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趣事活动作文教学的价值

2021-04-14 15:57焦鹏程谢正明朱丽琼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趣事习作语言

焦鹏程 谢正明 朱丽琼

小学趣事活动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课程改革的一种新主张、新路径,主要针对本市农村小学习作教学课程干瘪、目标不清、内容不明、指导不实、素材窄化等问题,依据儿童心理特征,以“有意思”切入,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以游戏方式开掘趣事活动的原生价值及教学价值,促进儿童语言、思维、认知能力的发展;以趣事活动的开发,创新习作教学模式,创立习作教学课程,创建习作课程资源,实现习作教学的价值追求。

一、趣事活动作文教学的缘起

趣事活动作文教学缘起“三个追问”和“三个颠覆”。

追问一:小学作文是从“有意义”入手,还是从“有意思”入手?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儿童兴趣心理的趋向往往是从“有意思”出发的。那么,在课堂上从游戏、趣事入手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追问二:小学作文是教学生创作还是习作?叶圣陶先生说过,“初学作文,意在练习”。习作和创作是有区别的。习作是练习写作文,它是创作的起点,是基础练习。小学阶段,重点是引导学生习作,而不是用创作的标准来要求学生。

追问三:言语技巧上是重规整还是重童趣?课标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感受。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习作,有利于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达到“我手写我心”的目的。

颠覆一: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学生“写什么”,习作教学教学生“怎样写”。趣事活动作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教学生“怎样写”,习作教学教学生“写什么”。

颠覆二:传统的命题作文,同

一题目写不同的内容,追求考试效应。趣事活动作文强调现场作文,要求学生用不同的题目写同一内容,追求的是运用效应。

颠覆三:传统的习作教学以想为主,把想象作为习作训练的核心。趣事活动作文以说为主,把言语训练作为习作的核心。

二、趣事活动作文教学的理论构想

1.基本概念

趣事活动作文指的是从各个学科和生活中撷取让学生感到惊讶、惊奇、惊趣的小活动,进行课堂现场教学,以此作为学生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具体明确、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趣事活动直击作文教学的两个重要元素:兴趣和素材。“趣事”意在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活动”重在提供素材,让学生习作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趣事活动作文教学强调从内容入手,让学生在亲历体验的活动中激发表达欲望,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思、所悟、所感,完成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的作文训练。其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喜欢习作课,做到有话可说、有事能写,写出情趣、写出真情实感。

2.理论体系

(1)儿童观:儿童接受教育的心理机制,往往建立在游戏与趣味的基础上,他们对学习最初不是从“有意义”出发,而是从“有意思”出发,他们不可能喜欢那些给他们带来沉重的理性压迫感的“有意义”的作文,而反映真实生活的“有意思”的文章,一定能使他们心悦诚服地奋笔疾书。

(2)教师观:解除思想枷锁,放宽意义要求,着眼童心童趣,倡导自由表达。

(3)教学观:我们认为学生作文需要进行两次转换,即由生活经历向生活素材转换,再由生活素材向习作转换。前一转换靠眼耳鼻舌手脑从经历中收集素材,后一次转换靠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文去装裱、修饰成文。趣事活动作文教学引导学生实现两个转换,即活动经历向作文素材转换,由作文素材向作文转换。

(4)评价观:研读学生习作,采用“赏—导—改”评讲策略,赏析优美的句、段、文,指导习作技巧,学生自改习作。给予学生成功感,学生在长期生动、活泼、主动、自然、丰富的积累和感悟中取得进步和发展。

(5)价值观:用趣事活动打开学生的语言库,并与习作语言连通、对流,从而形成学生的语言

系统。

(6)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个性化语言——儿童是语言的天使。

(7)行为观:精心設计趣事活动,每个活动揭示一个道理。

(8)课程观:小立课程,大作功夫,一课多教(指导与评改)。

(9)方法论:作前引观察,梳理素材写作文;作后指导促感悟,自改习作获提升。

三、趣事活动作文教学的活动组织

1.活动的选材

遵循四个原则,即小(活动要小)、新(活动内容新)、高(活动立意高)、趣(活动本身有趣)。

2.活动的设计

立足三个目标:一是让学生惊讶,活动要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二是让学生惊奇,活动要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产生探究的冲动;三是让学生惊趣,活动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3.活动的处理

