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化视域下“剧本杀”的兴起与发展趋势

2021-04-15 01:41燕道成刘世博
当代青年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线下青少年游戏

燕道成 刘世博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剧本杀”源于19世纪英国的“谋杀之谜”,是一款以真人角色扮演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解谜游戏。2016年,明星推理真人秀《明星大侦探》热播,这款解谜游戏逐渐“走红”,激起了广大青少年和桌游爱好者的极大热情。在“剧本杀”的游戏过程中,各玩家以写手所著剧本为核心,由游戏主持人DM(以下简称DM)引导,通常会有1~2名玩家在其他玩家不知情的状况下扮演凶手,而其他玩家则需要在仔细研读剧本后进行多轮搜证、讨论和推理,破解凶手的作案手法和动机,最终参与投票并选出凶手。随后,游戏进入复盘环节,由 DM公布真相,并为诸玩家答疑解惑。作为一种新兴的线下娱乐方式,“剧本杀”因其沉浸式的游戏体验和创新式的社交互动而备受大量青少年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国内有关“剧本杀”的研究多依附于“移动游戏”或“桌游”等相关方面的主题,明确以“剧本杀”为主题的研究相对较为匮乏。另外,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发布时间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发现研究成果的发布多集中在2019—2021年,并且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可见“剧本杀”作为一款新兴的娱乐游戏正处于爆款的前期阶段,其热度正在促使其逐渐脱离“桌游”这个较大的主题范畴。2021年3月,36氪研究院率先发布的《2021年中国“剧本杀”行业研究报告》指出,在“剧本杀”玩家基数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剧本发行商依靠其不断提升的实力吸纳高素质剧本“写手”进行剧本创作,“剧本杀”行业在诸多方向均有无限发展潜力。[1]同年4月,艾媒网发布《2021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调研分析报告》,通过数据调查和分析指出,随着体验经济的发展,青少年群体对“剧本杀”这种新消费业态的接受程度相对较高,从而推动了“剧本杀”行业在国内的快速发展。[2]

一、青少年群体助力“剧本杀”的勃兴

“剧本杀”大致经历了由线上至线下的发展过程。线上“剧本杀”于2018年迎来了爆火的风口,经纬中国、金沙江创投等投资机构先后对“百变大侦探”“我是谜”等线上“剧本杀”项目予以资金支持,进一步增加了该行业的知名度。而线下“剧本杀”则在2019年大规模爆发,全国线下“剧本杀”门店数量由原来的2 400多家飙升至12 000多家,“剧本杀”在中国的市场规模突破百亿元,同比增长68.0%。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国大陆,在此期间,线上“剧本杀”App迎来了新一轮规模的爆发。其中,“我是谜”App平台用户迎来了井喷式增长,其用户每日的增长量达到百万量级,用户日均停留94分钟,可见疫情并未成为“剧本杀”行业发展的“拦路虎”。[3]2020年下半年后疫情时期,年轻消费者对社交类游戏的需求仍然急剧增长,鉴于线上“剧本杀”存在诸如队友随时跳车、周边环境嘈杂、没有DM主持、缺少代入感等种种问题,线下“剧本杀”门店似乎更能吸引年轻消费者。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有接近50%的“90后”消费者曾有过线下娱乐项目的体验经历,有超过55%比例的“00后”群体参与过相关的线下新娱乐。在2021上半年中国消费者偏好的线下潮流娱乐方式中,“剧本杀”排名第三(36.1%),仅次于看电影(38.3%)和运动健身(36.4%)。[4]美团研究院数据显示,20~35岁的年轻人是“剧本杀”、密室逃脱类线下沉浸式社交娱乐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所占比例高达83.9%。[5]在注意力日趋变短的今天,“剧本杀”游戏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急剧增加。

亚文化视域下,“剧本杀”游戏环境的包容性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媒介的中心化和父辈文化的权威性,青少年参与“剧本杀”的游戏行为更多体现的是个性无拘束的释放以及饶有兴味的审美或休闲,故事角色扮演所塑造的边缘化的游戏特性在对主导社会文化进行弱抵抗的同时彰显了青少年标新立异的性格特点,为丰富社会文化形态注入了新的活性因素。基于此,“剧本杀”逐渐成为青年文化价值输出,青少年寻求身份认同、游戏心理和积累文化资本的重要途径。

