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角膜屈光手术方式治疗高度近视眼的疗效观察

2021-04-09 11:36丹东市第一医院眼科辽宁丹东118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6期
关键词:板层准分子飞秒

丹东市第一医院眼科 (辽宁 丹东 118000)

内容提要: 目的:观察比较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角膜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眼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9月~2018年9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高度近视眼患者284例(共计568只眼)为观察对象,按术式不同分成A、B两组,分别采用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角膜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比不同手术疗效。结果:同组内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UCVA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术后两组的比值差异并不大(P>0.05);A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安全性指数、有效性指数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角膜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均能提高高度近视眼患者术后裸眼视力,相较而言前者更具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前临床对于屈光不正的治疗,主要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该术式存在疼痛应激小、术后恢复视力佳的优势,同时可减少术后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量[1],但需注意角膜瓣制作环节尤为重要。和传统的角膜瓣层刀制瓣相比,飞秒激光制瓣更有利于降低角膜制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本次研究针对两种术式治疗效果展开比较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2017年9月~2018年9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高度近视眼患者284例(共计568只眼)为观察对象,按术式不同分成A、B两组,A组患者有142例(284只眼),男性76例、女性66例,患者年龄17~43岁,平均(29.3±1.5)岁。B组患者有142例(284只眼),男性有79例、女性有63例,患者年龄18~45岁,平均(30.2±2.1)岁。经分析,两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性不大(P>0.05)。

1.2 方法

术前、做好常规铺巾和消毒的准备,经开睑器开睑后,在角膜周边角膜瓣蒂的对侧标记相应位置。

A组采用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保持患眼和飞秒激光仪角膜椎镜的相对应,引导患者看着绿色注视光(目的是瞳孔中心和锥形镜中心对应),之后进行负压吸引,按预设流程制瓣:直径在8.5~9.5mm,蒂在上方。之后转移到准分子激光仪下,定位瞳孔后、追踪,掀开角膜瓣,开始准分子激光的切削处理。结合角膜厚度、预计矫正屈光度,综合得到切削直径、深度。保证术中剩余角膜基质床的厚度超过250μm,复位角膜瓣,冲洗瓣下,整齐对位角膜瓣,使用吸血海绵彻底吸干水分,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抗炎作用)。借助裂隙灯显微镜,对角膜瓣情况进行观察,戴好软性角膜接触镜。

B组采用角膜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使用准分子激光仪显微镜进行治疗,综合以角膜曲率和直径值,使用适宜的负压吸引环,将其置于球结膜,经负压吸引,将存在异物嵌顿的隐患排除掉,之后将刀头运行设置到快速档,驱动,角膜瓣制作直径8.5~9.5mm,蒂在鼻侧。借助准分子激光显微镜做切削处理,方法同A组。

1.3 评价内容

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UCVA(裸眼视力)。对比有效性指数、安全性指数的内容,前者指的是术后UCVA/术前BCVA(最佳矫正视力);后者计算为术后BCVA/术前BCVA。

1.4 统计学分析

收集数值纳入SPSS 21.0软件予以分析,UCVA、有效性指数、各项计量数据表示成(±s)方式,实施t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

同本组术前相比,术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UCVA均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的相比却并无很大不同(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及术后各节点UCVA对比(±s)

表1. 两组手术前及术后各节点UCVA对比(±s)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

分组 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后6个月 术后12个月A组 1.14±0.06 0.04±0.02* 0.03±0.02* 0.04±0.02*B组 1.13±0.05 0.03±0.01* 0.02±0.01* 0.03±0.01*t 0.573 2.000 2.000 2.000 P 0.570 0.053 0.053 0.053

2.2 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安全性指数、有效性指数比较

A组患者术后12个月安全性指数(1.23±0.05)高于B组患者的(1.16±0.0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5.369,P<0.05);A组患者术后12个月有效性指数(1.18±0.02)高于B组患者的(1.14±0.01),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5.369,P<0.05)。

3.讨论

随着角膜生物力学发展,角膜制作技术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在机械刀技术的不断完善、升级下,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技术应运而生。随着自动化微型角膜刀的进一步改良,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不断改进,表现为术后视力恢复速度快、痛感小、避免长时间使用激素(有利于降低激素性高眼压发生率)等应用优势[2]。高度近视眼患者因受到其自身条件约束,可矫正的屈光度范围有所限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术后治疗疗效的获取,因此以往常规手术方法的应用尚有很大提高的空间。所以,对于高度近视眼患者而言,应以:降低激光切削深度/角膜瓣厚度作为根本目标,这也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着手点。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虽然术中制作的是角膜上皮瓣,厚度小,对术后眼波前像差的影响比较小[3]。但由于该术式涉及到前弹力层切除,因此会发生角膜上皮下混浊、屈光回退等严重术后并发症,无法推广使用。飞秒激光技术的使用,为更薄、更准确的个性化角膜瓣制作提供了良好前提,和前者相比,飞秒激光制瓣除继承了能减小术后不良反应、同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优势,而且在高度近视并角膜薄的患者当中也能开展应用。

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和机械刀片对角膜板层的切开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前者是借由微光裂的作用而“撑开”角膜板层,从而保证手术后的角膜瓣贴附和纤维更为紧密牢靠。同时,该技术制瓣均匀且薄,制作的角膜瓣呈“平板”状,有着较佳的预测性、可重复性。机械式显微角膜板层切开刀制作的角膜瓣大都是中间薄、四周厚,属于“新月”形状,预测性较差。

视力提高是评价屈光手术效果的有力证据,孙凌云研究显示[4],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术后能够获得更佳的UCVA、更稳定的屈光状态。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本文数据结果显示:同本组术前相比,术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UCVA均有显著改善(P<0.05),组间的对比却并无很大不同(P>0.05);A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安全性指数、有效性指数明显优于B组(P<0.05)。提示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角膜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两种术式均为有效。但是在安全性指标和有效性指标方面,A组更优于B组,提示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较之于角膜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更好。

综上所述,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角膜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两种术式均能提高高度近视眼患者术后的裸眼视力,相较而言前者更具有效性和安全性。

猜你喜欢
板层准分子飞秒
全飞秒与半飞秒的区别
基于飞秒激光的固体危化品切割机床设计与开发
溴丙烯在800nm和400nm飞秒激光强场下的解离电离
角膜内皮移植及板层移植取材方式
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病的效果分析
基于飞秒脉冲相关法的高精度时间同步测量
冻干机板层隔条的等离子弧焊程序设计及控制方法
308 nm准分子光联合复方卡力孜然酊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及护理
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临床研究
308nm准分子光治疗36例白癜风患者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