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融合:电影《追凶者也》的叙事艺术探究

2021-04-15 00:41孔庆东冯晶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叙事艺术叙事结构

孔庆东 冯晶

摘要:电影是视听的艺术、是故事的艺术,但更是叙事的艺术。于2016年上映、由新生代导演曹保平执导的黑色幽默悬疑电影《追凶者也》采用回环往复的非线性叙事结构,利用多元化叙事视点在限知视角交代与全知视角梳理的交叉叙述中,构建起整部影片的故事结构,叙事艺术是该片的一大亮点。文章以电影《追凶者也》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叙事艺术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追凶者也》;回环式;叙事结构;叙事视点;叙事艺术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2-0227-03

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叙事艺术是其命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电影的叙事结构多是与顺序性叙事时间相对应的戏剧式结构,这种结构的主要表现如下:把戏剧冲突作为电影结构的基础,按照戏剧冲突展开的规律,遵循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布局方式,依次展现冲突的动作历程[1]。

曹保平导演打破了传统叙事结构的单一性束缚,对叙事进行了创新、融合。悬疑题材影片《追凶者也》于2016年上映,精巧的叙事艺术是其吸引观众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叙事手法杂糅了回环往复式的非线性结构、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的相互转换、多元化叙事视点等多种元素,将叙事视点聚焦于三名底层小人物,通过三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追逃线索展现了一场错综复杂的追凶大戏。文章从叙事结构、叙事视点、细节与悬念的埋藏铺陈等角度对电影进行剖析。

一、回环式套层结构的叙事方式

回环式套层结构是以时间层面上的回环往复为基础、以多层叙事线索为动力的非线性叙事结构,不同于遵循着前后有序的时间线、有着因果性、连贯性、流畅性等特点的传统线性叙事,回环式套层结构将时间打乱重新进行排列组合,通过对同一事件不同角度的反复叙述,完善、补充、控制观众的所知信息,进而给观众带来新奇别样的视觉享受。

(一)《追凶者也》的回环式叙事结构

影片以一场凶杀案为开端,汽车修理店老板宋老二(刘烨饰)被冤枉为嫌疑人,其在之后的追凶、寻找真相之路上与无业青年王友全(段博文饰)、夜总会领班董小凤(张译饰)结识,三人陷入这场凶杀案背后的巨大网中,命运交织牵连。曹保平导演以宋老二追凶查案、自证清白的历程为主线,打乱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对故事进行有机排列重组,在时间方向上进行了三次回环,并从该时间段内当下叙事者的客观角度进行表达,展现了凶杀案阴影笼罩下的各个角色的心路历程,向观众逐步叙述凶杀案的前因后果。下文以凶杀案为时间基准进行分析。

第一次,时間向后回环到了凶杀案发生之后,警察调查后将曾与死者猫哥发生过矛盾的宋老二锁定为嫌疑人,因此通传了宋老二问话,此处也是宋老二追凶之路的开始,此时间段内的叙述者是宋老二。

第二次,时间向前回环到凶杀案过后,被宋老二认定为“真凶”的王友全骑着从凶杀现场顺来的摩托车被宋老二追捕,逃跑途中得知自己被冤为凶杀案的“真凶”后,他决定解释清楚并提供证据帮助宋老二查案,此时间段内的叙述者是王友全。

第三次,时间再次向前回环到了凶杀案发生之前,董小凤接了杀宋老二的单却误杀了猫哥,阴差阳错下被王友全顺走了放着自己西服等证据的摩托车,因此董小凤开始了重杀宋老二、拿回犯罪证据的跟踪之旅,此时间段内的叙述者是董小凤。

单从时间层面剖析,本片大部分篇幅的叙述结构大致如此,但导演不单单是利用时间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更是将时间回环与全知与限知视角相结合,使得影片结构更耐人寻味、值得推敲。

(二)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下的结构划分

全知视角下观众所知的信息是大于人物的,叙述者如同“天眼”一般处于故事上方,能看到人物所看不到的、知道人物所不知道的;限知视角下观众通过叙述者的所知所感来获取信息,观众所知的信息等于甚至小于人物。悬疑题材的电影如果一味地使用全知叙述,易使剧情乏味,失了神秘感,使观众对迷底的揭晓失去好奇心;如果仅依靠限知叙述,问题则更大,易导致人物关系混乱、剧情走向不清、观众理解困难等。纵观《追凶者也》全片呈现了由全知视角到限知视角再到全知视角的转换过程,全知留下悬念,限知交代信息,最后回归全知梳理架构。

另外,影片在叙事风格上也呈现出了时间碎片化与形式规整化的特点,看似相悖却出奇契合。因为故事发生在中国西南的边陲小镇,导演以五个极具云南当地特色的方言命名影片中的五个段落,且每一个方言的意义都与对应段落的内容表达有所呼应。

首先,全知视角下的开篇交代。影片开篇就是一场全知视角下的凶杀案现场,死者猫哥占据镜头画面的重要位置,一共不到2分钟的镜头奠定了影片的悬疑基调。同时,导演以这场凶杀案为中心串联起全片其他五个段落。

