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大学生网络语言解读

2021-04-15 01:41何天雄
当代青年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新词社交思想

何天雄

(华东理工大学档案馆)

当前,“00后”千禧一代正式迈入大学校园,随之而来的是让老师、家长难以理解的“00后”专属摩斯密码,诸如“dbq”“ssfd”“zqsg”“cgx”“nbcs”“扩约基”“大猪蹄子”“基操勿6”等这些被“00后”发明出来的网络新词,成为“00后”线上交流的常用语言,网称“00后”黑话。[1]“00后”网络造词热已逐渐成为当下不容忽视的网络流行文化现象,解读这一青年亚文化现象,剖析其背后的生成逻辑,进而探讨教育对策,对把握好新时代下“00后”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打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移动互联网+圈群文化”影响下的造词狂欢表征解读

作为移动互联网原住民一代,“00后”大学生受圈群文化的影响,更热衷于创造和使用网络新词来代替传统语言,形成新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当前,“00后”大学生网络新词有缩写类日常交流新词、特殊含义专属名词类、圈群文化下的网络新词等类型。

(一)缩写类日常交流新词

受互联网发展的影响,“00后”更追求速度与效率,他们运用输入法的“固化造词”功能,创造性地发明了各种缩写类的日常交流网络新词,这些被发明出来的固定用语,在一部分“00后”中已经成为常用的网络语言。比如拼音缩写类,用汉语拼音的缩写来代替相应的汉语词汇。简单的有:“dbq”指对不起,“pyq”指朋友圈、“xswl”指笑死我了、“zqsg”指真情实感、“ssfd”指瑟瑟发抖;高阶的有:“nss”字面翻译的意思是暖说说,实际则是指网友之间互相帮忙点赞、互评,从而增进线上感情;“ysl”字面意思是硬实力,实指一个人有真正的能力。如英文缩写类,指用英文短语的单词字母缩写来表述含义。“nbcs”是英文nobody cares的缩写,指没人关心;“jomo”翻译为joy of missing out,意思是错过也是一种美好,表达了部分“00后”一种佛系的态度。如粤语、日语缩写类,“yjgj”是粤语“有句讲句”的缩写,指实话实说;“ky”是从日语“空気が読めない”的发音“kuuki ga yomenai”首字母而来,字面意思是“不会读取空气”,实指那些不会把握气氛、不懂察言观色的人。比如英文+拼音混搭缩写类,“rnb”指真厉害、“rxl”指真心累、“rwy”指真无语、“bbl”指求求了。比如数字缩写类,“271”指爱奇艺,“290”形容一个人愚蠢、无知。又如动宾缩写类,由动词+名词组合,通过巧妙的缩写形成新词,引申表达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含义。“扩列”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扩充列表”,实则是“加好友”的另一种说法,对于那些加了好友却从不互动聊天的“僵友”,“扩列”便延伸出来了“躺列”,顾名思义,即为静静地躺在好友列表中。

(二)特殊含义专属名词类

“00后”有着强烈的自我表达意愿,且表达方式更为多样化、个性化和自主化,他们创造出一系列具有特定使用场景和特殊含义的“00后”专属名词,这些专属名词因其生动、形象且富有表现力、感染力,深受“00后”喜爱。“00后”专属名词依据其造词方式、形式特征、表达意义等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1)指代型。创新性地将原本描述一件事物的词语拿来指代另一件事物,类似于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指代抽象、不易表达的事物。例如,“欧洲人”用来指代那些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的人,相反,“非洲人”指代运气最差的那个人;“走花路”指一路走红、一直受欢迎,而“糊”则代表走下坡路、过气的意思。(2)引申型。一个词由字面上的原义通过联想引申出来一个新的更为深远且丰富的含义。例如,“买橘子”一词出处是短篇散文《背影》一文中描述到作者父亲对其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00后”将“买橘子”引申出来暗指“我是你爸爸”,用来夸赞别人优秀的同时,也占了别人便宜,这个词通常会在热门评论的回复中出现,如“你就站在冠军的位置上我去帮你买几个橘子”,称赞别人的同时,还不忘占点便宜:我是冠军父亲。(3)生造型。生造型的网络流行词汇通常来源于“00后”常用的生活场景,没有出处或来源,完全在“00后”的网络世界中生造出来,是“00后”一代的“专属密码”。例如,“黑界”一词泛指“00后”在QQ里模拟出一个类似成年人的世界,大家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发展并形成无数个家族,大家可以在里面交朋友、拜师傅,扩大自己的交际圈。

