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鱼皮服饰图案与工艺研究

2021-04-14 09:17
西部皮革 2021年7期
关键词:鱼皮鱼线赫哲族

(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1 赫哲族情况概述

众所周知,赫哲族是我国东北部人口不足万人的少数民族,其主要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由于赫哲族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生长气候、特殊的文化气息以及地域性的生活方式,加之其拥有着六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被我国意寓为“东方以及江下游的少数居民”,在更早时期,它便是我们熟悉的“女真族”“黑斤”、“黑水”以及“奇伦”等家喻户晓的称呼。

由于赫哲族世代生活在我国的东北部,依山傍水,水资源极其充足,导致鱼类种类繁多,渔业发达丰富,从而便造就了举世无双、不可超越赫哲族特有的鱼皮文化。鱼皮服饰中蕴藏着赫哲族独有的渔猎文化,因而也成为了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中国东北部特色民族文化的体现,同时为中国众多服饰文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虽然在欧洲北部的沿海居民以及我国其他地区少数民族也曾出现过使用鱼皮服饰的历史,但仍然无法与赫哲族相媲美,这是因为赫哲人非常擅长利用其自然资源,加之其娴熟的古老技艺,一度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鱼皮服饰的少数民族,令人值得惋惜的是,其世代传承下来的鱼皮服饰制作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慢慢成为一种濒于消失的特殊工艺。

2 赫哲族鱼皮服饰与制作工艺

关于鱼皮制作传统服饰的探讨与研究,一直是赫哲族热点讨论的话题。不同的文人骚客对于赫哲族鱼皮服饰的感触不同,并且也都是基于不同的视角论证了鱼皮服饰及其制作工艺。从暂存的古籍及文书的记录中,总结出赫哲族鱼皮发服装制作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即鱼皮熟制工艺与鱼皮缝制工艺两大组成部分。

图1 赫哲族鱼皮服饰(局部)

鱼皮的熟制工艺主要指的是对鱼皮的选材、制作、熟软以及染色等制作技艺。对于鱼皮的选材而言,赫哲族民族通常选取大鱼,其体重至少都是5公斤以上的,同时对于不同种类的鱼皮,其制作的服饰也不尽相同。例如,对于衣裤的选材,通常选取鱼皮的较为柔软,如草根鱼、鲢鱼等,这是为了保证人们在使用过程当中的舒适感;对于整体服装面料往往采用纹路清楚、外观干净漂亮的大马哈鱼,但是用这种大马哈鱼所制作的服装价格都普遍昂贵;对于制作手套而言你,则采用价格较为便宜的狗鱼,这种鱼皮不仅可以渲染不同的色彩,而且其用途也比其他种类的鱼群较广;对于服装上的装饰,则通常选用鲤鱼鱼皮,这是由于这种鱼皮花纹清楚可见,且价格便宜,往往受到广大少数民族的欢迎。

鱼皮的制作技艺可以说是当时赫哲族妇女的一项主要生活技能,因为制作鱼皮不仅具有特殊季节与气候的要求,而且其还要求制作人掌握很强的技术,因此,对于鱼皮的制作工艺大致步骤如下:第一,将需要做何种服饰的鱼皮在阳光下晾晒,这是为了风干鱼皮表面,使其不容易那么溜滑,方便制作;第二,晾晒完毕后,将鱼鳍用剪刀剪掉,后开始慢慢的剥鱼皮,并且在剥鱼皮的过程当中要小心谨慎,保证鱼皮的完整性;第三,使用剪刀或者其他利器在鱼头与鱼身的相接处相划开,再顺着鱼的腹部纵向切开,只要将鱼皮穿透即可,尺度要把握精确,然后在使用其他工具将所剥下的鱼皮上的鱼肉彻底的清除。完成了这些步骤,便可以获得一张干净整洁的鱼皮了;最后,再将处理完毕的鱼皮放置在独有的木板中,使其脱水阴干。如果赫哲族使用的是熟鱼皮,那么将不能使用上述所涉及的步骤,这是由于那写步骤仅仅是针对生鱼皮制作服饰而言的。对于熟鱼皮而言,就是将熟鱼皮中的鱼肉,使用木具将其拍打下来,切记不要力气太大,这样会破坏鱼皮的完整性与美观。

