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单叶产钳阴道助产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2021-04-09 11:36蒋俐华黄桂敏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6期
关键词:双叶单叶产钳

蒋俐华 黄桂敏

1 中山市港口医院 (广东 中山 528447)

2 昭通市盐津县人民医院 (云南 昭通 657500)

内容提要: 目的:研究阴道分娩中用单叶产钳助产的效果。方法:择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妇产科行阴道分娩的产妇40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双叶产钳助产,n=20)、科研组(单叶产钳助产,n=20),比较两组的助产效果。结果:两组产后情况、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尿潴留、新生儿肺炎比较无差异,P>0.05;科研组产妇阴道裂伤,新生儿头面部损伤、头皮血肿、NHB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与双叶产钳助产比较,阴道分娩产妇采用单叶产钳更能改善分娩结局、保证新生儿健康,促进分娩后身体恢复进展顺利,且操作简便,利于年轻医生操作掌握,值得借鉴。

产妇分娩时若无剖宫产指征,积极鼓励阴道分娩可减轻对身体的损害,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临床为降低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逐年升高[1]。目前对于阴道分娩产妇较常见的助产方式为双叶产钳、单叶产钳,综合考虑产妇实际,第2产程进行阴道助产可缩短产程,避免发生剖宫产,但2种阴道助产各有利弊,临床医师需结合实际、合理选择助产方式,减少产道裂伤、新生儿头皮血肿等并发症,提高分娩质量、利于改善妊娠结局[2]。鉴于此,本文分析阴道分娩中行对症助产的价值,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择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妇产科行阴道分娩的产妇40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科研组各20例。科研组:年龄21~35岁,平均(26.24±2.39)岁;孕周37~41周,平均(38.54±2.15)周;孕次1~3次,平均(2.01±0.52)次;其中初产妇11例,经产妇9例;BMI值19~26kg/m2,平均(23.42±0.58)kg/m2;参照组:年龄22~36岁,平均(26.34±2.25)岁;孕周38~42周,平均(38.69±2.24)周;孕次1~4次,平均(2.18±0.41)次;BMI值18~25kg/m2,平均(23.25±0.67)kg/m2;其中初产妇12例,经产妇8例。两组基线资料对比(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①产妇均是头位、单胎及足月妊娠[3];②年龄范围20~40岁;③孕周>37周;④可独立沟通。

排除标准:①剖宫产指征;②头盆不称;③伴全身感染、恶性肿瘤或其他身体疾病;④精神病史。

1.2 助产的条件

予以产妇阴道助产时,需具备以下条件:①胎膜已破、宫口开全;②头先露、胎头先露达+3及以下;③产道畅通、头盆对称;④满意的麻醉效果、行会阴侧切术;⑤已明确胎方位,母体已排空膀胱、相关设施准备齐全。

1.3 方法

参照组(双叶产钳助产):根据胎儿头大小、在双叶产钳间形成与胎儿头部形状类似的空间、将胎儿头环抱保护之中,避免挤压胎儿头部,助产士手扶钳柄、轻微向外牵拉,借助双叶产钳及时将胎儿头部牵引出,胎儿娩出后,再次检查产妇阴道、会阴是否裂伤,有异常及时处理。

科研组(单叶产钳助产):常规导尿、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会阴部,协助产妇取膀胱截石位,对胎方位、先露下降情况明确,根据胎方位进行单叶产钳助产,左枕前位的上左叶产钳、右枕前位的上右叶产钳,正枕前位的上左叶,支点以枕骨侧下方为主,切实观察产妇的实际情况,若是左枕前位、以逆时针旋转较适宜;若是右枕前位,以顺指针旋转较适宜。以左枕前位为例,助产士左手持左钳柄、钳叶垂直向下,凹面向前,右手伸入阴道侧壁、胎头间,沿右手掌面,胎头、掌心间放置左叶产钳,凹面朝上、位置在胎头面部稍左侧,严禁与面部直接接触,待产妇宫缩来临时,沿着骨盆轴方向,对产钳进行向下、向外缓慢牵拉,按正常分娩机转,旋转、牵拉、先府屈、后仰伸娩出胎儿,牵引时产钳与胎头紧贴、产钳钳叶前端为着力点,待胎儿、胎盘成功娩出,依次观察宫颈、阴道裂伤及会阴切口等情况,最终逐层缝合。