二、IP、社交与沉浸:“剧本杀”的传播动因

从整个“剧本杀”的发展过程来看,“剧本杀”作为泛娱乐产业的一员,以IP为成长的生命力,是角色扮演和沉浸式氛围体验两种娱乐形式相结合的产物。此外,由于面对面交流是玩家在体验“剧本杀”游戏过程中必要的行为,因此“剧本杀”具有一般社交类游戏的本质属性和特征。综上所述,IP、沉浸体验与拓展社交是“剧本杀”的传播动因。

(一)独特IP为核心——“线上+线下”综合娱乐体验

IP(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识版权”,是基于智力的创造性活动所产生的权利,指在影视、游戏、小说等作品之间转换的具有商业价值和长期生命力的跨媒介内容运营。泛娱乐化的时代背景下,IP逐渐成为泛娱乐产业的核心和生命力的象征,其多元化、纵深化的发展趋势为“剧本杀”等细分行业的崛起提供了丰沃的土壤。我国IP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得益于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和文化底蕴。以“剧本杀”热销剧本TOP榜单的《商女恨》为例,整个剧本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历史元素。剧本将“淞沪会战”后汪伪政府管辖的上海作为演绎舞台,讲述了国共合作时期中共、军统和中统窃取情报、刺杀汉奸的历史故事,其中所涉及的事件和部分人物均为真实历史存在,在不影响玩家推理凶手和自我抉择的情况下极大地丰富了剧本的完整度和情感内核,能让玩家在体验剧情的基础之上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与历史代入感。此外,剧本以“商女恨”为题,既取自于杜牧《泊秦淮》的著名词句,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剧情的发展与走向,堪称整个剧本的点睛之笔。“剧本杀”具有极为优质的IP属性和基因,好的IP可以助力“剧本杀”创造新的内容和话题,凭借自身的吸引力聚集大量的青少年玩家并将其社群化,让“剧本杀”玩家基于“情怀”体验游戏,取得比较好的传播效果。[6]

国内“剧本杀”的走红与风靡主要受益于芒果TV《明星大侦探》这档综艺节目的推动。2016年,《明星大侦探》第一季节目上线,许多青少年正是看了这档热播综艺,才开始“跟风”,逐渐成为“剧本杀”玩家。紧随其后,影视、综艺、游戏、网络小说等更多线上优质资源向“剧本杀”看齐,掀起了“剧本杀”于线上传播的狂潮。以国内知名视频弹幕网站“哔哩哔哩”为例,以“剧本杀”为关键词进行站内相关内容的检索,得到与主题密切关联的视频数量可以千位计数,其中包括“剧本杀”入门指南、进阶教学、剧情推理、内容解读、开店经验、玩家体验、游戏实录等各类弹幕互动视频,为受众融入“剧本杀”的游戏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与空间。与此同时,以IP为核心,“剧本杀”在线下融合了多元化的娱乐方式,开辟了诸如IP主题活动、IP主题密室逃脱、IP主题餐饮等附加产业。“线上+线下”的综合娱乐体验打破了“剧本杀”线上与线下的传播界限,实现了线上线下“双线”的互联互通,发挥了协同效应,更有利于赢得目标受众的好感。

青年文化视域下,以IP为核心的“剧本杀”游戏更容易激发目标群体的情感认同。多元优质的IP诞生于网络文学、漫画或者游戏,在其跨界传播之前就已经拥有了大量、忠实的受众群,而基于不同风格、类别等内容的粉丝集群又会以“剧本杀”游戏为核心组成同一社群,从而使青少年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归属,并对群体和游戏内容产生强烈的情感依赖。[7]可以认为,青少年根据IP内容形成了新的群体,而IP内容与“剧本杀”游戏模式的相互组合则能够赋予青少年以同一种身份,这种共同的身份感促进了青少年对“剧本杀”游戏的认同与忠诚。[8]此外,“线上+线下”的双重互动模式强化了青少年的情感认同:一方面,多元化的传播渠道深化了青少年对“剧本杀”游戏的认知与思考,刺激了青少年体验游戏的情感与欲望;另一方面,在技术与大社群关系的赋能下,青少年更擅长利用媒介技术进行自我的表达与情绪的宣泄,无论是对剧本进行点评还是叙说自己的游戏体验等,青少年都可以在线下游戏体验后进行线上的评论与分享,以此来满足自我表达的需求。

