与癌“不沾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