(三)圈群文化下的网络新词

基于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和社交需求,“00后”大学生组建各式各样的网络交友圈子,形成庞大的网络圈群文化。“00后”网络新词最早从“饭圈”中诞生,进而衍生到二次元、游戏直播等领域,从而催生出各种垂直于兴趣圈层里的独特表达方式。自带“一点就着的炸药包体质”“饭圈”,几句无心的话或许就会引发几家“饭圈”群的网络口水大战,因此,“饭圈”群自然成为各种网络新词的诞生地,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些新词产生。例如,2018年度热词“skr”出自某明星在综艺节目《中国新说唱》中带火的口头禅,相当于中文里赞的意思,后被粉丝制作成各种表情包,谐音“si ge”,如“热skr人了”“你真skr小机灵鬼儿”。二次元原指二维的平面空间,后来慢慢延伸为动漫综合交流领域的平面活动,二次元圈子就是动画、漫画迷的圈子。二次元圈群内同样有许多行话,懂的人立马就可以把说行话的人识别为自己人。例如,“语C”一词最早由二次元衍生而来,在“00后”二次元圈内格外流行,字面解释就是语言cosplay,即语言角色扮演。部分“00后”利用网络创建众多虚拟精神世界,利用文字进行角色演绎,扩大交友范围。除了以上“饭圈”和二次元圈之外,“00后”还发明了许多其他类型的圈群新词,比如,网络电竞游戏圈中“欧皇”“氪金”“天秀”“SAN值”等游戏玩家术语,健身圈中“大肌霸”“磕粉”“莱维贝贝”等健友行话,说唱圈中“向O.G低头”“ On The Mic” “AKA” “Swag”等RAP语言,以及鞋圈中“屠龙刀”“口贩子”等鞋友用语。这些圈群新词可以使圈内玩家快速辨认目标对象,并且给目标对象带来亲切感和认同感,从而促进圈内玩家的深层次交流。

二、个性彰显、圈群文化和社交平台三维因素胶合的生成逻辑

网络新词的不断产生彰显出“00后”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的群体特征,在充分了解网络新词的基础之上,有必要进一步探究网络新词的生成逻辑。从总体上看,网络新词的生成与“00后”标新立异的个性化彰显、网络圈群的不断兴起,以及社交平台的迅猛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00后”大学生标新立异的个性化彰显是网络新词生成的内在驱动

“00后”成长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和平年代,他们的物质生活较“80后”和“90后”有了巨大的提升。作为“421”家庭模式下的“独生二代”,他们受到家庭成员更多的关爱,他们不需要像“80后”或“90后”那样与兄弟姐妹争抢爱和资源。这种衣食无忧、充满关爱的成长环境使得“00后”更加追求个性化的价值,他们反对统一标准,反对守旧模式,敢于质疑权威,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自我个体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实现,喜欢用标新立异的言谈举止来显示自身的与众不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1999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开展的“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数据对比显示,“00后”比“90后”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认为,幸福主要来自“有温暖的家”(59.4%),对于“我会为班级或学校的荣誉放弃个人愿望”“为社会作贡献”等观点,“00后”的认同度均比“90后”下降不少,可见“00后”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希望获得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2]2018年《腾讯“00后”研究报告》的大数据显示,72%的“00后”认为,相比消费和事业,个人在某领域的深刻见解和成果更能代表自己,这同样凸显了“00后”强烈的个性表达欲望。[3]在网络流行语俨然成为互联网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下,个性张扬、追求快捷的“00后”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化符号,他们在日常的网络生活中不断制造出各种标新立异且具有时尚之风的网络新词,在营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化空间中,尽情地表现自我、彰显个性。美国著名学者玛格丽特·米德所撰写的《代沟》一书为“80后”“90后”和“00后”之间的代际差异研究提供了经典思路,她把文化的传承历史划分为三种类型:前喻文化、互喻文化和后喻文化。过去的年轻人只有通过年长者权威性的认可才能实现自我认同,这是前喻文化的表现;如今,随着互联网文化的高速发展,“00后”获取知识与经验的方式较“80后”“90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通过移动互联网便能完成自我启蒙和自我实现,于是,他们不再迷信于权威,希望在网络文化传播中创建独具个性的专属密码,文化传承已悄然进入后喻时代。

