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补精神之“钙”述论

2021-04-15 00:36斯琴格日乐
中国西部 2021年3期
关键词: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理想

斯琴格日乐

“钙”是什么?通常意义上讲,钙是一种化学元素,对于人的生命而言,是人的骨质生长必需的物质。在精神层面,“钙”是一个人精神世界中的理想信念,是人精神世界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提到“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世界中的‘钙’”〔1〕。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和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一个人如果缺失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就可能浑浑噩噩、庸庸碌碌虚度一生,会在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2〕。当代青年大学生正处在变革的社会大背景下,多元社会思潮影响、多种文化冲击、多样利益诱惑、多变社会生活交织,使得一部分青年大学生在复杂变动的社会潮流中眼花缭乱、不知所措,有些青年大学生理想淡薄、信仰缺失,导致知识世界荒芜、精神世界“钙”的缺失。在新的时代境遇下,青年大学生为什么要补精神之“钙”、补什么样的精神之“钙”以及如何补精神之“钙”等,是研究青年思想无法回避的重要现实课题。

理想信念作为一个人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的精神之“钙”。一个人只有在精神之“钙”的滋养下,才能精神振奋、明确方向,才能在曲折的人生境遇中坚定信念,不断提升精神境界,塑造高尚的人格,创造出彩的人生;反之,就是理想信念缺失、迷失方向。青年大学生生长在新时代的和平环境下,沐浴着祖国改革开放的春风,感受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在理想信念的感知上总体是积极向上的,精神之“钙”是充足的,具有远大的理想和信念,期待在新的时代里放飞青春梦想。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部分青年大学生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真“钙”缺失、虚“钙”多元以及“钙”之错位的情况,这在一定意义上制约和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

一、青年大学生为什么要补精神之“钙”

1.青年大学生精神真“钙”缺失

精神之“钙”缺失是指部分青年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理想或者理想淡薄,信念不坚定,意志不坚强,在生活中随波逐流,行为上松松垮垮、疲疲沓沓,没有精气神,缺乏上进心,部分青年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落落寡合,特立独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学业上的“断乳”。诚然,能够考上大学的青年说明在中学时代的精神之“钙”是充分的,也就是说在中学时代他们一样有着美好的理想,一定也有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的志气和意志。那么,到了大学阶段部分学生为什么精神上缺“钙”呢?他们进入大学之后,在生活上、学业上由中学时代的父母和教师如影随形式的陪伴转变为独立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学时代对大学的神秘向往与大学单调的现实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使得部分青年大学生不仅出现了认知上的偏差,更出现了心理上的“断乳”。再加上缺乏监督和约束,思想上的松懈,行为上无人约束,情感上的荒芜,学业上的落差,使得他们在个人理想信念上产生了动摇,甚至发生了变异,日渐失去信心和希望。二是环境的落差。人是环境之人,人的成长与环境变化有着密切关系。同样,作为变革社会环境的每个人在其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尽管这一影响和制约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当今时代处在高度信息化、网络化、市场化的环境,置身于信息化、市场化和网络化环境里的青年大学生,就其生物学意义上而言已经成人,有着成人的身高、体重和体质,但是,就其心理学意义而言,却表现为心智的不成熟以及认知上的偏差。青年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面对复杂多样的大学校园生活,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感知的都令其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交往的尴尬、交流的困惑等在不同程度上阻碍或者阻隔着他们的前行,现实的“落魄”和复杂使得他们最终选择了虚拟的网络世界。网络是去身份、平等、自由、无拘无束的虚拟世界,弥合了现实世界的尴尬和困惑,陶醉于网络虚拟世界里的个体可以不顾面子、放弃尊严、“我的世界我做主”,这种方式可能使他们逃避现实生活世界的无奈和烦忧,最后使得他们越逃避越远离生活,越逃避越孤立于现实。

2.青年大学生精神虚“钙”多元

如果说青年大学生精神真“钙”缺失是没有理想信念或者先前有理想信念但到了大学后理想信念就淡薄甚至消失了,那么精神虚“钙”则是指部分青年大学生有理想信念,但是他们的理想信念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变动的和虚无的。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多元性表现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精神理想的复杂性。在生活理想层面,包括拜金主义理想、极端个人主义的理想、享乐主义的理想等;在职业理想层面,包括权力意志主义式理想、学院主义理想等;在精神理想层面,包括宗教信仰理想等。当然,上述划分主要是从宏观层面来进行界定的,在微观意义上拜金主义理想也可被称作一种职业理想,宗教信仰理想也可被看作是一种生活理想。无论哪一种理想,都很容易使拥有这些理想的青年大学生失去自己原有的人生信仰、人生价值标准和道德标准,很容易造成精神紊乱、行为失范,失去自主性和独立性,因而在人生价值实现上是虚无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的成长过程中不需要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精神理想,而在于理想之所以能成为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就在于理想的远大,在于它是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不仅源于现实而且超越现实;不仅是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更是社会前进的“航标灯”。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远大的理想应该而且只能是一元的,只有在一元理想的指引下,国家才能汇心聚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向着理想一步步推进,才能在伟大的实践中让理想变为现实。“有利就想”的拜金主义理想、“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极端个人主义理想、“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享乐主义理想、“有权就好”的权力意志主义式理想以及“虔诚顶礼膜拜”的宗教信仰理想等,不仅与我国社会的主流发展趋势相违背,更与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相抵触,这些不但不是一种科学的远大理想,而且是一种虚无的理想主义,有着极大的危害性,必须予以警惕。

