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格局下电工行业发展思路

2021-04-16 01:01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解彦曦
电器工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双循环电工产业链

/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 解彦曦/

中国已经基本控制住疫情,但在全球范围内,疫情仍在肆虐,特别是美国、巴西、印度等主要经济体新增病例数量居高不下。今后世界经济的复苏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疫情的控制,因此严防境外输入、全面做好国内疫情防护是包括电工行业在内中国经济平稳的大前提。

一、当前电工行业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已经为电工行业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简称“双循环”)格局下平稳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供给基础和需求基础。在供给层面,电工行业有较为齐全的门类以及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发电设备年产量连续13年超过1亿千瓦,占全球发电设备产量的50%以上。在需求层面上,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连续多年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万亿元,包括变压器在内多种主营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行业进出口总额在1200亿美元左右。

二、“双循环”格局下企业发展思路

行业企业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关键着力点在于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发挥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保链、强链,提供稳定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

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稳定国际市场份额;围绕全球产业链协同,牵头打造一批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有较大规模效应的产业链集群;利用集群优势,形成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应对关键技术被卡脖子风险。

(二)加快技术攻关,填补产业链高端空白

当前海外市场因疫情大规模隔离和封闭导致总需求和总供给“双降”,行业部分进口产品受限,全球市场产业链中的高端供给会出现空缺。行业骨干企业应加快国际产业链高端的科技攻关和产品研发,形成诸多新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市场化产品,填补产业链高端空白,并加快服务新型基础设施。

(三)深入挖掘新需求,夯实内需基础

深入挖掘医疗、轨道交通、军工、新能源等细分领域应用场景新需求,坚持以国内市场为主,在高质量满足需求前提下开发新产品,引领新需求。

(四)大力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

服务型制造可以更加直接、更高质量、更加全面、更加动态、更加便利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极大地深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深度,拓展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服务型制造不仅总体上能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而且还有利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大发展,从而更好激发内需活力。

(五)坚持以“一带一路”走出去

在全球产业链出现一定程度松动的情况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推荐本土龙头企业的品牌和标准。在当前国外疫情仍然严峻的形势下,强化我国电力装备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六)深化行业内改革,激发内部活力

通过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压缩行业产能,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让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更好地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

推动行业国内市场内循环,必须重视中小企业的作用。电工行业90%以上都是中小微企业,他们健康发展,走出困境,市场才能繁荣发展,也才能构成“循环”。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大循环”系统建设。具体来看,一是鼓励企业积极投身新基建建设;二是积极培育新型消费;三是鼓励企业融入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大格局,形成内部分工和专业化分工模式。

在坚持国内大循环下,地理邻近效应使得国内企业与消费者需求的联系更为紧密,进而更容易获取领先用户、细分市场等需求信息。如此,行业内企业就可以通过掌握领先用户获得先行者优势,实现从供应商到供应+服务角色的转换,并抓住细分市场的商业机会迅速实现进口替代以及填补市场缝隙,在这些细分市场上深耕细作、精益求精,依靠国内强大的市场需求规模,最终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隐形冠军”企业,从而完善本土化供应链,打破跨国公司对高技术、关键部件和材料的垄断。

三、举措建议

(一)搭建产业发展平台

加强产业链上下游要素协同发展,实现产业链、技术链、资金链、人才链之间的有机融合和配合,帮助企业提升上下游产业链韧性。完善供需对接机制,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供需对接。

(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返还以支持短板装备研发

电工行业,特别是发电设备行业和特高压输变电设备行业的研发主体均为央企,建议国家继续采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返还的方式,支持企业研发建设短板装备,并且重点支持建设试验检测平台。比如燃气轮机试验平台,火电安全阀试验平台等。在电工行业诸多领域,拥有自己的试验检测平台是超过世界领先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

(三)积极推动央企重组

支持西电集团、许继集团、平高电气和保变电气的重组,打造大型输变电设备制造集团;支持东方电气、哈电集团重组,打造新的发电装备制造集团,发挥现有技术和产业优势,打造主业突出、国际竞争力一流的大型机械装备企业集团。鼓励中小企业围绕上下游产业链和价值链,积极参与专业化协作配套,在细分领域和细分市场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在产业链上培育更多的“隐形冠军”。

(四)组建电力设备制造服务联盟

致力于整合优质的工业服务能力资源,建立电工行业制造企业、生产性服务业、科研服务机构的服务联盟和交流平台,传递优秀的工业服务能力,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核心动力;通过产业智库服务和产业协同服务,拓展服务渠道推动模式创新,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实践、社会参与的服务型制造产业化工作新局面。

(五)加大对外贸企业的帮扶力度

在减轻企业负担、贸易便利化、完善出口退税方式等方面完善相关措施,重视各项存量政策的落地和到位,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减少外贸企业的经营限制,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使更多外贸企业能够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中自由转换,打通“双循环”通道,以增产稳产达到稳就业保就业的目的。

(六)减税负、简流程

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企业的合力,继续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力度,保障企业资金流畅通。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增加中小企业信贷。简化相关审批流程,进一步降低审批成本、提高审批效率。

猜你喜欢
双循环电工产业链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筑牢产业链安全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特变电工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