(二)不断兴起的网络圈群是网络新词成长的培育土壤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00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发生深刻的改变。相较于出生在现实社交的“80后”,或是出生在现实与网络社交交错重叠的“90后”,“00后”是更偏向于伴随着网络社交成长起来的一代。“00后”在网络生活中的“扩列”交友需求旺盛,他们喜欢结识“半熟人”或“同好”,喜欢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网络上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而建立起以趣缘为导向的网络圈群。2017年10月,美图旗下的社交产品“闪聊”发布《“00后”移动社交行为分析报告》,调查数据显示,“00后”有40%的社交诉求集中于“扩列”,网络使“00后”更便捷地寻找并结识到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朋友,谈论游戏、动漫、追剧、二次元等兴趣的圈层交友占40%,每个“00后”至少都会有两个兴趣圈子。沟通讲究属性,当下每个网络圈群都会有属于自己圈群内的“暗语”。比如,一些以拼音字母缩写为主的网络新词最早起源于“饭圈”,主要为了防止在圈内讨论明星娱乐八卦时涉及一些敏感词汇而被社交媒体屏蔽,而经过“00后”改造过的暗语则更具隐蔽性。此外,产生于网络圈群内的专业术语可以帮助“00后”在圈子内迅速识别“自己人”,有效过滤掉“圈外人”,从而使圈群内部交流更具私密性和专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圈内暗语仍会被保留在圈层以内,而有一部分暗语则会从圈内外溢到圈外,这些暗语最终能否成为网络流行词汇,最终还要取决于大众对特定暗语的接受程度,以及普及程度。不可否认,网络新词从圈内暗语到圈外网络语言、社会语言再到全民共同语的转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网络传播速度的加快,转变所需的时间也在缩短。比如,稍早前的“给力”“雷人”“宅男”等网络热词,起初就来源二次元动漫圈,进而逐步走入大众视野,现已被收录于《现代汉语词典》。美国学者弗雷德·罗杰斯曾在1962年提出一个著名的传播学理论——创新扩散曲线,他指出:“一个产品被大众接受,就必然需要从那些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人群开始,逐步传播扩散其影响。”“00后”的网络新词始于年轻人小众的网络圈群文化,继而通过网络传播最终成为网络流行语,这也从客观事实上印证了弗雷德·罗杰斯的创新扩散曲线观点。

(三)迅猛发展的社交平台是网络新词扩散的传播媒介

传播媒介是信息传播的渠道,“00后”网络新词的广泛传播离不开传播媒介,传播媒介的发达程度也决定着“00后”网络新词传播的速度、范围和效率。美国传播学家马克·波斯特曾指出,电子媒介现已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伴随着媒介对社会生活的普遍深入,大众的社交方式将会得到重新建构。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媒介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各类集互动性、娱乐性、商业性于一体的新兴网络型传媒不断发展壮大,移动媒介终端成为网络话语传播的新引擎,“00后”的网络新词也得以通过各类传播平台和渠道以独特的扩散方式迅速传播开来。