(二)社交、求新与个性化——基于趣缘群体的游戏狂欢

当下,青少年的特性愈发倾向于游戏化,无论是“王者荣耀”的组队开黑还是“绝地求生”的连麦跳伞,青少年的社交越来越被手机等移动设备所困缚,而线下“剧本杀”社交的出现堪称这一现象的“破局”。

首先,“剧本杀”满足了青少年线下的社交需求。自“剧本杀”爆火以来,便被青少年称为年轻人的“社交新宠”和“脱单神器”。“剧本杀”之所以很适合陌生人“破冰”,在于其游戏过程中剧情的推进和设定消弭了青少年社交时的焦虑心理。与复杂的棋牌类游戏有所不同,在“剧本杀”的游戏过程中,若想完美地演绎一场精心策划的谋杀案,则需要所有玩家共同努力搜集证据,一起推理并最终指认出真正的凶手。在这种沉浸式的实景推理中,玩家不必要为了社交而进行目的性的社交行为。在一次次的搜证、推理以及互飙演技的游戏过程中,玩家可以借助剧情的推进顺理成章地接近其他玩家,了解其他玩家的性格和说话方式,最终与其他玩家建立起较为熟络的社交关系。可以说,“剧本杀”既能为玩家们戴上同台表演的“面具”,又能破除社交时人们私持约束的表象和陌生焦虑的心理。在“剧本杀”的游戏过程中,人人都是最为真实的、尽情释放的自我。

其次,“剧本杀”满足了青少年求新的性格需求。对于青少年而言,标新立异的性格特点既彰显着个性无拘束的释放,也表达着对传统主流文化的抵抗。在现实和社会的束缚下,青少年厌倦了千篇一律的世俗生活和固有“圈层”的熟人社交,他们渴望跳出自己原有的舒适圈,寻求迥异于常的生活环境。“剧本杀”游戏可以帮助青少年通过匹配不同的玩家结识新的陌生朋友,使青少年在不同剧本所营造的不同场景中感受到新奇的快感。另一方面,青少年缺乏一定的物质条件去掌控自己生活,而“剧本杀”游戏则能够赋予青少年以强烈的剧情代入感,使他们能够切身体会剧本中诸角色的爱恨情仇、冷暖悲欢,从而有效地满足了青少年群体的好奇心理。[9]相比于网吧、KTV、酒吧等娱乐场所提供的传统娱乐方式,“剧本杀”更能够满足现代年轻人求新求异的消费观念。

此外,“剧本杀”满足了青少年多元的个性化需求。多样题材的剧本可供选择为青少年带来了全新风格的游戏体验,如推理本、悬疑本、惊悚本、科幻本、情感本、故事本等,每种不同题材的剧本都能够满足特定青少年的游戏偏好。在多样化剧本题材的背景下,青少年之间拥有较多的共同语言和良好的沟通基础,因而具备了良好的情感交流条件,于是,基于“剧本杀”游戏形成了有着共同兴趣与爱好的趣缘群体。“剧本杀”的社交与互动属性有效地提升了青少年的身份认同感,而基于趣缘群体的身份认同又有力地推动了青少年在游戏中的主体性地位。借助趣缘群体的游戏狂欢,“剧本杀”赋予了青少年以微观意义上的表达权。[10]

(三)情感沉浸与角色扮演——“另一种体验,另一种人生”

