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网络育人引领力提升过程中若干重要关系研究

2021-04-17 01:43张晓雁邱冉冉
关键词:育人中心思政

张晓雁,邱冉冉

(1.沈阳建筑大学党委宣传部,辽宁 沈阳 110168;2.沈阳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110168)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青少年“无人不网、无时不网、无处不网”[1]。互联网时代,网络已成为重要的育人阵地,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了青年。为加强各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推动形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同向同行的高校网络育人新工作格局,各省相继成立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虽然成立的时间不是很久,但是在引领和指导高校网络育人方面已经发挥出重要作用。

一、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概述

1.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的主要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2018年6月,教育部思政司印发的《关于委托建设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的通知》,要求各省教育工作部门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成立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简称“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负责管理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以加强各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高校网络思政管理,推动形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同向同行的高校网络育人工作格局。

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的主要职能是强化顶层设计,研究制定网络育人的相关政策,定期组织召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会,推动网络育人工作顺利开展。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积极探索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指导本省(区、市)“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等网络文化建设活动,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承担开发特色项目、组织考核评估、推广共建的网络育人经验、开展广泛的调査研究、组织开展网络育人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工作,同时,还负责本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建设、统筹、协调、督查等工作。

2.网络育人引领力提升的必要性

青年一代在思维方式、认知情感、行为习惯和信息获取等方面深受网络的影响,是网络生活的主要参与者和网络新技术发展的反馈者和推动者。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针、实现网络育人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课程,必须不断创新网络育人的发展模式,推动传统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增强网络育人的时代感和吸引力。网络育人是实现网络应用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的新型思政教育方式。当前,我国网络育人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主要包括网络人才队伍建设落后、网站吸引力不强、网络环境复杂多变等,因此,亟需提升网络育人的引领力,解决网络育人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更好地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新媒体的发展对青年一代的学习工作、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的深刻影响,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吸引力,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要主动占领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的战场,引导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这也是网络育人引领力提升的关键所在。

3.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网络育人引领力提升的意义

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网络育人引领力提升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有利于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有利于培养时代新人、有利于提高高校网络育人水平。

(1)有利于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多次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3]。要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4],关系到民族、国家和政党的兴衰成败,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把握和用好历史机遇,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迫切需要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进。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是高校宣传和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管理部门,随着其网络育人引领力的不断提升,能带动省内各高校做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和维护工作,更有效地促进省内高校守好意识形态阵地。

(2)有利于培养时代新人

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培养符合时代发展和时代需要的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培养“又红又专”[5]的人,他指出,红与专是对立统一的,要反对不懂实际业务的空头政治家,也要反对迷失方向的实际家[6]。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要求,邓小平同志提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7]。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8]。这是对中国共产党注重培养符合时代发展和时代需要的人才的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培养什么人”作出的时代回答。时代新人应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强烈的担当意识,同时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不懈的奋斗精神[9]。时代新人应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体现和要求[10]。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作为高校网络育人的组织者、引领者,能引领省内高校着力培育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大力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奋斗精神、担当精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有利于提高高校网络育人水平

髙校网络育人就是指“教育者依照科学、规范、积极、向上的教育理念,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等多种媒介手段,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为准则等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11]。不断提高高校网络育人水平,能够更好地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推动高校网络育人向着更加科学化和更加实效的方向发展。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网络育人引领力的提升能够从网络育人的内容、形式、载体、组织等方面推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高校网络育人水平的提高,应充分发挥其网络育人引领作用,提高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高校网络育人水平。

二、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网络育人引领力提升过程中的3对重要关系

提升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网络育人的引领力,必须理清和处理好3对重要关系,即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关系、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量与质的关系。

1.主导性和主体性的关系

主导性是指某一矛盾方面在矛盾统一体中或某一矛盾在诸多矛盾中占有领导、主导地位,它领导和支配着对立面或其他矛盾。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是其所在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负责组织和指导本省高校科学有序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与其所管理的高校这一矛盾统一体中,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居于主导地位,具有主导性。具体地说,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的主导性主要表现在其按照教育部和本省要求,结合本省实际,推进全省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组织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推动网络思想政治研究工作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笔者所说的主体性指从事网络育人实践活动的能动性。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网络育人引领力提升过程中,要注重调动高校的主体性,高校的主体性突出表现在其根据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的安排、布署、指导,积极并创造性地结合全本校实际,落实好这些安排布署,做好网络育人工作。

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的主导性和高校的主体性是辩证统一的。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作为本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者、引领者,组织、引领本省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科学、有序地开展,推动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同向同行的高校网络育人工作格局的形成。离开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的主导性,各省高校网络育人的主体性便缺乏集中统一的引领、调动,难以形成各高校主体之间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同向同行的网络育人工作格局。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的主导性同样也离不开高校的主体性,没有高校主体性的积极发挥,其作为主导者的各项网络育人工作布署难以很好地贯彻完成。高校主体性的发挥程度是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网络育人引领力高低的标志。总之,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的主导性和高校的主体性是辩证统一的,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更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

2.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统一性通常是指共同性、不可分离性等。笔者所说的统一性指网络育人的目标、任务、内容等方面要具有统一的要求。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网络育人引领力提升过程中,统一性具体指网络育人要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把握好思想定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8]。多样性一般指事物的种类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笔者所说的多样性指网络育人形式、方法、途径等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网络育人引领力提升过程中,多样性具体指各高校具体落实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制宜,在网络育人形式、方法、途径等方面注重多样化。

