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域下传统椰雕艺术传承活化研究

2021-04-17 08:34范万武
天工 2021年3期
关键词:非遗活化海南

文 范万武

一、海南椰雕的历史文脉

海南气候湿润、阳光充足,椰子树非常普遍,椰子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热爱生活的海南人民在数千年的生活生产中,创造性地开发椰树的各种资源:椰花可以入药,椰棕可以编绳,椰木可做家具,以椰子壳作为原料的椰雕工艺品历史更为悠久。经过岛内人民长期实践积淀,已经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多种文创产品。椰雕不仅融入物质生活领域,同样也进入精神生活世界,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海南椰雕艺术早在唐朝就有了记载;宋代士大夫阶层已经使用椰雕茶具;明清时期,海南椰雕技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个时期的椰雕是皇家贡品,因此被称为“天南贡品”;民国时期,椰雕已经远销港澳地区和南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产品远销海外,多次获得全国性美术工艺产品奖。椰雕艺术成长至今,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地域文化特色成为海南旅游工艺品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海南椰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东郊椰雕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椰雕作品

椰雕过程

二、传承活化椰雕艺术的意义

2010年,海南开始建设国际旅游岛,旅游工艺纪念品在政策和经济刺激下再度兴起。椰雕成为海南的一大特色,成为产业的发力点,也成为绿色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椰雕艺术,传播椰雕工艺,提高认可度,有利于对传统海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有利于游客进一步了解海南的地域文化,更有利于推动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这既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需要,又能满足旅游工艺产品的市场需求,推动手工艺的传承,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对于海南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三、传统椰雕生产销售现状

随着智慧旅游时代的到来,全国旅游业如火如荼,旅游商品琳琅满目,旅游产品竞争激烈,生产的目标已从“纪念化”转向 “精品化”。海南椰雕产品题材、手法丰富多样。然而,传统椰雕艺术是带有地域特殊印记的艺术品,它不但具有地域特色,更具有收藏价值。由于各地生产化程度和艺术水平的差异,单纯设计与技术的改进,并没有从整体上改变海南椰雕艺术的“同质”现象,总体呈现出艺术段位底、制作粗糙、携带不便、高度雷同、缺乏创意、品种单一等特点,进而影响了传统椰雕艺术的活化进程。市场销售基本保持原始状态,与旅游的持续火爆相比,椰雕工艺品的生产营销处于落后的状态。

四、椰雕艺术传承现状

海南传统椰雕艺术虽在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椰雕工艺的传承发展面临着巨大危机。传统椰雕艺术的传承方式以实操和口头为主,并且传男不传女,更没有文字和影像资料,且学徒来源主要是本地。同时,因为存在市场竞争,传授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技术封锁,这为传统椰雕艺术的传承发展设置了障碍。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椰雕的教授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部分核心技术一定程度上公开,可以说是社会的进步。

社会老龄化加剧,劳动力价值不断攀升,而传统椰雕工艺程序复杂、技术要求高、费工费时、成果转化慢,很难引起年轻人的兴趣。专业从事椰雕制作的人越来越少,再加上机械化生产的冲击,椰雕艺术的传承处于尴尬处境。民间手工艺人很难通过这门手艺养家糊口、维持生活,在传承方面出现了断层的问题,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五、海南椰雕艺术的活化对策

(一)宏观调控

把椰雕工艺品的发展纳入海南省整体规划。椰雕市场在宏观调控方面急需政府加强介入,深化改革,理顺关系。旅游工艺品产业涉及的政府管理面较广,工商、外贸、税务、旅游、轻工、城管等部门配合得当,有利于产业的发展。

1.产品研发

产品研发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费时、费力、费钱。很多椰雕艺术家反映,用了一年多设计研发的作品,一经上市,不出一周,满大街都是仿制品,可以说是一种悲哀。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就是知识产权保护法落实不到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激发创作者的创作热情,是传统椰雕艺术活化的政策保障。

2.高端作品的收藏、拍卖及宣传

对于传统椰雕而言,由于原料容易获取,价格低廉,它的增值点主要在艺术性方面,注定走绘画、书法的增值道路,要让大众接受认可这种艺术品,提高它的艺术价值;要加大椰雕工艺品的舆论宣传,提高知名度,打造艺术品牌。

3.政府支持

任何门类的发展壮大都需要人才作为保障,政府实行政策偏移,对工艺品设计行业的人才引进制定专门优惠的政策,有利于产业的持续发展。

(二)人才培养

1.开展传习所

近年来,各地或高校建设了一批非遗传习所,让非遗传承人进入传习所开班授课,拓展传承空间,扩大覆盖人群。这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让非遗文化真正“有人传,有地传,有人学”。但是传统非遗文化的传承模式基本上以亲缘传承、业缘传承和地缘传承为主纽带,随着工业化生产方式的推进,该模式受到极大冲击,使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时代脱节。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真正活起来,只能融入市场中去谋发展。利用经济激发设计者创作欲望,才能创作出既有传统韵味又有时代气息的传统艺术作品,才能真正活化发展。