3.青年大学生精神之“钙”错位

精神之“钙”错位就是指一些青年大学生有理想,但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因认知和行为偏差使得理想的精神之“钙”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这种情况具体表现为:一是用理想否定现实。一些青年大学生在实现理想过程中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于是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对社会现实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整日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以揭露时弊为快,以暴露社会阴暗为荣,成为社会发展的批评者、批判者和揭弊者,久而久之可能成为国内外一些反华势力的“急先锋”。二是用现实否定理想。一些青年大学生当自身的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认为理想很遥远,实现理想很困难。他们片面认为,人是现实之人,做人就应该“现实”一点,于是便安于现状,善于同流合污,善于左右逢源,进而陷入“好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三是用个人理想否定社会理想。现实中,一部分青年大学生认为社会理想太远大、太宏观,人的生命如此短暂,不如着眼于个人生活和职业的追求,于是他们在行为上着眼于眼前个人的得失,醉心于自己的生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因此,当他们自身发展遭遇困境的时候,往往就会发出“生活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的感慨。

二、青年大学生补什么样的精神之“钙”

1.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之“钙”

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3〕。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目的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4〕。170年以来,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由科学理论转变为社会实践。迄今为止,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哪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它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思想,并永葆青春活力,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感召和指引下,马克思主义一进入中国就引发了中华文明的深刻变革,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成为指引中国共产党不断战胜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支柱。

邓小平同志在回顾党的奋斗历史时说:“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5〕。他还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6〕。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讲道:“马克思主义不仅改变了世界,而且也深刻改变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7〕。历史同样也证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8〕。任何意义上背离或者放弃马克思主义,都会使我们失去灵魂、失去方向。

青年大学生能否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重任,能否接好民族复兴大业的班,最重要的是对马克思主义有无坚定的信仰,最重要的是能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指引人生前进的道路和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讲,青年大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补足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之“钙”,才能在今天错综复杂的世界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才能激发起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努力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成为新时代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2.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钙”

理想信念不仅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精神之“钙”,也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力前行的精神动力。当前,中国人民的近期理想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也是现阶段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一共同理想的确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历经千辛万苦和无数挫折、屈辱、磨难得来的。1840年鸦片战争后,面对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建国方案,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下又一个一个破灭了。正当中国人民在失败和挫折中徘徊之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和7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于1956年正式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标志着中国人民彻底站立起来了。历史用无数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当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并非意味着中国开始繁荣富强,中国能否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通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逐渐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开始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迈进。在今天的世界舞台上,中国正以昂扬阔步的姿态逐步迈入世界舞台的中央,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指引,在未来的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征程上,同样也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指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愿望和要求,昭示了新时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国的未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人民凝心聚力的精神支柱和发展动力,具有巨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无论哪个阶层、哪个群体的中国人,都应该认可和接受这一事关人民利益和发展愿望的共同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青年大学生是时代的“弄潮儿”,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急先锋”,理应在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征程上担当重任,与时代同步。青年大学生应坦然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困难,敢于同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做斗争,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学习者、传播者和实践者。

3.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之“钙”

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源于现实,而且超越现实。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问题,有助于青年大学生客观把握我国社会发展形势,理性对待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更好地确立自身的人生取向,为其未来发展提供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青年大学生要想放飞青春梦想,就必须放眼未来,胸怀世界,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公正的世界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奋斗。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实现按需分配、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用十分形象的方式描述了共产主义社会,他们写道:“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和批判者”〔9〕。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不需要渔夫和猎人的社会,而应该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