1.以LOFTER、贴吧为主的网络链式传播

目前,一些社交论坛类平台如LOFTER、百度贴吧、知乎、果壳、豆瓣、天涯等都拥有庞大的在线用户,这些数以万计的用户不仅仅是内容接收者,更多扮演的是内容传播者角色。当一个具有生命力的网络新词产生之后,先通过一次传播打动个人用户,继而通过熟人互动实现二次传播,再借助情感共鸣与嫁接热点方式增强传播力,最后形成爆炸性的链式传播规模,“00后”的网络新词从而轻松实现了基于社交论坛平台的链式互动传播。

2.依托实时互动“弹幕”语言的聚合共振传播

“弹幕”是指在播放媒介上网友们所编辑发出的评论性字幕,由于大量、密集的字幕不断在屏幕中穿行飞过,如同子弹一样,因此被称为“弹幕”。当下,在“00后”中所流行的各类视频、直播、游戏类社交网络平台如B站(bilibili视频网站)、抖音、斗鱼、王者荣耀等都开发了“弹幕”功能,“00后”的网络新词以“弹幕”的形式由静态走向动态,由单一走向复合,由延迟走向实时,在短时间内迅速聚合、共振和扩散。

3.以QQ社区为主的虚拟圈群化传播

腾讯手机QQ于2014年推出一款基于兴趣的公开主题社区产品,在QQ平台上打造一个以兴趣聚合的社交生态系统,简称“兴趣部落”。“00后”通过“兴趣部落”迅速找到与自己拥有共同兴趣标签的网友,从而形成庞大的虚拟圈群。当他们在圈群内交流讨论、互动沟通时,各类网络新词也自然而然地以虚拟社会人际关系的方式实现网状虚拟圈群化传播。

三、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00后”大学生网络新词逐步从小众文化走向大众视线,其对高校校园文化产生的影响是深刻的。针对“00后”独特的亚文化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高度重视,积极拓展教育思路,优化教育策略,从防、教、变三方面主动入手,有效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一)积极预防“00后”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

网络新词已逐渐成为青年亚文化的典型代表,在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效应,这无疑会给“00后”大学生群体的网络生活带来风险和隐患。首先,一些娱乐化、低俗化的网络新词正在吞噬当代大学生的理性思维。“00后”大学生涉世不深,“三观”尚未定型,在面对一些非理性、低俗化网络新词时,出于博眼球的心态,往往会盲目跟风、随意滥用。负面词汇通过网络广场效应被无限放大,如同雾霾一般污浊网络空间,大学生在这种日益粗俗、肤浅、单一化的语言环境下逐渐丧失理性思维和判断的能力。其次,一些网络新词所折射出的颓废、自嘲、无奈等消极思想影响大学生群体的整体社会心态,消解大学生的精神意志品质。当代大学生社会心态极易受到群体情绪的感染,一些网络新词反映了部分大学生不求上进、得过且过、麻木不仁的消极思想状况,这种消极之风通过网络不断蔓延,负向消解当代大学生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主流精神价值。再次,一些网络新词背后所暗藏的“软色情”给大学生群体网络社交带来潜在的风险和隐患。网络社交的匿名性、虚拟性和私密性,往往给一些情色暴力文化以生存空间,如二次元文化里的“萝莉控”“女仆装”“妹控”“幼女”等词汇明显带有性暗示,而一些“00后”圈子里所流行的“文爱”“语C”“磕炮”“K友”“连麦”“语诱”等更是充斥着网络“软色情”,不仅误导大学生对“性”的认识,而且对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带来不利影响。最后,网络新词在虚拟网络世界的泛化使用严重影响“00后”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实际表达能力。一些网络新词违反汉语的表达规范,存在句式杂糅、用法随意等严重问题,如“话废弧长”“基操勿6”“大猪蹄子”等。当这些网络新词逐渐代替传统词汇,成为网络社交中的常用表达语言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传统汉语的语言表达规范,深刻影响着“00后”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造成一些大学生线上口若悬河、线下沉默寡言的现象。

