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红腹叶蜂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分析

2021-04-14 09:10刘海霞
林业科技情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羽化落叶松虫害

刘海霞

(山西省太行山国有林管理局营盘林场,山西 晋中 032600)

落叶松叶蜂主要危害的对象是华北落叶松、大兴安岭落叶松人工林等,可能会造成树苗新发枝梢弯曲,枝条枯萎病死,难以形成大片林木。该虫害在我国内蒙古、陕西、山西、辽宁及北京等诸多地区均有分布,对落叶松生长过程形成十分严重的危害,特别是遭遇干旱、高温节气时,虫害很可能会泛滥成灾,对林木业形成惨重的危害,平均密度能够达到139头/株,最高会上升至1000头/株,可能会把针叶啃食得一丝不剩,一年后就会出现枯梢情况,持续三年遭红腹叶蜂侵害的林木就会成片枯萎死亡。该虫对成林、幼体苗株均会形成较严重威胁。积极研究红腹叶蜂的防治措施,是落叶松管养人员实践中不断探究的内容。

1 落叶松红腹叶蜂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1)成虫:身体长度大概为8.5~10.0mm,翅膀拓展后长8.5mm。虫体表面富有光泽,混杂生长着白色鳞毛。头部呈黑色,有微小、匀称分布的9节刻点触角,柄、梗节均呈茶褐色。前胸显黑色,虫翅有较高透明度,前翅痣清晰可见,前缘脉显黄色,他类胶节都是黑色。前、中部足赤呈黄褐色,后足胫节后半方局部与附节均显黑褐色。爪为褐色。内齿微小,和外齿对立但不具备平行关系。尾须与锯鞘两者长度大概持平,锯鞘颜色以褐色为主,覆有光泽度较高的毛,锯共计有16齿,各齿上又分布着5个小齿[1-3]。

(2)卵:外观近似椭圆形,规格:1.3mm(长)×0.4mm(宽)。早期产出的卵以黄白色为主,孵化前期发白带有褐色表现,一侧形成一微小黑斑。

(3)幼虫:针对成熟的幼虫,体长基本在15.0~16.0mm区间内取值,头部宽度大概为2.0mm,周身以黑色为主,腹与胶部背呈灰绿色,胶板灰色浅显,共计有16只胶足。

(4)裸蛹:体长9.0~10.0mm,早期呈乳白色,羽化前颜色加深,最后显棕黑色。

(5)茧:外观似椭圆形,规格:11.0mm(长)×5.0mm(宽),或为棕色,或显深棕褐色,茧壳坚硬,有角质。

1.2 生活史

该林业害虫1年繁殖1代,冬季时成熟幼虫会在落叶层下方结茧休眠度过,次年5月逐渐化蛹,6月上中旬步入化蛹盛期,上旬进入到羽化初期,中旬抵达羽化盛期。生活史可见表1。

表1 落叶松红腹叶蜂生活史统计表

1.3 习性

红腹叶蜂完成羽化以后就会产卵,大部分卵被产于新发树梢,予以营养支持后便能存活10d左右并实现迁飞。产卵过程中,红腹叶蜂会用尾部刺伤新梢顶端侧向嫩皮层,使其破损,而后把产卵器插入其中产下1粒卵,产卵动作和朝向下切割同步进行。通常卵会在纵向列排行,每个雌虫产卵数目大概为40~50粒,卵会吸食树梢营养而促进自体发育生长过程,促进新梢逐渐出现弯曲钩样表现,梢顶树叶泛出黄白色。红腹叶蜂生殖较为特殊,隶属于孤雌生殖。幼虫共计有5龄,初孵幼虫一旦聚集后将会对林业健康形成严重危害,通常先会吸取产卵周边临近的树叶,至2龄~3龄以后,下层枝叶逐渐成为其危害的目标对象,达4龄危害力最强,凡是2m以下的树叶基本被虫害啃食干净,树木长势明显被削弱,表现出极为显著的生长不良,大面积落叶松叶片泛黄至枯萎,样似火烧一般,落叶松林木可持续发展过程势必会受到较严重威胁。当发展至5龄时,虫体将不再依附树木上层,下树结茧以过度至冬。到8月早期时,老熟幼虫会整体下树。在红腹叶蜂虫害的侵扰下,落叶松林遭到的危害程度有如下大小关系:山顶>坡面,林界>林中,疏林>密林[4-6]。

