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三个“从来不代表”的深层解析

2021-04-15 01:31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重要论述的研究课题组
大庆社会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利益集团执政党政党

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重要论述的研究课题组

(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6;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6)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1],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人民分割对立的任何图谋都是绝不会得逞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三个“从来不代表”的崭新论断,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百年的历程中对“是谁”“为谁”“如何”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深刻回答。

一、中国共产党的本质规定性是三个“从来不代表”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最本质的规定性在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属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 中指出:“共产党人同全体无产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2]44。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无民族差别的整个无产阶级的共同利益,并始终代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前进方向。在实践上,共产党人是工人政党中行动“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上,是无产阶级群众中的最具理论自觉和先进性的分子,“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因此,共产党人能站在时代最前沿,引领革命前进方向。共产党人的首要任务是代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远大理想是完成“人类社会最后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3]105。

中国共产党是完全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建党原则创建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孕育了一批坚定具备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先进分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早期组织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干部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和李大钊认识到,要改变中国,必须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把无产阶级“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4]312,建立一个中国自己的“无产阶级政党”“使其充当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5]。1920年11月,在《共产党宣言》建党原则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拟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就是要按照共产主义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6]。1921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明确提出“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等,明确提出组织工人、农民和士兵进行社会革命。中共一大的纲领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就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坚定的奋斗目标,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在试尽各种救亡图存的方案后,终于迎来了真正代表他们利益的革命政党和属于中国的正确发展方向。

三个从来不被代表的群体都是与中国共产党本质规定性南辕北辙、严重冲突的群体。利益集团是由具有共同的政治、统治、社会目标的社会成员,基于共同利益要求而组成的社会团体。权势团体则是指拥有权柄势力的群体。特权阶层又称自由权阶层,指主体针对一些客体可以采取主观任意的行为。“三个群体”之间具有内在的相互倚重、依附、渗透和利用的本能,以攫取绝对利益为目的。他们会基于利益所需“‘围猎’和绑架领导干部”,会与民争利,损害公平正义,撕裂党与人民的血脉关系,进而透空执政党的民意基础。本质上看,“三个群体”奉行利益、特权至上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尊崇的是唯利是图、个人至上的资产阶级人生观,严重违背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立场和原则,违反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曾对于这类群体多次指出要“坚决防止”其形成,“坚决防范”其活动,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

二、永葆初心和使命是保证三个“从来不代表”的内在动力

“三个群体”天生具有腐蚀、破坏清朗政治环境,绑架执政党的本能。放眼世界,前车之鉴比比皆是。以美国为例,利益集团与政治集团、权势集团深度捆绑,通过斥重金进行政治游说,影响国家人事安排、政策法律等的制定实施,这已经是公开化、普遍化的美国现象。根据美国捐献数据库Opensecrets的统计,2019年利益集团用于游说开销的费用暴涨至35.1亿美元,是2000年游说总费用的2.25倍。与此相对应,无力募资和游说的中下层民众、弱势群体,其利益则被严重碾压和漠视。资本主义制度资本至上的本性决定了其政府的服务对象不是广大普通民众。恩格斯在 《〈法兰西内战〉1891年版导言》 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根髓,“政治家们”成为国民中“特殊的”“更加有权势的部分”“轮流执政的两大政党中的每一个政党”,又是由这样一些人操纵的,这些人把政治变成一种生意,拿联邦国会和各州议会的议席来投机牟利,或是以替本党鼓动为生,在本党胜利后取得职位作为报酬[4]110。这段描述资本对政治的投机和绑架,政治对金主的回馈与反哺的画面可谓入木三分、淋漓尽致。资本至上的制度下,金钱、权势、利益、政治……互相纠缠渗透,形成了占绝大多数的中底层民众挣不脱又逃不掉的网。

在复杂国际环境和市场经济下,执政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人民性来自“三个群体”的挑战。市场经济以价值规律支配为主,遵循平等、自主、竞争等运行原则,有效地配置资源,极大地刺激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正如马克思在 《共产党宣言》 中所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2]36同时也要看到,市场经济本身是一柄双刃剑,在其调节配置资源的优势背后,也自带调节范围局限性、调节信息滞后性、调节过程盲目性等缺陷,会引起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破坏。当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生成独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式后,市场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具有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以共同富裕为最终目的等特性。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属性对其自身缺陷有较好的克服和规制作用。但是也要看到,资本在市场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会本能地具有挣脱监管,规避法治的趋向。

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最大执政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7]。中国共产党诞生至今,始终以“三为三谋”作为初心和使命,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8]。这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具有最根本的区别——人民性。这一特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与特定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之间是水火不容、相互对立的关系,如若代表了“三个群体”的利益,党将背叛了自己,背叛了人民,亦无法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自我革命是确保三个“从来不代表”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指出,要坚决防范和打击“三个群体”的形成和存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从50多个党员发展到今天拥有9500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执政党,一路上历尽千辛而不倒,艰苦卓绝摧不垮,正是得益于不断自我革命的重要法宝。一个志在千秋,理想宏大的政党,也一定需要用自我革命的利刃去腐生肌、革故鼎新、永葆朝气。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如果共产党人有了私心私利,就必然会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其结果就是初心殆尽、使命尽失,党将不党,国将不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人类社会最伟大的社会革命的理想也将前功尽弃、毁于一旦。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及利益集团的时候深刻指出,决不允许党内出现或“存在形形色色的政治利益集团”,也不允许存在“党内同党外相互勾结、权钱交易的政治利益集团”。论及权势群体,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人民大众不仅是历史的主人,更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是一切权力的主体!中国共产党则是全心全意服务于这一权力主体。论及特权阶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1月11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曾以苏联解体的案例警示广大领导干部。他指出,苏联解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苏联共产党脱离了人民,成为一个只维护自身利益的特权官僚集团。因此,红旗落地、国家解体也必然在逻辑之中。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如何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和人民性?如何战胜“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答案是惟有自我革命。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不遗余力地加强党的建设,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自我革命,以坚定决绝的态度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深度触及利益关系和深层次矛盾,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竭力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就是为了同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透支党的人民性的诸多问题作斗争,以坚决之态度彻底“清除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9]39,排除可能出现的潜在隐患,消除已经出现的突出问题。通过革命之手段,“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9]43,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始终成为走在时代最前列,深得人民拥护,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永远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清晰地表明,“党的自我革命是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内生动力,是确保执政党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的重要法宝”[3]115。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标识。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锤炼而愈发朝气蓬勃,其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解决好所面临的风险、挑战和考验,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为全国人民的定海神针。

猜你喜欢
利益集团执政党政党
浅析美国利益集团发展及其影响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公共选择与法律——利益集团理论述评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美国利益集团初探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
关于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