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2021-04-14 01:08夏娟娟
成功密码 2021年5期
关键词:微时代政治课话语

夏娟娟

“微时代”是以微博、微信的普遍使用为标志,以一定的文字、音频、图片等内容形式为传播对象,以“实时、高效、互动”的传播为特征,传播对象面向特定人群用户的一个“以微见长”的微生活时代。“微时代”的来临,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不可否认的是,高中生天然就与新媒介有着某种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是由其特性所决定的。他们求新求异、思想活跃,高中生不仅是各种新媒介的主力军,而且是忠实的追随者、响应者和影响者。因此,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一出现,就受到了广大学生的青睐,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中生的生活、学习方式,这种影响效果在思想政治课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由此,高中思想政治课要捉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发掘“微”教育优势,结合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色和高中生的实际需要,实现在“微时代”视域下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机契合,以此来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

一、“微时代”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挑战

“微时代”多元化价值观相互冲突,多样化思想观点交融交锋,并以其强大的穿透力消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对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一)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有效供给构成了挑战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大多来自书本等渠道,教师基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要求来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身处“微时代”的高中生能够自主接触多种多样的信息,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一方面,“微媒介”上充斥着大量鱼龙混杂的问题和纷繁复杂的信息内容,使得信息传播内容良莠不齐,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权威性,给高中生的思想帶来了很大的冲击,甚至对他们心理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教师在传授知识内容上不再具有优势。“微时代”信息传递正由历时传递向共时传递转变,教师失去了获得信息内容的优先权和垄断权,学生对教师花心思准备的教学内容慢慢失去了兴趣,转而选择“微媒介”这种快餐式的学习渠道,弱化了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主导地位。因此,教育内容有效供给不足将导致教育内容导向与“微时代”高中生信息选择多样化之间的张力加剧。

(二)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话语构成了挑战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面向学生阐述中国话语与中国思想的新高地。让学生接受及认同所传递的思想理论,这是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在“微时代”,无论是微博、微信等“微媒介”里,还是微书、微谈等“微产品”中,它们所呈现不同的话语风格,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创新了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拓宽了思想政治课教学话语的广度和深度。相比较而言,过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话语往往在形式上比较规范、单一,在内容上比较权威、严谨,表现出较强的学术性、道德性和政治性,其表达的思想内容传递了较强意识形态性。再加上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远离学生生活的艰涩政治术语和纯理论性话语教学,导致出现学生听不懂、不爱听、不想听等现象,随之而来的是在课堂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抬头率”问题,人到了心没到,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造成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这类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正常进行,甚至无法进行。因此,陈规的思想政治课话语与满足“微时代”下教学话语的要求出现不匹配的现象。

(三)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单一构成了挑战

教学方法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效果的重要保证。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思想文化、价值取向单一化,因此采取“我讲你听”“我打你通”“我说你服”的单向传递方式。教育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微时代”下,随之而来的各种“微产品”和“微平台”,迎合了高中生学习生活的习惯,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微动力”。在此情况下,学生们已不再满足单一的教育方法,他们需要的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开发和运用新的教育方法,如广泛运用“微媒介”“微平台”“微产品”的教学方法、实践体验方法等。“微时代”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进一步提升,他们开始从以往的他赋性角色向自主性角色转变,传统的带有强制性色彩的教育方法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微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应对

“微时代”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当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主动把握“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主导性和话语权,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引领高中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帮助他们成长成人成才。

(一)革新教育内容,主动介入“微媒介”

“微时代”的到来,一方面多样化和综合化的消息内容引发了教师和学生的“微”“秒”变化,增加了鲜活且生动的知识素材,为教学注入了活水,利用“微时代”教学已经成为当下的一种流行趋势。另一方面,教师精心准备、合理安排的向学生传授的教学内容,被“微媒介”上各种各样的信息所淹没。发挥“微媒介”的突出优势,让其不再与课堂教学“争夺学生”,而是帮助老师赢得学生。所以,教师应积极主动介入“微媒介”,身临其境地去了解高中生的生活学习需要,抢占这种“接地气”的意识形态传播的制高点,第一时间掌握形势政策、理论舆情,以兼容并包的姿态利用微媒介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针对当前“微媒介”传得沸沸扬扬的时事政治,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分析,如针对近期大家所关注的“张哲翰事件”,总结当前的社会现象,以期做到有字教材和无字之书有机结合,做到知识性和价值性的有机融合,增强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严控“微情微网”,实现话语转换

“微媒体”的蓬勃发展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变革,对原有的话语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实现话语转换。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贴近学生生活的话语和流行话语,增强课堂的活力,避免只是利用纯学术性话语对学生进行讲解。比如,在上课的时候,有时只要增加几个微博、微信中热议的流行词汇,就能起到很大作用,更甚至于能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高中生作为“微媒介”的生力军,是新鲜事物的传播者,所以用他们所能热衷的话语来传递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继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师也要严控“微情微网”。高中生在“微时代”会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的网络用语和当下的时尚流行用语,但其中不乏掺杂一些色情暴力言语以及敏感词汇,对于这些不健康的词汇和言语,要严加把控,自动筛选不良信息,加强对“微媒介”舆论的引导。总而言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与时俱进,也要防微杜渐。以微言大义,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三)善于触网,增加“微动力”

“微时代”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一方面它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创新了教学手段和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开辟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平台。利用这一个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学,可以增强直观性、参与性和公开性,这无疑增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因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础上,还应不断创造新的教学方式,主动抓住“微时代”所带来的机遇,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注入“微动力”。合理充分地利用“微平台”进课堂,是丰富教学方式的一种新尝试。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微平台”浏览爱国主义和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观看“红色影片”和战争纪实片等网上实践活动,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注:本文系2020年度吉安市教研室研究课题“‘微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编号:2020116)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微时代政治课话语
画与理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高中政治课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策略
答案
谈谈“诱思导学”教学模式在农村中学政治课的运用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