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杀菌剂对莴苣霜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2021-04-16 00:28吴仁锋杨绍丽胡备良
湖北植保 2021年2期
关键词:吡唑莴苣霜霉病

吴仁锋 王 萍 蔡 翔 杨绍丽 胡备良

(1.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武汉 430345;2.麻城市备良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湖北麻城 438300)

莴苣是菊科莴苣属蔬菜,一年或二年生,主要包括叶用莴苣(油麦菜、生菜等)和茎用莴苣(莴笋)等品种[1]。莴苣栽培方法简单、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营养丰富,各地普遍栽培[2]。霜霉病是莴苣生产中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保护地或露地栽培均可发生,对莴笋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3]。

霜霉病是莴苣上的重要病害,但莴苣作为小宗作物,可选用的已登记农药非常有限,经查询农药登记信息,登记用于莴苣霜霉病防治农药仅有吡唑醚菌酯、三乙膦酸铝和烯酰吗啉3种药剂。为向生产上推荐安全、高效的防治药剂,笔者选择了500 g/L氟啶胺悬浮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22 g/L普力克(霜霉威盐酸盐)水剂等3种杀菌剂,以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为对照,开展了杀菌剂防治莴苣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4],为生产上莴苣霜霉病的防治提供用药指导。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条件

试验在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武湖药效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地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等,为冲积沙性壤土,前茬为红薯,试验地区历年都有莴苣霜霉病发生。采用深沟高畦栽培,每畦双行,密度约3500株/667 m2,于2019年10月中旬催芽育苗,11月下旬定植“中国红”莴苣。所有小区的栽培条件和管理措施都均匀一致,并遵循当地生产习惯。

1.2 试验药剂

试验药剂选择安全低毒的农药品种(均为市场自购),具体如下:500 g/L氟啶胺悬浮剂(浙江禾田化工有限公司)、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上海升联化工有限公司)、722 g/L普力克(霜霉威盐酸盐)水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

对照药剂选择已经在莴苣霜霉病上进行农药登记的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青岛星牌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试验药剂处理,1个对照药剂处理,1个空白对照处理,共5个处理,为客观评价每个药剂的实际防治效果,药剂处理剂量统一选择该药剂常用登记用量的中间剂量,每处理4次重复,共20个小区。小区面积12 m×1.5 m=18 m2,试验小区随机区组排列。试验药剂处理情况见表1。处理小区之间设置保护行,施药时,小区之间用塑料布进行物理隔离。

表1 供试药剂及使用剂量

1.4 施药时间和方法

莴苣霜霉病发病初期(2020年3月8日,嫩茎膨大始期)进行第一次施药,3月15日进行第二次施药,3月23日进行第三次施药。本试验共用药3次。

药液喷雾。采用利农16L(HD-400型)背负式喷雾器,可调圆锥形喷头,压力3×105 Pa,喷雾速度0.6L/min。每公顷药液用量750升。

1.5 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

试验开始时莴苣霜霉病处于始发期,不做病情基数调查,末次施药后第九天(4月1日)进行最终调查。

每小区随机五点取样,每点调查三株的全部叶片,根据叶片上病斑面积占该叶整个叶面积的百分率分级记载[5]。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该叶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该叶整个叶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该叶整个叶面积的11%~25%;

7级:病斑面积占该叶整个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该叶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药效计算方法:

试验数据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3种杀菌剂对莴苣霜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500 g/L氟啶胺悬浮剂255 g/hm2的防效为89.8%,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425 g/hm2的防效为82.5%,722 g/L普力克(霜霉威盐酸盐)水剂866 g/hm2的防效为72.4%,对照药剂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12.5 g/hm2的防效为51.4%。

表2 不同杀菌剂对莴苣霜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经新复极差测验,在试验剂量范围内,与对照药剂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12.5 g/hm2比较,500 g/L氟啶胺悬浮剂255 g/hm2、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425 g/hm2、722 g/L普力克(霜霉威盐酸盐)水剂866 g/hm2等三种试验药剂的防效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的防效。

在试验药剂安全性方面,试验期间,各药剂处理区的莴苣长势正常,无药害发生,对其他有益生物未见不良影响。

3 小结

根据试验结果,在田间开展莴苣霜霉病的化学防治时,可推荐使用的药剂有500 g/L氟啶胺悬浮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22 g/L普力克(霜霉威盐酸盐)水剂,推荐使用的剂量分别为255 g/hm2、1425 g/hm2、866 g/hm2,在莴苣霜霉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施药,间隔7-10 d后进行下一次用药,连续2-3次,提倡药剂合理轮换使用。施药时注意喷雾质量,叶片正反面都要喷到,力求均匀周到。

本试验在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武湖药效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地区历年均有莴苣霜霉病发生,试验药剂均为市场购买,试验结果反映了武汉地区莴苣霜霉病对各供试药剂的敏感性水平。

猜你喜欢
吡唑莴苣霜霉病
不用药 两招搞定黄瓜霜霉病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吡唑并喹啉衍生物合成研究*
秋日野餐会
吡唑类农药概述
莴苣和韭菜
多企业竞逐吡唑醚菌酯
葡萄霜霉病抗性与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
爱上莴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