要搭建“三源”。一是独具匠心掘“材”源。教师要从学科教学和生活中寻找原材料,开掘出其中的兴趣点、情味点、惊讶点和关注点,并以活动的形式带进课堂。二是写法点津掘“路”源。教师要教给学生必要的习作方法,让他们掌握必要的习作技巧。三是暗渡陈仓击“心”源。教师要通过愉悦的活动,让学生在积聚够情感、体验后,形成脱口而出、不吐不快的冲动,从而感受到习作的乐趣。

到目前为止,我们一共开掘出18个活动课例,形成了学科趣事活动系列。语文类有《字谜游戏》《押韵游戏》《成语接龙》,数学类有《神奇的莫比乌斯圈》《一元钱哪儿去了》《100%与0的差距》,科学类有《连通气球》《奇怪的纸》《纸桥》,生活类有《课堂上的答案》《考眼力》《答非所问》,其他类有《老虎的通知》《心有灵犀》《画鱼》《简单与不简单》等。

四、趣事活动作文教学的课堂建构

思想再好,如果没有易于操作的流程,大部分教师仍然难以把思想变成实际教学行为。基于这样的考量,我们初步制订出课堂教学的“六步教学法”和“三步推进法”。

1.六步教学法

在反复的实践、提炼中,我们总结出小学趣事活动作文教学的“六步教学法”:引—做—悟—说—写—赏。“引”,就是先做活动再写习作,活动前明确告知学生习作的目标,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做”,就是开展趣事活動;“悟”,指谈感悟、收获、启示等,目的是为了突出中心;“说”,即描述活动的过程,一般先分小组说,再全班说,教师进行及时的点评和引导;“写”,就是把说的内容写下来,教师要限定时间,要求学生一气呵成;“赏”,就是现场点评,赏析妙点,可以针对整篇习作,也可以针对某一个句子或某一个片段。

2.三步推进法

为了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在推进中,我们采用了化难为易、循序渐进的方法,将课堂教学想要达成的目标分成三个阶段逐步推进。

一是写得了。主要采取了两种办法。首先,选择小、新、趣的活动。以科学类的《连通气球》为例:上课时,教师把吹得一大一小的两个气球用一根管子连通,然后问学生:“这两个气球里的空气会怎么流动?”常规思维是大气球里面的空气会流向小气球。实际结果是,小气球更小,大气球更大,小气球里的空气全都流向了大气球。这一出人意料的结果不仅有趣,而且冲击了学生的现有认知,学生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其次,采用“分段描述法”。为了便于学生把握活动过程,教师把活动分成若干段,引导学生先一段一段地说,再连起来说,最后整体说。经过这样的引导后,20分钟里,大部分学生写出了400多字的习作,最少的也写到了180字,解决了部分学生一到习作课就“不能下笔”的现状。

二是写得清。90%的学生每次作文能达到600字左右时,就可以进行这个阶段的训练了。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抓重点,写好细节。具体的做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把活动过程分成段,一个段作为一个点;然后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拟定的题目,选择其中的1~2个点作为习作重点,练习点面结合的写法。如《字谜游戏》活动结束后,师生梳理活动过程为:活动导入;第一轮淘汰赛,名为“各显神通”;第二轮打擂赛,名为“乘胜追击”;第三轮争夺赛,名为“智慧大比拼”;谈感受。教师明确地告诉学生,习作时不能每个点都详写,也不能每个点都略写,要根据题目要求选择详略点,然后指导学生自主确定详略点。这样指导后,学生一般能写出详略得当的习作。