其次,限知视角下的聚焦深入。限知视角的优点是能够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一条线索上,从而实现对某一个焦点的深入描述,使影片的整体风格更加新颖独特[2]。初看似乎人物杂乱,但随着情节的深入,个个细节埋藏、层层悬念铺设,有着拨开云雾见天日的别样之美。影片从第3分钟至1小时30分钟左右的三段限知视角分别从宋老二、王友全和董小凤三个角色出发交代事件轮廓,同时塑造了三个色彩鲜明的底层人物,并展现三人的命运交织纠缠,通过他们的限知视角叙述设置悬念,共同完成故事的表达。

第一段,小标题“憨包”指代宋老二。此段通过宋老二的限知视角,交代了他被冤枉为嫌疑人后为了洗清嫌疑而作出的努力。宋老二发现王友全骑着属于死者猫哥的摩托车后追到了石头寨,观众在这段限知视角的引领下将怀疑目标锁定为王友全,同时导演也留下了诸多疑点,这里暂时略过,后面会进行具体剖析。

第二段,小标题“小烂屎”指代王友全。此段通过王友全的限知视角逐渐解开了观众前面对王友全的怀疑,他在得知自己被视为真凶后,决定帮助宋老二追凶,并拿出了凶案现场的重要物证:西服、钱包和一张宋老二的照片,将观众视线直指真凶所在地——维多利亚夜总会。

第三段,小标题“土贼”指代董小凤。通过凶杀案真凶——董小凤的限知视角,观众获得了与大量前情相关的信息,明晰了董小凤误杀猫哥、跟踪宋老二、逼问王友全等事件的前因后果。到这里观众可以结合前面从宋、王二人限知视角所得信息中的大量重复片段,对凶杀案前后事件进行组合。值得一提的是,此段中在王友全女友杨淑华(王子文饰)家楼下,董小凤因扔石头砸宋老二未果而准备跟踪宋老二时,不小心与王友全相撞,此处是影片中第一次正面展现董、宋、王三人处于同一空间内,为接下来全知视角的脉络梳理作了铺垫。

最后,全知视角下的串联梳理。导演在前面三段限知视角的叙述下相互铺垫、相互补充,展现了故事基本人物和架构,也留下了许多具有暗示性的疑点,以便在全知视角的梳理中进行补充完善。

所谓由点及面,在影片中指的是由限知视角到全知视角的转换。最后两个段落的小标题为“乱屁麻麻”和“鸡枞”。

在“乱屁麻麻”中,宋老二拿着枪和王友全提供的西服、照片等物证找到钱贵兴(王砚辉饰)当面对质,观众通过宋老二的几句话就能梳理清楚这场“误杀”事件的真相——猫哥是宋老二的替死鬼,宋老二才是董小凤、钱贵兴等人真正要杀的人。事件真相和杀人动机明晰后,宋老二得知董小凤绑了自己儿子宋涛(王云辉饰),便拿着枪胁迫钱贵兴赶去。此时,随着以董小凤和宋老二为代表的两大阵营各自挟持人质正式交锋,影片进入高潮。接下来就需要导演解决这场交锋了——钱贵兴被董小凤误杀,董小凤被警察击毙。

观众通过最后的“鸡枞”部分可知宋老二、宋涛、王友全等其他人各自安好,还算是大团圆的结局,这一部分也提升了影片表达内容的深度。至此,导演通过15分钟左右的全知视角叙述,交代了宋老二被钱贵兴等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的根本利益点,同时为观众串联起整个人物关系网,梳理了看似杂乱的故事脉络,解释了前三段已知结果的原因。

二、多元化叙事视点下的细节埋藏与悬念铺设

《追凶者也》在回环式套层叙事结构与全知、限制视角交替转换的基础之上,运用多元化的叙事视点给观众带来丰富的剧情,这种叙事方式的设计虽然对于初看者来说信息量有点大、剧情上理解起来有点云里雾里,但宋、王、董三个限知视角叙述中不断出现的相同或相似场景下不同角度的剧情展现,让观众将原本已经构建起的认知不断地被修改甚至被推翻重建,使观影过程中不断新增的疑点最终达成质变,让观众心中虽有隐隐的猜想却始终摸不着实质边界,这也许也是此片吸引观众的一大原因。正因如此,观众才会有跟随叙述者的脚步置身故事中解密探案的快感。

影片通过不同视点的转换,引领观众发现那些导演埋藏的细节,引导观众思考导演铺设的悬念,并在此过程中令观众对“凶手是谁”“真相如何”产生由猜疑到推翻、由转换怀疑目标到最终聚焦真相的心理活动。

此片对大部分观者来说,不是看一遍就可品出滋味的电影,片中埋藏的大量细节、悬念等值得细细探索、讨论,值得观众细细寻找、反复品味。例如,影片中几处有同一场景下、不同时空、不同叙事视角的细节埋藏,使影片的叙事风格展现出了新奇别样的悬疑魅力。

