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捧场叫好”走向“深度卷入”的校本研修

2021-04-12 02:43黄喆吴翔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校本研修创新策略

黄喆 吴翔

摘 要:校本研修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人格魅力等多方面的价值日益彰显,但大部分农村教师对自身与同伴的业务水平缺乏自信,被动参与研修活动,收获甚少。学校通过组建项目研修团队、定制研修内容、开展闭环式实践来改善校本研修模式,采用随机展示、全员轮值、作业评价等手段创新研修策略,并携手兄弟学校创建校际共研机制,从而提升校本研修质量,助力教师成长。

关键词:校本研修;研修模式;创新策略;校际共研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多个文件,都指出要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研修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人格魅力等多方面的价值日益彰显。但为了提高校本研修质量,组织者往往事先对每个环节进行周密的人员安排,校本研修活动成了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准备的一场“SHOW”,并非全员参与。大部分教师只能在诸如听课、听报告、听论坛等活动环节参与进来。在按部就班的研修模式下,教师被动参与,研修流于表面。尤其在农村,教师对本校教师的业务水平自信不足,参与热情更低,研修收获甚少。

因此,學校可以通过改善校本研修模式、创新深度卷入策略、创建校际共研机制等手段,使教师真正地全程卷入到有深度的校本研修活动中,提升教师参与度,提高研修质量。

一、改善校本研修模式

(一)基于项目组建研修团队

针对校本研修需分层分类开展研训活动的要求,结合教师申报的课题,以及学校发展中需要逐个击破的瓶颈问题,学校师训处出台《校本研修项目指南》,供教师选择与补充。然后,根据教师的报名情况,通过面谈交流,组建若干个项目研修团队,如管理类“基于闭环思维提升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实践研究”团队、德育类“致敬先锋:抗疫背景下农村少先队员榜样教育的实践研究”团队、课程建设类“依托地方文化创建农村小学PBL实践课程的研究”团队、校园特色类“墨韵校园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团队、学科类“运用学习单促进学生学习力发展的实践与研究”团队等。

由于研修项目团队的组建只在教师自主申报的前提下稍作调整,很大程度上尊重教师的研究意愿与兴趣,可以更大地发挥教师在研修中的主观能动性,使校本研修有可能走向深度。

(二)调研需求定制研修内容

组建项目研修团队以后,学校要进行需求调研,并根据调研情况定制研修内容,包括外聘专家、教学研讨、读书沙龙等。

如对于课题研究的集中问题——如何进行专业的文本撰写,可以邀请专家亲临学校讲座指导、一对一个性化指导,也可以用教师自主报名的方式安排《教育科研课题的专业表达》等优质视频资源。

对于各项目组的个性需要,可以通过安排分学科的教学研讨活动来达成。如组织区域课堂节活动,并在活动中开设多门学科的教学展示与理念阐述活动,同时可以将活动分学科安排在几所兄弟学校中,尤其可以将部分学科的活动以送教的方式安排到民工子女学校,使区域内同学科教师在切磋展示中取长补短,取得理想的效果。

同时,学校还需采用购买书籍与电子资料的方式,助力教师自主研修,并鼓励各项目组组织读书沙龙活动,交流读书心得,将书中学得与研修实际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三)研修实践强调闭环思维

闭环思维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一个拥有闭环思维的人不仅工作高效,个人成长速度也会非常快。因此,我们在校本研修的流程设计中,特别需要闭环思维。

如数学学科“立足单元视角设计深度学习活动”项目中,通过“学习单元整体教学——分组尝试集体备课——课堂实践修改完善——展示互评反思提升”的闭环,使教师学以致用,在吸纳、内化、输出、反思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所研究项目的认识与理解,从而使研修走向深度。

又如语文学科“精选课堂练习实施精准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项目中,通过“学情调研——个性化设计——课堂演绎——反思改进”的闭环,完成对堂课的一次打磨。并在一个闭环之后,由另一位教师执教继续上述闭环,直至同年级平行班教师都完成上述闭环。这既使研修活动达成全员参与的目标,又在一轮轮闭环研修中,提升教师对这节课的深入理解,对精选课堂练习价值的认同,习得课堂练习精选策略的优化技能。