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在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复兴民族大业的征程中,一些党员干部也包括一些青年大学生共产主义理想缺失、信念动摇,认为“共产主义虚无缥缈”,不切实际。于是,曾一度谈论共产主义理想的人少了,讲究现实的人多了;坚持共产主义信念的人少了,信奉“金钱至上”的人多了。由于理想信念的动摇,贪污腐化、贪图安逸、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风气日渐抬头,严重地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一些人认为共产主义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甚至是望都望不到、看都看不见的,是虚无缥缈的。这就涉及是唯物史观还是唯心史观的世界观问题。我们一些同志之所以理想渺茫、信仰动摇,根本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10〕。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青年大学生要想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必须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放眼中国现代化的伟大事业,补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之“钙”,在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上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并为之努力奋斗。

三、青年大学生如何补足精神之“钙”

1.在学习科学理论中补足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11〕。针对当前部分青年大学生精神真“钙”缺失、虚“钙”多元以及“钙”之错位的现状,要引导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一个清醒而正确的认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是生硬的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不是刻板的说教,而是科学的真理;不是失灵论,而是实践论;不仅是世界观,更是方法论。因此,我们要引导青年大学生在学懂、弄通、真信中,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答现实中的难题,扫除前进过程中的思想障碍。因为,在理想信念的教育中,“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12〕。

青年大学生不仅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要确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理想是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共同奋斗的结果,也是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正确引导青年大学生认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平凡历程,正确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正确认识中国因特殊国情所走的特色道路绝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的背离,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不断增强青年大学生的“四个自信”。

补足青年大学生的精神之“钙”,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通过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共产主义理想不是乌托邦,而是建立在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充分认识到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充满曲折的过程。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13〕。

科学理论教育实践表明,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因此,在对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教育者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系统研究,不断加深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要通过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增强科学理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以此吸引和增强他们对理想信念问题的认识,不断补足他们的精神之“钙”,为他们成为未来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强心固魂。

2.在迎接时代挑战中筑牢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钙”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广泛应用,对于人们的理想信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如何在复杂多样的信息流面前补足青年大学生的精神之“钙”,离不开技术变革的关照。在新的时代里,每一个理想信念的确立者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被动接受者,而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信息解构者和建构者。与老一辈相比,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没有经历过腥风血雨的战争洗礼,也没有经历过上山下乡式的政治运动,他们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物质上相对富足,生活上无忧无虑,他们感知的是技术变革下的新事物和新世界。简单的生活和涉世不深的阅历使得一些青年大学生精神世界荒芜,精神之“钙”缺失。因此,要想在青年大学生身上熔铸高尚的精神之“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动习得和灌输说教就可以实现的,而是要寻求新的教育方式,采取新的教育方法。

青年大学生正值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富于挑战、敢于创新的成长阶段。面对时代发展中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一味地逃避和被动地适应不仅不能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反而使自己孤立于时代之外,最终丧失确立远大理想信念的勇气。这就要求青年大学生必须敢作敢为,敢于直面时代的诸多挑战,通过理论学习破解认知上的困惑,通过理性思考直面生活境遇中的社会问题,通过反思质疑去消解诸多社会思潮的影响,逐步消除理想信仰塑造中的不良思想和思潮,以积极、健康和理性的心态夯实理论基础,筑牢理论基石,逐渐补足精神领域的理想信念之“钙”。

当然,作为心智上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年大学生,其理想信念的构筑不仅需要青年大学生自身的努力提升,更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教师是青年大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者、见证者,应该积极适应时代的变化,不断转换对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要在适应网络技术发展和不断更新的时代境遇中,把理想信念教育与网络技术相结合,传统教育媒介与新媒介相衔接。一方面,要推进全媒体视域的课堂教育,使科学理论通过立体化、数字化、平面化、影视化的多媒体呈现出来,让青年大学生感受到理想信念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就在自己身边,跳一跳够得着,努努力赶得上,发发功摸得着。另一方面,要构建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理想信念教育平台,充分借助青年大学生常常涉足的贴吧、QQ、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以平和朴实的清新话语回应青年大学生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疑虑和困惑,及时澄清网络舆论场域中的极端话语、不良思想、不当思潮和错误言论,合理引导公共舆论。主动、及时发布反映社会正能量的先进事迹、先进人物和先进思想,以“先进”引领青年大学生精神成长。

3.在参与社会实践中夯实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钙”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要义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在于“改造世界”。同样,作为理想信念精神之“钙”的获得不仅需要对科学理论的认知认同,更需要在社会实践中感知和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讲,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夯实,与青年大学生个体所从事的学习、工作紧密相连。青年大学生只有立足于学业,孜孜不倦地学习科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并把科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相融通,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相协调,不畏艰难、敢于奉献、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用勤劳双手创造出彩的人生,才会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理想人生的美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是永恒的道理。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只说不做,眼高手低。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都要严谨务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苦干实干。广大青年要努力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我在长期工作中最深切的体会就是: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14〕。广大青年大学生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广大青年大学生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因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也是一种幸福。

猜你喜欢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理想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