除了前面提到的在王友全女友——杨淑华家楼下,第一次正面展现宋、王、董三人同处同一空间内之外,我们仔细串联起三人的限知视角叙述之后会发现,在同一时间、空间内其实还有一个场景中三人也有一场没有实质性见面的交汇,这个地点就是大雨中的宋老二修车店。

按照线性时间顺序来梳理这段情节如下:董小凤在知道自己杀错人后,冒雨守在宋老二店外监视坐在店内的宋老二;骑着猫哥摩托车的王友全因回村途中偶遇大雨,进入宋老二修车店外的车棚下躲雨;此时宋老二并未察觉有人正在监视自己,正满心困于如何找到死者猫哥的摩托车进而自证清白,雨停之后,突然看见原本属于死者猫哥的摩托车被王友全骑走,瞬间追了出去。

这一连串原本可以顺理成章以线性叙事展现的情节被导演分成三部分并精心设计,使其在宋、王、董的视角叙述中碎片化呈现。原本平平无奇的情节通过叙事技巧的处理,就变成了导演埋藏在片中、能让观众寻找并拼凑出连贯剧情的三处重要细节,将叙事艺术的迷人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

衔接雨停之后,宋老二追着王友全的摩托车跑出去的剧情:董小凤为了再一次找机会杀宋老二,便骑摩托车跟踪,伺机而动。导演依旧从宋和董两人的视角出发,将这段情节分开展现,通过相似画面和同一参照物——钉子来制造悬念。

宋老二懷疑有人跟踪,便偷偷在地上撒了一把钉子(钉子是两个视角中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引起观众注意,进而使观众把相距近一小时的两个片段串联在一起的重要道具),在两个都以钉子为前景的摇镜头中,宋老二视角下有一辆摩托车因钉子摔倒,此处观众会产生“跟踪者是谁”的疑惑;而在后面董小凤的视角下,他紧随在摔倒的摩托车之后,也因钉子摔倒在路边,跟丢了宋老二,从而解开前面所留下的悬念。

接下来两组不同视角下的跟踪镜头中更是有几处设计精彩的细节对应。叙事者的视点、远近距离等因素决定了观众观察电影事件的立场[3]。

宋老二视角下,观众被带入宋老二这个被跟踪者的角色中,导演除了运用常见的视听手段营造紧张氛围外,还通过熙攘的行人、藏在人群里的跟踪身影、突兀响起并戛然而止的手机铃声、摇晃的门闩等设计,逐渐增强紧张感。而董小凤视角下的跟踪片段氛围则相对轻松,甚至展现出些许黑色幽默的成分,观众更多是站在董小凤身后的第三者,导演通过董小凤这个叙述者把跟踪者如何在宋老二身后利用墙壁、行人、稻草块做遮挡物,完美隐藏身形的过程展现给观众,董小凤突然响起、然后慌忙挂断的手机铃声以及慌乱下因躲进旁边木门里而导致门闩摇晃的细节也为观众解释了前面留下的悬念,使得此部分的悬疑色彩更加浓郁。从叙事结构上来看,导演先是通过宋老二的视点营造出惊险刺激的被跟踪氛围,增强电影的紧张感,再通过董小凤的视点揭晓跟踪者的身份,并通过镜头刻意强调的电话铃声、门闩响声等解密跟踪过程,使观众因前面跟踪片段产生的紧张感得到舒缓。

三、结语

《追凶者也》是目前国内悬疑类影片中将回环式套层结构、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的互相转换、多元化叙事视角有机结合的、为数不多的成功案例。曹保平导演在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的互相转换下,巧妙玩转时间的叙事方式令人眼前一亮,通过几个时间节点进行时间方向上的回环往复、重复叙述,让电影快节奏地不断输出新鲜信息,观众在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信息轰炸下,不得不始终紧密跟随影片的内部节奏头脑风暴。这既使故事节奏更紧凑、氛围更紧张刺激,又激发了观众对后续剧情的兴趣,而全知与限知视角的交叉转换也能让观众更客观地审视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解读每一条线索。这是一部值得反复观看的国内佳片,其叙事既汲取传统悬疑片的精华,又在形式与风格上做了创新与融合。

参考文献:

[1] 黄莉.多重视角的多元化电影叙事结构:《霸王别姬》、《英雄》叙事结构之分析[J].电影评介,2008(4):7-8.

[2] 赵瑾.多元化叙事视角的开拓与创新:以电影《暴裂无声》为例[J].视听,2020(6):91-92.

[3] 李正奥.《看不见的客人》的多元叙事视点[J].电影文学,2019(6):73-76.

作者简介 孔庆东,硕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冯晶,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猜你喜欢
叙事艺术叙事结构
《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及叙事艺术
《城南旧事》中叙事艺术的应用
论金朵儿儿童文学系列作品的叙事艺术
《哈利·波特》的魔幻叙事解析
贾樟柯电影叙事的板块结构分析
浅析《喜福会》的叙事结构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海边的卡夫卡》赏析
电影《明日边缘》叙事动力解读
《西厢记》与《春香传》的叙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