“剧本杀”沉浸式的游戏体验主要来源于剧本所营造的故事情节,如情感沉浸类剧本《古木吟》以银杏古木为线索,讲述了校舍一段催人泪下的情感故事,令人潸然泪下;再如剧本《舍离2断念》的情感冲击性使得体验者难以克制自己的情绪,泣不成声……“剧本杀”的剧本常以微恐入局,迅速调动起玩家们的兴趣,让玩家依据线索进行推理,最终从别人发生的故事里感受到一份真情与感动,具有极强的沉浸氛围和情节代入感。稻盛和夫认为,当团队极度专注于某个目标时,自会有计划之外的馈赠浮现。“剧本杀”故事情节的沉浸氛围和体验能够强化青少年的团队信任,在极度专注的团体协作中,团队情感得以升华,而当所有人都专注于剧本任务时,即会有“神的启示”出现。[11]此外,沉浸式的游戏体验和氛围可以帮助青少年短暂地逃离现实,将青少年从苦闷无趣的日常生活中抽离,使青少年能够在4~5小时的有限时间内轻松愉悦地体验另一段热血人生。游戏体验者被重新赋予了不同的身份,而以推理为主的游戏方式和情境又为青少年一展身手和自我表达提供了广阔的平 台。

不同于以往的角色扮演类游戏,参与“剧本杀”游戏的玩家都是游戏的主角。在“剧本杀”的游戏过程中,人人都有可能是伪装的凶手,而每个角色都会成为游戏剧情推进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作为一款具有很强互动性的社交类游戏,玩家们只有协作互助、充分发挥自己的演技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其化学效应,这也就意味着参与者只有达成协作与配合的团队关系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而团队往往诞生“领袖”,在“剧本杀”的游戏过程中,总会有那么1~2名玩家带动着整场游戏的节奏,这也为青少年展示自身的领导能力和英雄气节提供了温床。根据现代敏捷原则,无论是游戏搭档还是工作伙伴,帮助团队成员夺取胜利能够彰显领袖“了不起”的英雄气概。作为一款开放式、沉浸式、社交互动式的游戏文化产品,青少年有更多的空间展示个人特色并进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欧文·戈夫曼在其“戏剧论”中指出,角色扮演是人们用来展现自我的重要方式,而“自我”是情境定义的产物。[12]青年文化自身是一种鼓励表现自我的文化,表达是青少年的本能欲望。为了获得志同道合者的认同,在“剧本杀”的游戏过程中,青少年以表演的方式来呈现自我,并向他人发出讯号,展现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质。[13]每一位青少年都可以拥有自己独特的行为表达方式,或是装作思维缜密的福尔摩斯,引导整个游戏节奏的起伏,或是扮演看似温文尔雅的杀人凶手,博取他人怜悯心的同时极力隐藏自己的行为动机,其实质都是通过故事角色扮演来表达和展示自我,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青少年对主流文化的颠覆和反抗。

三、青年文化视域下“剧本杀”的传播功能

以“百变大侦探”“剧本杀”App为例,通过对不同题材内容的“剧本杀”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目前“剧本杀”主要围绕“案件推理”和“破解谜题”来构建整个剧本的故事和情节框架,另有少部分剧本为纯情感体验类剧本。亚文化视域下,青少年沉浸于“剧本杀”的“解谜”过程,渴望通过运用破解剧本的理性思维来满足自身感性的情感需要。具体而言,“剧本杀”包含以下四点传播功能:

(一)“剧本杀”具有娱乐休闲功能

“休闲娱乐”的功能自始至终贯穿“剧本杀”的发展,青少年参与“剧本杀”游戏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娱乐。作为“新世纪一代”,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享受着极为丰富的物质资源,因此,青少年也被称为“享乐的一代”。如果以人们消费活动的目的为标准,将消费划分为生活消费、智力消费和娱乐消费等不同类型的话,那么青少年往往将其消费的重点放在娱乐消遣项目上, 其整个的消费行为呈现出强烈的享乐化特点。[14]在“剧本杀”的游戏环境中,青少年更容易畅所欲言,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一面呈现在同龄玩家面前。他们对严肃、庄重的剧本内容进行了潜移默化的“降格”,从而在粉碎禁锢的过程中获得自由的欢快,并且用集体游戏的方式解构着社会现实。游戏理论下,青少年关注的焦点在于“它是否能满足我的情感需求”,依托“剧本杀”游戏,在满足自己对游戏体验等需求的情况下,同时,为自己带来了娱乐的愉悦感和猎奇感,为自己提供了一个可供自我沉浸和取悦的环境。可以说,青少年参与“剧本杀”娱乐的行为,其本身即是青少年沉浸于游戏的一个过程。

