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中职教育中班主任的解析

2021-04-13 11:22任朝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8期
关键词:班级班主任管理

【摘要】“子不学,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对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负责,是身为老师最基本的责任与义务。那么,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的责任与义务又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既不能落下学生的学习,也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并且,要时刻紧跟时代步伐,创新灵活的不断完善的工作方法。

【关键词】班主任  学生  班级  教学  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8-0007-02

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如此,集体亦如此。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尤其是初建的班级,班主任是学生最初、亦是陪伴最久的老师,更是一个班级风气、形象的塑造者,所谓有什么样的老师便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遇见一位班主任负责,为人亲和,管理能力强,教学思路缜密,价值观正确,那么,其所带出的班级也定会充满活力,具有积极向上的班风与和睦融洽的氛围。

那么,如何去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呢?《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一书中提到了“思变”,无论是教学还是生活,当面对学生束手无策的时候,就应该对自己来一场改变,唯变才有出路和办法;同时,在当今这个提倡创新的时代,不只是要求青年人需要有创新精神,作为青年人的引路人,班主任也应当具备创新精神,因此,本人就十多年的带班经验,浅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班主任是教授知识的老师,同时也是班级的大家长。中职的学生相对普通高中的学生更加难以管理。作为中职学校的班主任,我们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工作的重心在育人方面。那么,想要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就要从教学和管理两方面入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就我个人的一点拙见,教授知识应是每一个老师都具备的能力,所以,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我更多地倾向于从管理方面进行创新。

一、印象管理

学校是学生最初经历的社会,而对于我所在的中职学校则更是如此,学生多是些青少年,正处在青春的躁动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也是生理变化与心理波动剧烈变动时期(俗称:心理叛逆期),师生间的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人是社会生物,于人而言,趋吉避凶是一種本能,我们不会对印象良好的人抱有很大的抵触,因此,要管理好这些学生,学会印象管理尤为重要。

了解一个人,往往是从第一次见面开始的,第一印象会很大程度地影响人们的判断。所以,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叩开学生心门最初的秘钥。那应该如何去做呢?心理学家艾根提出按照SOLER模式(即处于坐姿或站姿要面对他人;姿势自然开放,不过分拘束;身体微微前倾;不回避目光接触;心情放松)与陌生人来交往,能够很好地增加他人对我们的好感、接纳与信任。当然,除去动作行为方面,衣着、谈吐以及形象管理也是不可忽视的,端庄大方的穿着、自然得体的举止,成熟稳健的谈吐,无不彰显出自信与能力。

其次便是自我显示。榜样的存在可以激励学生的进取心以及对未来的希望,自我显示便是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正面形象主动展示给他人,好处在于可以提高个人魅力与信任度,同时引起学生的钦慕使其不断进取向上。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名教师,一位班主任就应具备崇高的思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及顽强的意志品质,令学生有敬佩之心。当然,这也就需要班主任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最终,能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生观的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文化知识教育,人生观的教育更注重对思想品德的改造、人格形象的塑造以及精神财富的创造,如果用狭隘、功利的人生观激励学生,只能培养出自私的、庸俗的有钱人;只有用无私的、积极的人生观激励学生,才能培养出乐于奉献、品德高尚的有用之才。

最后就是角色置换以及由衷地赞扬。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尊重别人是一种爱,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尊重就谈不上爱。作为一个成年人以及老师,我们的思考方式在绝大部分时候与学生是截然不同的,这就是分歧的开端,思想上的差异往往是最难消除也是最危险的,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角色置换,作为班主任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包容、学会欣赏和学会赞美,了解学生在特定情境中的情感需求和期望,努力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伙伴、引领者和鼓励者,与他们保持亦师亦友。了解学生,自然少不了多去赞扬学生的优点,中职学校里的学生基本上是20岁以下的青少年,大多数自卑心理比较强,缺乏关爱,心灵是脆弱的,是敏感的,班主任如果对学生给予尊重,给予赞美,对他们而言是极大的精神激励。