1.4 观察指标

产后情况:记录两组产后24h出血量、产后24h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决策到分娩时间;产妇并发症:统计阴道裂伤、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及尿潴留的例数;新生儿并发症:记录新生儿肺炎、头面部损伤、头皮血肿及高胆红素血症(NHB)的例数。

1.5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产后情况

两组产后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产后情况 (±s)

表1. 产后情况 (±s)

组别 产后出血量(mL)白细胞计数(×109/L)中性粒细胞(%)决策到分娩时间(min)科研组(n=20)353.42±120.58 16.23±4.25 0.82±0.53 20.15±9.34参照组(n=20)375.06±158.45 16.53±4.82 0.96±0.72 17.85±9.86 t 0.486 0.209 0.700 0.757 P 0.630 0.836 0.488 0.454

2.2 产妇与新生儿并发症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及尿潴留及新生儿肺炎比较无差异,P>0.05;科研组产妇阴道裂伤、新生儿头面部损伤、头皮血肿和NHB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产妇与新生儿并发症 [n(%)]

3.讨论

单叶产钳助产是妇产科较常见的阴道助产方式,其为牵引胎儿而设计,借助特制产钳有旋转力产生,及时对胎方位纠正、协助胎头下降、促进娩出胎儿,与剖宫产比较,该项操作有方便快捷、易操作,易掌握,损伤小等优势,且与双叶产钳比较,单叶产钳更能顺应分娩机制,将产力增强、减小产道容积,缩小切口、降低产道撕裂伤风险,避免损害母婴健康[4]。单叶产钳助产虽能提高分娩质量,但放置产钳前仍需重视以下问题,钳叶应放置在头枕骨侧下方并以此为支点,钳叶应紧贴胎头,钳叶方向与胎头枕骨方向一致,试牵无滑落才向下牵引胎头,牵拉过程用力要缓慢均匀,切忌粗暴,以免损伤胎儿及产道[5]。枕后位时,易将放置难度增加、也增加产道裂伤风险,此时单叶产钳要慎用,因此临床需引起重视[6]。

本研究显示:①两组比较产后出血量、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及决策到分娩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2者助产方式的可行性无明显区别,临床实践中需根据产妇意愿选择;②两组比较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及尿潴留占比无差异,P>0.05;科研组阴道裂伤低于参照组,P<0.05,表明单叶产钳与双叶产钳比较,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势,可保证分娩顺利、为产妇安全提供可靠保障;③两组新生儿肺炎比较无差异,P>0.05;科研组新生儿头面部损伤、头皮血肿、NHB低于参照组,P<0.05,其结果与蔡金美[7]文献相似,因此单叶产钳更能保证新生儿健康、可提高分娩质量。

综上所述,阴道分娩产妇行单叶产钳助产可保证新生儿安全、降低阴道裂伤发生风险,也可避免损伤新生儿头面部,可为母婴健康提供可靠的保障。

猜你喜欢
双叶单叶产钳
亚纯函数关于单叶离散值的正规定理
低位产钳术在阴道分娩中的临床应用
算子作用下调和函数类的单叶半径
卷入Hohlov算子的某解析双单叶函数子类的系数估计
不同因素对单叶蔓荆无性繁殖育苗的影响
双叶茶治肺热咳嗽
李 浩 董双叶美术作品
剖宫产术中使用产钳临床探讨
鼻唇沟双叶皮瓣在鼻翼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产钳助产和自然分娩经康复治疗后盆底肌恢复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