(二)“剧本杀”具有情感解压作用

青少年“剧本杀”的游戏行为在另一方面体现的是青少年对现实生活压力和束缚的反抗。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课业学习压力繁重,由于受到社会秩序和规则的约束,个人的原始冲动和本能欲望被迫隐抑。伴随着成长中前期对社会相处的迷茫,为了避免违反规则而可能导致的焦虑和不安,青少年并不能一味地纵容快乐原则的需求,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一切,而是将本能的愿望和需要深深地蛰伏,取而代之的则是符合社会道德与规范的“枷锁”。在“剧本杀”的游戏过程中,青少年可以突破原有的现实关系,呈现出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自由释放的情感取向。他们一方面是深藏不露的“戏精”,一方面尽情、彻底地宣泄着自己表演和游戏的欲望。可见,“剧本杀”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青少年群体的本能冲动,缓解了青少年的情感压力。此外,因为与现实生活不同,轻松的游戏环境与和谐互助的团队关系意味着对失败友好的环境,低对抗、重表演的游戏社交氛围,也能够让青少年不必要承受失败的压力。一切看似规矩方圆,却又是那么的自然和愉悦。

(三)“剧本杀”可使青少年得到身份认同

在“剧本杀”的游戏过程中,青少年自我表达的过程既是重塑自我认知的过程,也是获得自我身份认同的过程。表达是青少年自我心灵的遥感活动,目的是与理想中的“镜像我”建立起较强的精神联系。譬如很多青少年喜欢模仿动漫或影视剧中的某些人物的动作、行为以及心理状态,来满足“我就是他”的求同心理,并将某个虚拟的影视场景搬到具有类似情节的现实生活中,探究在该情景下自己的所作所为——这不仅仅是对虚拟人物的模仿性行为,更是对自我“另一个”身份的感知与重塑。通常情况而言,青少年在不断接触理想化虚拟人物的同时,自身也会对那个“镜像我”进行修正,最终使得“另一个自己”越来越趋向于完美。可以说,“剧本杀”将这面“灵魂的反光镜”改造成了“洞悉的透视镜”。在沉浸的体验中,欲望可以自由地表达,“镜像我”得以苏醒,“我就是理想中的那个自己”。因此,青少年能够通过对镜像中自我的认同实现其主体的自我构建。在“剧本杀”的游戏过程中,游戏与互动赋予了青少年自我意义存在的基础。青少年更像是亲身经历了一场没有人参与拍摄的电影,而其自身就是这场电影的主角,除了与他人进行情节上的互动,更是在与自身进行内向交流。

此外,“剧本杀”也是青少年主体实现社会认同的一种方式,青少年玩家可以从自我表演和来自“他者”的围观、反馈与互动中获得心理满足和社会认同:一方面,玩家自身作为表演行为的起点,会不断向其他玩家进行自我展示,以塑造其他玩家对“我”和“我”所塑造角色的看法;另一方面,其他玩家作为信息的接收者则会给予正在表演着的玩家以一定程度的反馈,这种反馈主要通过推理、质疑和复盘等方式来表现。最终,玩家们通过共享和交流建构起一个交互的、流动的共同体。在这里,玩家不仅找到了自己的身份定位和群体属性,更是在心理上获得了与其他游戏参与者情感上的共鸣。[15]