(二)加强“00后”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

网络新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0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心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引领和支撑,促进“00后”大学生网络新词的健康发展。首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新词。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识网络新词存在的合理性。“00后”大学生所创造、传播的各类网络新词能够从圈子里流行起来,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这是语言发展的自身规律和历史必然。语言文字的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00后”思想活跃,追求个性,他们创造的高度浓缩、简单易懂的网络新词,必然会经过语言进化机制的考验,优胜劣汰,最终由历史作出选择。另一方面,也应当引导学生正视网络新词的负面效应。一些网络新词在创作、传播过程中充满随意性,错字丛生,语法、语意混乱,一些网络新词所表达的内容不健康,充斥着庸俗、低俗、媚俗元素,有的甚至暗含淫秽、暴力、色情等信息,对“00后”大学生“三观”的形成产生了不良影响。其次,指导学生合理、规范地使用网络新词。一是要宣传法治精神,通过普及网络法律法规,增强大学生线上法律意识,让大学生知晓网络言论同样具有自由边界和法律底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以及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二是要重视网络语言文明建设,倡导网络文明新风,弘扬社会正气,鼓励学生积极使用向上向善、富有正能量的网络新词,坚决抵制不健康、不文明的网络用语,营造出良好的网络语言生态环境。三是要指导学生把握好流行与传统之间的关系,不滥用、泛用网络新词,提前对网络新词进行鉴别和判断,果断摒弃那些为追求流行而强行拼装、肢解传统语言而改造出的新词,养成良好、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习惯。最后,开导学生理性创作网络新词。当下,在面对各种良莠不齐、褒贬不一的网络新词时,大学生不应选择接受或盲目跟从,而应当以主人翁的姿态,实时关注网络新词的发展变化,积极参与到网络新词的创作中去,成为新兴网络新词创造的主力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文化素养,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元素融入创作过程中,从而创造出更多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的优秀网络新词,不断繁荣校园网络文化。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

话语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的外在表达形式,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高度重视话语体系建设,主动适应青年群体话语转变特点,学会运用大学生的语言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吸收、利用“00后”大学生网络新词的积极因素,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表达体系。首先,在内容建设方面,应注重鲜活性和个体差异性。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贴近流行,紧跟潮流,主动吸收青年流行文化中的有益元素,根据社会发展不断更新教育内容,用鲜活的教育内容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鲜明的时代气息,将思想政治教育中宏观抽象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通过鲜活案例的描述转变成为简单易记的生动道理[4];另一方面,针对当前“0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需求多样化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避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建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选择适合学生不同个性发展特点的“一生一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刻板的“填鸭式教育”转变为符合大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私人订制”服务。其次,在表达方式方面,应提倡互动式和生活化。如今以弹幕社区、二次元空间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受到“00后”大学生的青睐,其优势在于将信息传播由传统单向传递方式转变成网状多点互动模式,每个社区成员都平等地享有信息推送、接受、评论的权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表达也应当及时从传统单向“漫灌”向双向互动循环转变,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平等、和谐的话语环境。此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要避免空洞说教,留给学生“不接地气”的负面印象,应当借着“00后”网络新词“顺藤摸瓜”,去寻找、捕捉学生所热爱的生活元素,坚持运用生活化的表达方式,悄无声息地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去,及时回应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困惑,将刻板、生硬的传统说教转变为有温度、有生活气息的思想政治故事。最后,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可探索“全员式”和“朋辈式”的创新发展模式。所谓“全员式”,就是要建立大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不单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或党团干部的工作,而应当是全体教师的神圣职责,每一位专业教师都应当积极贯彻落实“课程思想政治”的新理念,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专员”转向“全员”。[5]所谓“朋辈式”,就是要发现、吸收、培养一批大学生群体中的意见领袖、网络大V,让其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中,用学生之间“原汁原味”的话语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从而更有效地影响和感染学生,以实现润物无声的朋辈式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新词社交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思想与“剑”
社交距离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微群新词》选刊之十四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小议网络新词“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