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网络育人引领力提升过程中,统一性和多样性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方面,统一性寓于多样性之中,统一性需要通过多样性予以实现;另一方面,多样性必须建立在统一性的基础上,离开统一性,多样性就失去了科学的指导,可能迷失正确的方向。要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既确保各高校网络育人在目标、内容上守正,又激励各高校网络育人在方法、形式、途径上创新。

3.质和量的关系

“质”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指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12]。除哲学内涵以外,“质”还在“质量”的意义上被普遍应用。作为“质量”的“质”指工作或产品的优劣程度。笔者就是从这个角度来使用“质”这一概念。“量”也是哲学上一个重要的范畴,指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笔者借用这一哲学范畴,主要用“量”指代规模、数量。习近平总书记分析指出“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13],这为在新发展阶段做好网络育人的引领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根本遵循。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在提升网络育人引领力过程中应注重处理好质和量的关系,克服片面追求活动组织的数量、文件下发的数量等做法,更加注重提升工作的质量,不断提升网络育人引领力。

三、处理好3对重要关系的现实路径

有效地处理好主导性和主体性、统一性和多样性、量和质的重要关系有利于提升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网络育人的引领力,笔者针对每一对关系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1.处理主导性与主体性关系的方法

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网络育人在引领力提升过程中,要遵循主导性和主体性辩证统一的规律,不能替代高校,不能包办一切,要积极调动高校网络育人的主体性;高校要积极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充分发挥好自身的主体性,落实好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网络育人的要求。第一,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要积极赢得高校的认同,激发其网络育人热情,应充分认识自身在网络育人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积极引导高校做好网络育人工作;同时,也应该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的所思所盼和兴趣爱好,为设计、规划好本省高校网络育人工作,为举办网络育人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要及时掌握自身对本省高校网络育人的引领力状况,认真总结引领高校网络育人的经验和不足,并针对所发现的不足,及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同时,要发挥高校的主体作用,防止把其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安排、组织的网络育人工作变成打卡任务。第三,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要丰富网络育人的内容和途径,优化网络内容创作,推出更多创新性强、吸引力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作品,提高自身的引领力。

2.处理统一性与多样性关系的方法

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在网络育人引领力提升过程中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坚持以统一性统领多样性,在尊重多样性中坚持统一性。第一,网络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应牢牢坚持统一性,按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和精神,对本省高校网络育人的目标、任务、内容等方面进行统一要求,在本省高校网络育人过程中发挥好举旗定向的作用。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作为本省高校网络育人的组织者、引领者,要提高政治定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引领本省高校通过网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四个自信”和“四个意识”,努力将其培养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8]。第二,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应积极鼓励、支持高校网络育人在形式、方法、题材等方面进行创新。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要运用多样化的方式方法,支持、鼓励该省高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制宜,把统一性的要求落实好,支持、鼓励本省高校在网络育人的形式、方法、途径等方面开展多样化探索,并通过建立多样化探索的考核制度,对本省高校进行激励。考核不仅是对结果的考核,更是一种过程管理,把高校在网络育人的形式、方法、途径等方面的多样化探索纳入考核体系,可以提升高校进行多样化探索的热情,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提升引领力不是迎合、附和高校,而是要把高校紧紧地团结起来,共同做好网络育人工作,共同把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得更好。在网络育人引领力提升过程中,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不能一味为了提高引领力而附和、迎合有关高校,而丢弃统一性要求。

3.处理量与质关系的方法

第一,加强网络内容创作。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推出的网络作品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其网络育人引领力的强弱,应以质量为导向,加强网络内容创作,推出更多创新性强、吸引力大的优秀网络作品,进一步提升网络育人的引领力。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倾向生动活泼的话语形式,越来越青睐那些接地气、有人情味的内容。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在网络优秀作品创作上要立足于这一实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帮助大学生化解思想上的困惑,使网络内容更具有吸引力。第二,配齐配强工作人员。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组织、引领网络育人工作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工作人员。各省虽然已经普遍成立了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但部分省市还缺乏与工作需要足够匹配的专职工作人员,特别是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技术、媒体传播等专业工作人员,有的依托高校由其他部门教师兼任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由于身兼数职而不能集中精力来思考、开展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的工作。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以及专业能力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引领工作的质量,阻碍了其引领力的提升。各依托高校应积极根据教育部思政司和各省级教育工作部门的要求,按工作需要为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配齐配强工作人员,组建政治意识、网络素养、媒体素养强的优秀网络思政工作队伍。第三,深入开展理论研究。有些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研究的现象,导致其网络育人引领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的理论支持不足。为进一步提升网络育人引领工作质量,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应组织开展相关理论研究,通过主动采取措施推动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为提升自身网络育人引领工作的质量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四、结 语

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承担着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引领带动本省高校网络育人、建设大学生网络精神家园等使命任务。为更好地发挥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的作用,应不断提升其网络育人的引领力。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网络育人引领力提升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主导性和主体性的关系、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以及量和质的关系。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进一步提升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网络育人引领力,使其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更有效地调动所负责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高校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大力开展网络育人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促进高校与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合力将大学生网络精神家园建设好,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维护好,将新时代大学生按照时代新人的标准培育好。

猜你喜欢
育人中心思政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