(四)“剧本杀”的话语表达特性

“话语表达”的传播功能是“剧本杀”其自身特点所赋予的。作为一种亚文化,“剧本杀”具有极为鲜明的创新和反抗的特点。面对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主流社会文化其强大话语权的压迫,青少年的个性会不断地遭受来自学校、社会、家长等权威持有者的打压。反抗心理下,青少年会到“剧本杀”世界“做自己真正的主人”,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代入寻求鼓励或寄托,并借助自己多样化的语言表达来寻求社会的认可。因此, 青少年在“剧本杀”的游戏过程中使用新语既是他们表达与展示自我的一种新的方式, 也是其日常生活与娱乐情境的亚文化体现。[16]在“剧本杀”中,青少年一改早先“权威服从者”的身份,他们可以解构原本文本,并对原文本重新进行建构,形成新的含义。例如,“自我介绍”原本指对自己进行一般性的陈述,而在“剧本杀”中则指扮演者对虚拟身份和人物故事的简要交代。边缘化的文本重构意味着青少年也可以化身为文化的创造者,通过“再创作”的较为温和的方式与主流的社会和文化进行对抗。[17]

四、“剧本杀”的发展趋势

“剧本杀”的低门槛性使得近几年其线上APP和线下门店遍地开花。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共有近8500家在业的“剧本杀”相关企业,其中,近6成企业注册于1年内。看似一片大好的形势下,“剧本杀”由于缺乏市场监管与标准乱象丛生,而其单一性以及创新空间不足等问题已经成为了“剧本杀”行业发展的瓶颈。相比于“三国杀”“狼人杀”等单一机制的桌游,“剧本杀”更需要在剧本、技术、资源等方面寻求破局,打破“昙花一现”的魔咒。

(一)“剧本+”模式:口碑为王,打造自身知名IP

目前,“剧本杀”行业处在初始阶段,玩家对游戏体验的要求不断提升,急剧增长的玩家数量以及对游戏剧本的高质量创作要求一定程度上促使“剧本杀”线下门店更注重对优质剧本的筛选。而剧本是“剧本杀”的核心。优秀的剧本讲究结构、逻辑甚至是语言和情感,能够带给玩家强烈的参与感和沉浸式体验;而劣质的剧本则往往无聊枯燥、剧情单薄、线索遗失,甚至整个剧本逻辑混乱,令玩家苦不堪言。此外,与距离、交通等因素相比,青少年更注重对“剧本杀”内容的体验。强主题的“剧本杀”自带IP效应,其逻辑建构和内容元素有依可循,往往更能吸引青少年沉浸其中。因此,从行业需求端上看,随着“剧本杀”玩家数量的增加,其对原创剧本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加。“剧本杀”行业知名度的不断提升使行业内出现了众多类型的写手,然而,短周期、快盈利的剧本创作模式也间接导致了剧本的良莠不齐,这也为“剧本杀”线下门店在选购剧本、布置场景、吸引顾客等层面都带来了较为严峻的挑战。此外,“剧本杀”的受众链借助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得以完善和扩张,通常情况下,“熟人推荐”是“剧本杀”门店最主要的拉客方式,而剧本的好坏是玩家对“剧本杀”门店重要的评价依据。优质的剧本可谓是店面的招牌,能够帮助发行,打开市场;另一方面,“新手”店家往往缺乏对优质剧本的挑选能力,因此在与同行竞争的过程中容易流失较多的玩家口碑。

目前,国内“剧本杀”门店多以个人经营为主,集中程度不高,竞争异常激烈。树立门店的口碑,提升自身的实力和竞争力,更需要从剧本入手,实现“剧本+”的发展模式。门店应树立剧本“口碑为王”的意识,并重视对爆款剧本的购进与宣传。当下,打造热门IP已成为桌游抢占用户的重要途径,例如,美国桌游巨头FFG将美剧《权力的游戏》改编成桌游产品,拳头公司以其旗下《英雄联盟》为IP,改编创作桌游《约德尔战斗学院》。对于“剧本杀”而言,“吸粉”的剧本作品多由高名气创作者创作,其自带IP效应,拥有大量的粉丝基础。目前,诸多“剧本杀”线下门店已上架《豪门惊情》《蛊魂铃》等系列的IP作品,这样的作品符合大众审美,其故事的体验性、主题的沉浸感往往相对较强。在购进优质剧本的基础上,更需要把剧本的营销宣传做好,比如,制定完整的宣传策略,对剧本进行包装宣发,并通过抖音、快手等第三方短视频平台打造热度、吸引眼球等,依靠质量和宣传打造良好口碑。