相对于批评,表扬往往能发挥出更好的作用,赞美就像是一种润滑剂,逐步打开师生间隔阂的心结,可以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使师生之间逐步趋向彼此的贴心。有了这种贴心,自然会逐步交心,从而慢慢建立“亲情”,相互信任,最终,使学生在校能够做到安心,能够定心,更能够有信心和决心把学习搞好。

平日里,我会告诉学生,也让学生相信我信任他们每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把关爱、尊重和信任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对待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出现学生眼中的“偏心”会告诉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让他们争取老师的“偏心”。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真诚关心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争取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行为管理

班主任是班级的大家长,中职学校就更是如此,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学生的方方面面都是班主任应该考虑到的。在我看来,管理学生,强压不如释放,堵不如疏。20岁不到的年纪正是一个人最具活力、最能树立价值观的时候,也是心理发展不成熟的时候,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应对,往往会产生破罐破摔或者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不良情绪,因此,与其强硬地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加在学生身上,不如让学生释放自己的天性,在一个大的框架之中让学生自己来填补出细节,将班主任放在查漏补缺的位置上,与学生一起制订班级的规定,对学生行为起约束和引导作用,逐渐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发展出自主性、独立性的能力和意志力,养成完整的人格。

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不仅仅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班级的氛围更应接近家庭的氛围,过于压抑的官僚气氛并不能使班级向上发展,班主任在保持自己威信的同时,更应该保持和学生的朋友关系,所谓良师益友,课上是良师,课下亦是益友,亦师亦友的关系能使学生更好地敞开心扉接受班主任。

其次,班主任是班级的一面旗帜,也可以说是学生的精神信念。在自身的素质上,应该积极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学习新思想,传达新理念,培养学生争做爱家、爱党、爱社会的新青年。赞美与期望具有超乎寻常的力量,能够改变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激发他们的潜能,当学生得到老师和家長的赞美和信任后,他们会变得更加自信,具有更高的自尊,为了不辜负对方的信任,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尽力达到对方的期望。要想使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就应该向他们传递积极的期望。并且,在学生犯错的时候,批评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引导和安抚也是必要的,一味地批评只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在犯错的时候适当的引导和安抚会让学生的内心得到安慰,也会引起内心更深的愧疚,这样的引导与愧疚会使学生在今后更加注意自身,少犯乃至不犯错误。

最后,学生绝大多数都是住在宿舍的,班主任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例如在住宿的安排上,注意学生的搭配,可依据学生的性格、成绩和生源地进行寝室的分配,不定期检查宿舍,遇到气候变化的时候,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般及时提醒同学们增减衣物、更换被褥,出现任何问题第一时间到场陪护、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给予关怀等等,在生活起居等具体生活细节上,反复叮嘱的同时,培养学生自立、自理、自强。平日里不厌其烦地教育引导学生注意日常生活的穿着打扮、行为举止,培养文明礼貌的接人待物的品行,经常性地反复警示、提醒学生,事无大小,样样监管,样样放手,不离眼。让他们从生活上的点点滴滴感受老师无微不至的关爱。每周或者每半个月,举办一些班级团建、学习会之类的活动,可以很好地加强班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对于一些学习不积极的学生,更是应该加强沟通与疏导,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并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找到自己的自信心与前进的方向。在班级中树立学习标兵,使同学们赶超有目标,学习有榜样,调动并形成班级中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总而言之,作为班主任要做的有很多,不论是在学习上指导学生学习,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向上,还是在生活上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在当下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紧抓着旧的一套方法是行不通的,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创新,才是培养适应这个新时代所需的新青年的良方。在学生的管理上,我奉行“先成人后成才”的班训,要求学生品学兼优;对自己奉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宗旨,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师生在一定层面上保持平等关系的同时,努力争当学生的知心朋友,甚至争取能充当他们的一面镜子,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做他们最好的人生导师。

参考文献:

[1]郑学志.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2]颜苏勤.班主任心理辅导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

任朝(1982年-),女,汉族,江西九江人,本科学历,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班级班主任管理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班级“四小怪”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班级被扣分后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