图2 赫哲族居民在剥制鱼皮

传统的鱼皮服饰是赫哲族使用鱼线缝制而成的。据相关书籍记载,赫哲族所使用的鱼线是采取狗鱼的鱼皮与胖头鱼的鱼子相结合后,再使用鱼肝涂抹,然后再将其整齐的折叠压齐,放置干净、干燥的平面木板或者其他工具上紧紧的挤压,将其压齐后,再使用锋利的刀具细细的切成线状,但要保留线状的两头略粗,后将其反复紧勒,从而使鱼线变得越来越细,直到可以穿过针孔大小为止,这样一条结实干净的鱼线便制作完成。美中不足的是,这种传统制作鱼线的技术使用时间较长、工艺较为繁琐,效率太低。总而言之,赫哲族使用的鱼皮,并且利用鱼线缝制技术,促使着赫哲族人的服饰轻巧便捷,且这种特殊的技术工艺也不同于黑龙江东北地区的其他少数民族的制作技艺。

3 赫哲族鱼皮服饰保护与发扬

赫哲族鱼皮的加工制作技术几乎是一种无污染、纯天然的绿色技艺,因此,与当今服装中广泛使用的纤维化工原料相比,更具有价值。赫哲族少数民族利用天然的自然环境,创造出纯天然绿色的鱼皮服饰材料,从而不断丰富拓展了中国服饰材料的种类。尤其是用鱼骨头以及较大的鱼刺经过手工制作成的纽扣、服饰等装饰物,从而促使服饰更具有神秘色彩。鱼在赫哲族少数民族的生活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通常食用其肉,将其皮制为衣。特别是不同种类的鱼,会制作成不同品种的服饰,这不仅仅是一项很强的技术性劳动,更是诸多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造就了赫哲族鱼皮服饰成为了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是,由于历史的变革、时代的变迁以及我国缺乏对其的保护,从而导致这种鬼斧神工的手艺技术已经慢慢消失于大众的视角范围,赫哲族鱼皮服饰的创作也逐渐成为蚕待保护独有的民族技艺。而且,伴随着历史进步的赫哲族人也慢慢的去感受外来的世界,许多年轻族群的少数民族也逐渐吸收了与其不同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理念,特别是在服饰方面,已经接纳了现代化的服装模式,并且伴随着老一辈赫哲族人们的老去,更加紧促的导致赫哲族独有的生活方式与制衣技术的濒临消失。

二十世纪初,在西方国家法国举办的中华民族文化年中,在现场就曾经展示出赫哲族鱼皮服饰,这也是赫哲族鱼皮服饰踏上时代的初舞台,逐渐被全世界范围的人们所认识,同时也逐渐揭开了赫哲族鱼皮服饰历史的千年面纱,并获得了古今中外受众的钦佩与赞扬,与此同时,被展出的赫哲族鱼皮服饰不仅在我国的博物馆内得以收藏展示,也被诸多外国收藏者购买,大量出口到国外。赫哲人也因此重新加大了对其鱼皮服饰文化的重视,使其鱼皮服饰的制作技术得以传承和发扬。但值得遗憾的是,由于鱼皮服饰制作技术没有得到及时的传承,导致鱼皮服装的柔软度及鱼皮去腥等方面还有待欠缺,暂时还未恢复到超乎寻常的传统水平。

总而言之,过去的研究者们通常只过分重视了传统技术的研究,而忽略了其背后的更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当一种传统的工艺技艺逐渐被忽略,崭新的工艺技术慢慢浮出水面的时候,就意味着时代进步了,大众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生活材料也即将发生变化。但是,无论何种工艺技术的变革,都是逐渐的、缓慢的,不断积累的过程,不是一撮而就的。因此,在种工艺技术变化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必须吸收借鉴优秀的文化思想,摒弃粗陋的、愚昧的理念,只有站在更高、更远的背景上去感悟我国少数民族独有的民族工艺技术文化,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对其保护与传承,才能为中国未来的兴旺与历史的发展划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供后人学习并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鱼皮鱼线赫哲族
传承赫哲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赏冰乐雪活动中的应用
鱼皮画的传承与发展
On Aesthetic Mechanism of Translation
徐薇娜鱼皮镂刻作品
每日15分钟 1个月轻松练出“人鱼线”
别人的趣味终究不是自己的
鱼皮帮助烧伤病人快速恢复
烧伤后“植入鱼皮治疗法”
黑龙江省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保护项目现状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