(二)“技术+”模式:XR技术提升青少年综合游戏体验

目前,以“剧本杀”的形式进行分类和对比,实景剧本比圆桌剧本更注重通过服饰、道具、装修等要素来增进玩家的代入感与沉浸感。对于青少年而言,“剧本杀”的游戏体验和氛围极为重要。通常情况下,实景“剧本杀”的定价更贵,成本更高,200元左右的人均价格是普通圆桌“剧本杀”价格的2~3倍,但却更受青少年的青睐,这也意味着对于青少年而言,追求游戏体验感的重要程度远远大于其参与游戏的花费。最新XR技术的应用,能够在玩家面前将案发现场予以完美地还原,使玩家能够身临其境地寻找线索、搜集物证,带给玩家以全程极致的沉浸感和超强的感官刺激。

2021年,全国首档沉浸式“剧本杀”直播综艺《最后赢家》由虎牙直播联合优酷和小黑探推出,将“剧本杀”与XR技术结合,播出以来受到玩家广泛好评,提升了观众和玩家对XR技术的认可度。XR技术,即“扩展现实”,是虚拟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AR)和混合现实技术(MR)的统称。对于一般的传统密室游戏,由于其内容的单一性,游戏的复购率不高,消费者消费往往呈现出一次性的特点。而XR技术的引进则能够利用数字技术营造出实时交互的环境,使“剧本杀”线下门店突破原有单一的场景和内容限制,解除物理空间对游戏的束缚,实现对同款游戏场景的“再创作”。在XR技术的支持下,消费者对游戏的重复体验次数增多,线下门店有效场地可产出的营业额(坪效)大幅度提升。此外,XR技术在“剧本杀”门店的应用能够为剧本的创作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诸如穿越、奇游等主题的剧本将借助XR技术提升其真实的程度,使“剧本杀”玩家能够享受到更多创新型的游戏体验。就其可行性而言,与实际布景近千元每平米的装修费用相比,XR技术的应用并不会大幅度增加店家的运营成本,反而在相同成本下,引进XR技术的店家可以为消费者展现更多元、更逼真的场景,从而有效地提升玩家对游戏的代入感与沉浸感。[18]

(三)“资源+”模式:线下与线上细分整合,走数字化经营发展之路

目前,“剧本杀”主要表现为线下与线上两种方式。线下平台具备较强的社交属性和互动属性,且沉浸感更强,游戏氛围更为浓厚。而相比之下,线上平台则拥有更多优质的原生内容,诸如海量的剧本和丰富的玩法。未来,“剧本杀”将依靠线下与线上两个平台的相关内容与优质资源加强合作,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的加入。线上平台可以依靠其广阔的延展性对线下相关业务进行规划与布局,力争线上线下齐头并进、融合发展,从而有效地打破平台间存在的经营壁垒,为用户带来更为优越的娱乐体验。例如,《百变大侦探》App在“剧本”栏目设置“线下”索引菜单,店家可以联系合作并免费入驻平台,同时获得千万流量的曝光,而玩家也可以根据自己想玩的剧本检索附近存在的“剧本杀”线下门店进行预约体验。线上线下的双向融合发展,将是“剧本杀”未来的大发展趋势。

此外,在线下与线上细分整合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剧本杀”业务、内容与技术的三方联动。线下与线上平台业务互联,共享优质的剧本内容和玩家资源,并互相予以技术支持,在“剧本杀”产业分工细化、资源整合的背景下逐步节约成本、提高效益、降本增效。“剧本杀”企业也可以通过向SaaS提供商支付一定的费用来购买相关服务,完善其线上平台的网络基础设施,强化软件、硬件平台,对剧本创作者所著剧本防伪溯源,同时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产业的数字营销,将服务客户与内部管理相结合,全面提升“剧本杀”行业的运转效率,助力“剧本杀”行业走向数字化经营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线下青少年游戏
青少年发明家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密室逃生”线下扩张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