三是写得趣。江苏南通特级教师陈萍说:“作文教学的终极意义是告别言语生命的平庸。”意思是说,教师要鼓励学生写出个性化的语言,让语言生动起来。给学生创设轻松、活泼、安全的语言环境,他们的语言就会渐渐变得有趣、幽默。我们看看《字谜游戏》后学生写的一段话。

朱老师决定用最原始的“剪刀、石头、布”产生进入决赛的最后一个名额。我的眼睛紧紧地盯住我们的组长,双手合十:“组长大人啊,能否进入决赛全靠你了!保佑!保佑!”不幸的是,幸运女神抛弃了我们,晋级的机会就这样从我们眼皮底下溜走了。我垂头丧气地回到座位上。

这样的语言充满童真童趣。读这样的习作,我们的眼前出现的不只是文字,还有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的喜怒哀乐通过习作的语言,真实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让我们担忧着他们的担忧,欢喜着他们的欢喜。

五、趣事活动作文教学的价值

趣事活动作文的实践和研究进行近7年来,在反复的学习、实践、研究、探索、总结中,我们不仅形成了独特的课程观“小立课程,大作功夫,一课多教”,而且创新了习作课堂教学的模式,总结出“引—做—悟—说—写—赏”六步教学法,同时创建了涉足五个学科的共18课课程资源库,形成了学科趣事活动的系列,架构了趣事活动作文课程的框架。

趣事活动作文教学的价值更在于创生了师生共生互惠的平台,从根本上转变了教师习作指导的陈旧观念,实现了教师的教学价值,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激活了学生习作语言的灵性。

1.转变了教师习作指导的陈

旧观念

常规的习作指导,老师们比较关注习作的技巧、章法的研究,也比较重视从教师的角度去指导遣词造句。趣事活动作文研究中的指导,不仅仅有从学生实际出发的语言表达的指导,更有对学生的情感、兴趣、态度等作文素养的指导和熏陶。趣事活动作文指导分作前、作中和作后指导,重在激发兴趣,强化体验,丰富情感,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促进学生的个性表达。具体表现为:课堂——去理性说教,把习作指导课上成有趣的活动课;选材——去成人化意义,开发生活、学科趣味素材,让童真童趣回归;动机——去应试文制作,把习作作为交流的载体;语言——去规整化,张扬个性化语言、时代化语言,还学生良好的童年味。

这一转变,呈现出了习作教学的勃勃生机,使教师尝到了习作教学改革的甜头,体会到了趣事活动作文的无穷魅力。

2.实现了教师的教学价值

我们看到一线教师从“不会教、怕教作文”到主动开发活动课例的转变,成了趣事活动作文课程的主动开发者,成就了一批优秀教师。许多青年教师相继进入荆州市焦鹏程名师工作室、荆州市谢正明名师工作室,成为名师工作室的导师、首席教师,多人被评为荆州市明星教师、骨干教师,多篇论文、多节优质课等也相继在全国、省级范围内获得奖次,还有教师应邀到河南商丘、湖南岳阳等地讲学,都得到了高度的评价,反响很好。

3.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趣事活动作文课现在已经成为学生热切期待的课。丰富的活动情景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学生喜欢参与活动,喜欢写作文,并主动写作文,不仅在报刊上公开发表习作,而且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作文竞赛活动。还有学生尝试创作,一位学生已经写下近4万字的小说。

4.激活了学生习作语言的灵性

由于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是愉悦的、鲜活的,是独具个性的、极富变化的,所以他们在作文的过程中倾注了真情实感,写出来的语言文字就充满了灵性。在尊重学生童真的语言、欣赏学生美妙的世界、体悟学生稚嫩的童音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与儿童平等对话。学生个性化的语言丰满了习作的内涵,灵动了习作的品质。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更多的教师加入到趣事活动作文教学的研究和普及中来,一度困扰师生的习作教学将最终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教师爱教作文,学生乐写作文将成为校园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作者单位:湖北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荆州市公安县倪家塔小学/湖北荆州市公安县倪家塔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趣事习作语言
春天的趣事之狼狈逃窜
我有我语言
习作展示
街头趣事还真多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