2.把传承融入旅游观光中

中国冬季南北气温差距比较大。入冬以后,很多有条件的家庭会到海南旅居,躲避严寒。有的家庭居住时间长达三个月,经过短暂的新鲜好奇之后就会感觉无聊乏味。当地可以开设免费培训班,把椰雕艺术的传承融入旅游观光中,激发游客的获知欲望,旅游、学习两不误,以此来扩大传统椰雕艺术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3.与本地高校相结合的传承模式

近年来全国都在建设和发展应用型高校,应用型高校应该是定“根”在地方,“生长”于地方,“成长”于地方,与地方共生共荣。海南省可以根据中央的这一指示,结合本地高校的办学条件,把椰雕艺术融入高校培养计划之中。开设选修课、专业课,既可以培养传统椰雕艺术专业人才,又可以更好地活化传承传统艺术。

非遗传习所

4.运用MOOC平台,激发DIY 制作

网络的高度发达及客户端逐渐成熟,为传统椰雕艺术的传承和活化创造了条件。网络学习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已经成为广大人民最便捷的学习方式。可以利用MOOC平台,把传统椰雕艺术的基本知识、制作过程等,通过平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传播,激发广大DIY 爱好者学习与制作,从而扩大传统椰雕艺术的影响力,使之成为耳熟能详的传统艺术品。

5.提升包装设计,使椰雕成为优质礼品

人们外出旅行总想给亲朋好友带些特色礼品以表心意,但是很多时候由于礼品不便携带而放弃了购买。海南省处于中国的最南端,邮寄路途遥远,包装设计的便携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甚至直接影响最后的购买意向。高雅的礼品、精致的包装可以促使传统椰雕工艺品成为返乡游客置办礼品的最佳选择。

6.制作图册

任何技术最可靠的传承方式就是书籍传播。椰雕是一项传统民间艺术,由于其竞争性导致技术封锁和加工的保密,社会上并没有制作图册出版,限制了椰雕技术的良性传承。面对濒临失传的窘境,有必要将椰雕的每一个制作步骤、图案都记录下来,形成文本图册,在培养椰雕加工人才的时候有教材可用,也可以增加传承途径。

(三)作品创新

1.题材创新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对于传统椰雕艺术来说创新至关重要,在保留民族特征不变的原则下,合理、适度地运用现代造型设计方法,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多层次、多纬度地开发出售游客喜爱的旅游工艺品是作品活化的关键。让游客在购物的同时,也得到对海南民族文化的体验。创作时,对消费人群适当划分,根据不同人群,运用不同手法创作不同题材,做到因人制宜,有的放矢。

2.手法创新

现代设计在精神上和形式上都表现出多元化取向,一方面以商业化的姿态出现,而且日趋成熟;另一方面以人格化、装饰化、个性化、传统化和民族化的追求,丰富和发展了现代设计中的自由主义精神。设计作品要满足现代化生产需要,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形式与风格相统一,由具象转向抽象转变,表现多于再现等。

椰雕艺术通过长期发展,拥有丰富的沉淀,不少艺人已经掌握了沉雕、立体雕、浮雕、通雕、镶胎、嵌贝、棕雕、拼贴等复杂工艺技术。但是时代的发展和旅游经济的竞争,迫使艺人开发更多的表现手法,以迎合游客的审美需求。可以把剪纸、玉雕、牙雕、桃雕、蛋雕、漆画、贝壳雕、竹木雕、景泰蓝等其他传统艺术形式融入其中,甚至将国画写意运用在椰雕中,从而达到新颖的视觉效果。由于椰壳自身厚度和形状的特点,便于平雕、浮雕化处理,可以向拼接转化,使作品从二维转化为三维,增加表现的丰富性。

(四)品牌形象

创建品牌是增强商品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打造一批高质量的椰雕艺术品牌,是活化传统椰雕艺术的必要手段。通过举办各类展览、文化艺术节等形式,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由封闭型向开放型、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形成一批艺术水准高、地方特色浓的文化品牌,使椰雕成为宣传海南的一张文化名片。

六、结论

在传统椰雕艺术逐渐消亡的现实中,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保护之外,还要结合市场调控、人才培养、作品创新、树立品牌等方式,给传统椰雕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力,为其保护与活化寻找多条道路,才能对它起到最好、最有效的保护,才能将本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非遗活化海南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思考
如何积累小学生活化作文素材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