2 常用的虫情调查方法

2.1 踏查法

结合落叶松分布特征与既往虫灾发生时统计的相关数据,提前规划好行进路线,组织调研人员依照路线行进,穿越林木种植区,随机选择100株落叶松为试验对象,检测其是否有虫害,统计被虫害侵袭的植株数目,计算侵袭率,而后测评其是否抵达发生状态,若断定抵达,则要求在相应区段开展标准地调查活动。

2.2 标准地调查

将小班设为单位开展该项活动,于同个小班中设定15m×15m正方形区域,将其设为标准样地,设定标地落叶松≥100株,用“Z”字型采样法调查,取20棵树作为标准木。针对被调查的植株,把树冠细化为上下两侧及阴阳两面,依次取用一个样本枝条,观察并统计鞘蛾数,换算成10cm拓展枝虫口数并录入有关信息后,判断该区虫害发生状况。

3 落叶松红腹叶蜂虫害的防治方法

3.1 营林方法

从既往的生产实践及研究分析中发现,和单一林区相比较,混交林针对外界较恶劣环境条件持有更强的抵抗能力,这就提示在落叶松栽种建林阶段,可以尝试采用引进混交林的造林方法,尽量选用和落叶松生长速度大体持平的树种,山地杨、马褂木等均是较好的混交树种,推荐采用块状方式混交栽种,借此方式提升落叶松林对叶蜂等虫害的防御能力[7-9]。

3.2 物理防治

林业产业发展阶段,物理防治是防控落叶松叶蜂的常用手段之一。在8月上旬以后,落叶松叶蜂便步入至最适宜的落地结茧阶段,幼虫于树下落叶层内直接结茧过冬。根据以上生物学特性,可以采用如下物理手段加以防治:每年8月中旬至次年9月中旬,对林地整体翻耕,翻耕深以25~30cm为宜,以使虫害预蛹整体裸露于地面,而后采用低温方法将其消灭。

3.3 生物防治

七星瓢虫、寄生蝇等均是红腹叶蜂的天敌。生物防治的主要思路是在培育管护落叶松过程中,合理调控化肥、农药投用量,尽量维持落叶松周边生态平衡性,加强红腹叶蜂天敌的使用。针对林区周边麻雀、喜鹊、野鸭等加强保护,整体提升落叶松林内天敌的效能,以此实现对红腹叶蜂的有效治理[10-12]。

3.4 化学防治

于成虫羽化初期(大概为5月上旬),采用7.5~11.25kg/hm林丹粉剂均匀喷洒林区,当过渡至羽化与产卵高峰期时,推荐施用7.5~11.25kg/hm敌敌畏或林丹烟剂。选择在无风或少风晴天用药,一天内适宜的时间段是晨间6:00~8:00,晚间19:00~21:00,把放烟位点布设于和烟带相距100m处,烟点间距以4~5m为宜,烟雾弥漫度小于等于4m/s。

在林木分布稀疏处防治虫害时,推荐使用浓度为2.5%灭幼脉3号胶悬剂,依照1:2000比例稀释后进行喷雾。

4 结语

落叶松红腹叶蜂有危害性大、传播快速及防控难度大等特征,针对该虫形成的危害,我们要始终秉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的原则。林区管理养护人员应从思想上认识到落叶松红腹叶蜂的危害性,在实践中积极统计与分析该类虫害的生物学特性,选择适当时机采用营林技术、物理、生物及化学防治方法等,加强红腹叶蜂虫害防控体系的建设力度,确保虫害防控工作科学推进,进而促进落叶松林区持续、健康地发展。

猜你喜欢
羽化落叶松虫害
悼留民兄
气候变化下的林业虫害防治对策分析
气候变化下的林业虫害防治对策分析
山西落叶松杂交良种逾10万亩
落叶松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不同海拔高度松褐天牛羽化规律观察初报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关于落叶松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
美国油梨虫害进一步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