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刺对张力性小鼠模型术后增生性瘢痕的修复作用

2021-04-17 02:21汪听亚袁瑗口锁堂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真皮层胶原蛋白瘢痕

汪听亚,袁瑗,口锁堂

(1.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针推伤科,上海 201318;2.上海市浦东新区万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上海 201000)

增生性瘢痕是由于真皮层深层损伤后,成纤维细胞所产生的胶原蛋白在组织中过量产生和沉淀所形成,主要表现为局部组织增厚,明显突出于正常皮肤且不同于正常肤色,增加患者心理负担[1],严重时可能对运动能力造成阻碍[2]。目前,对于增生性瘢痕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多种方式,但效果均不够理想[3,4]。围刺是扬刺法的一种发展,通过在病变部位进行包围式针刺以促进病灶恢复,目前已在多种疾病中被证实具有良好治疗效果[5]。因此,本研究拟探讨围刺在增生性瘢痕小鼠模型中的应用效果,并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4周龄雌性清洁级小鼠90只,由上海睿太莫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每组各30只。

1.2 增生性瘢痕小鼠模型的制作

在3组小鼠背部制作一长约2 cm的线性全层皮肤切口,6-0手术缝线缝合并对齐皮缘,4 d后拆线,6-0尼龙线将22 mm扩张螺钉固定于创面上,隔日扩张,每日扩张4 mm,于伤后14 d处死小鼠,瘢痕组织取材。

1.3 治疗方法

1.3.1实验组 手术第4天,于伤口周围围刺,针刺深度为0.3 cm,留针30 min,每日1次。

1.3.2对照组 手术第4天,将0.1 mg/mL 曲安奈德注射液0.1 mL分3点注入瘢痕组织内。

1.3.3空白组 空白组造模后不予以任何干预措施。

1.4 观察指标

处死小鼠后,测量瘢痕组织面积,无菌条件下取小鼠瘢痕组织,10%甲醛溶液固定,石 蜡包埋,5 μm纵向切片,光镜下测量瘢痕组织厚度,并取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EGF、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按试剂盒操作。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多组比较先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性者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 检验;方差不齐者行成组秩和检验,两两比较采用 Nemeyi 法。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张力性小鼠增生性瘢痕模型建立

通过14 d的牵引,小鼠背部处创面可见明显瘢痕组织(4.13±0.33)mm2,并轻度隆起于皮肤表面,质硬且呈红色。空白组中可明显见到表皮组织向下生长;肉膜组织在切口处中断并在切口处填充有新生的胶原组织,并分布有新生血管。

2.2 3组增生性瘢痕的差异分析

HE染色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小鼠的真皮层厚度显著低于空白组小鼠(P<0.05),但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图1 3组间小鼠增生性瘢痕真皮层厚度比较

2.3 3组VEGF和I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分析

观察组小鼠瘢痕组织中I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空白组(P<0.05),而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小鼠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

图2 3组VEGF和I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分析

3 讨论

目前,对于增生性瘢痕修复尚未有统一的治疗标准,临床上常用的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激光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手段[6]。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加速瘢痕皮肤启动修复程序,达到修复治疗的目的。对瘢痕组织修复的细胞生物学研究结果证实,多种信号途径参与了瘢痕组织自我修复的生物学过程,包括TGF-β/Smads途径、整合素信号途径、Wnt信号途径、MAPK信号途径以及负责血管生成的相关调控基因的参与[7]。其中MAPK途径在瘢痕组织中的过量表达可能是瘢痕组织自我修复的主要途径之一。有报道称,通过针刺治疗可以有效激活小鼠MAPK途径表达水平从而降低小鼠的细胞凋亡水平[8]。因此,我们认为围刺疗法可能对瘢痕修复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对增生性瘢痕的模型造模通常有物理性途径和化学性途径。化学性途径通常利用药物对小鼠皮肤进行处理如博来霉素等,该方法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结果稳定[9-10]。但利用化学药物导致的损伤存在对模型伤痕组织附近细胞调控信号通路产生影响的风险。物理途径通常为机械张力诱发,通过增加创面的局部张力诱导瘢痕组织的产生。该方法相对于化学造模法更为复杂需要借助一定的器械并每日操作[11],但优点是与增生性瘢痕的生成机制类似,不容易导致细胞信号通路调控的失常。因此本研究采用了张力性瘢痕组织生成模型。

本研究成功采用机械张力诱发了增生性瘢痕模型,观察组小鼠的修复瘢痕组织效果与对照组相当,真皮层厚度均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且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采用围刺治疗可以取得与临床药物相当的治疗效果,减少瘢痕组织的厚度和纤维化程度。为进一步探讨围刺对小鼠瘢痕组织修复的机理,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了不同组小鼠瘢痕组织中MAPK途径标志性蛋白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和血管生成调控分子VEGF表达水平,研究结果证实,观察组小鼠瘢痕组织中的I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5),且观察组和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这提示,围刺治疗可能通过激活MAPK从而达到加速瘢痕组织愈合的作用。

综上所述,围刺对张力性小鼠模型术后增生性瘢痕修复作用显著,其作用可能与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猜你喜欢
真皮层胶原蛋白瘢痕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瘢痕也可能会癌变
高频超声对带状疱疹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透明质酸在外用传递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涂橄榄油真的能消除妊娠纹吗
美容养颜?胶原蛋白到底怎么选?
白天被烧伤更容易愈合
想不到你是这样的胶原蛋白
根本没有植物胶原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