二、创新深度卷入策略

(一)随机展示策略

随机策略可以非常有效地规避“看客”现象,真正做到全员、全程参与研修活动。

如在区域课堂节中各校各学科从活动准备开始,就采用随机策略。各校教研组除采用自荐方式确定执教教师外,在集体备课中用随机点名的方式对主备人的教学设计进行点评与补充,这需要每位教师有备而来、有言能发,并在活动过程中或共鸣,或商榷,或质疑,有感而发;而每次试教后用抽签方式随机产生点评人员,这促使教师专注地听课、深入地思考;在最后的课堂节展示中,对本校打磨的一堂课进行理念阐述的环节,仍采用抽签方式展开,抽中的教师上台阐述发言,这大大提升了教师对整个打磨活动的全程参与度。就因为真正专注地参与进来了,才能使每一位教师有更大的收获,才能使最后呈现的课堂更优质。

又如在班主任工作论坛的活动中,我们在以往事先确定人员进行观点报告的基础上,增加了听后感言的环节,随机抽取部分教师发言,可以谈谈共鸣之处,可以聊聊相左意见,可以提提宝贵建议,可以说说学习感悟……话不一定多,理不一定深刻,但教师的参与一定更专注,研修一定更有深度。

(二)全员轮值策略

与随机的刺激相比,参与率达100%的全员轮值策略则要求教师笃定地参与其中,不存在侥幸。

如语数等学科的课例研讨活动。由于同年级班级较多,平行班任课教师就可以组成一个备课组,每位教师先后成为课堂教学展示者,都经历一次课例研讨活动闭环,对备课组集体而言,在多次的闭环流程中,不断提升对本节课的理解,设计更优化,教学更优质。同时,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也好,新锐教师的展示课也好,新晋教师的汇报课也好,对每一位成员而言,不仅有展示的机会,也有学习的机会,更有比较与对照,对课堂教学能力必是一次绝佳的锻炼与反思机会。

(三)作业评价策略

学习如果只有吸纳,没有练习、内化与输出,效果一定是不理想的,校本研修也是如此,须做到有学必有练,有练必有评。

如在“卷入式校本研修模式的研究”项目中,项目组成员通过学习认同卷入式研修的价值,掌握卷入式研修的策略,然后还要策划卷入式校本研修活动并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总结优势积累经验,也发现问题加以完善。最后,再设计问卷请参训教师对此校本研修模式与实践活动流程做出评价。依据调研教师们的反响,吸纳教师们的建议与意见,使其日臻完善。

三、创建校际共研机制

(一)相同学科共研联盟

在上级教研部门的引领下,各校相同学科的研修主题也许表述不尽相同,但方向会趋向一致,这时,兄弟学校相同学科组建共研联盟,在线下、线上开展广泛的共学共研活动,过程共同参与,成果共同享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区域内教师研修的均衡化。

(二)相关项目共研互补

兄弟学校有类似项目时,在各校自主研究的同时,可采用共研的方式互相学习,实现优势互补。如我校“农村小学‘玩转节气劳动项目学习的实践研究”“农村小学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等项目,与兄弟学校开展的“农事劳动”“厨艺劳动”等项目合作研究,开展互相观摩、交流汇报、互献智慧等研修活动,在分分合合中相互学习、共享成果。

在学科教研组的基础上组建项目团队,让有共同志趣的人在一起做研究;在全员培训的同时推出个性化研训服务,让教师学习他们想要学习的内容;在闭环思维下做实做细每一次活动,让教师真正卷入研修全过程中。运用随机展示、全员轮值、作业评价等策略,让教师在适度的紧张与压力下,更主动地参与培训与研究,用适量的任务与作业促进教师成长,切实提升校本研修的质量。同时,通过创建校际共研机制,创造性地组织区域性教学研讨活动,使兄弟学校的教师从深度研修中受益,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浙江省余姚市低塘小学;浙江省余姚市帅康小学)

猜你喜欢
校本研修创新策略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基本科研素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分享 孕育成长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自在成长研究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最美“乡下人家”
网络环境下烟草企业营销创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