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的优势及认定维度

2021-04-17 01:43杜晶波
关键词:网民受众政治

杜晶波

(沈阳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深入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让科学理论、正确舆论、优秀文化充盈网络空间。”[1]《纲要》明晰了当前网络文化建设的使命与任务,为创新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微视频的出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一、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的优势

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一种优秀的网络文化成果。

在网络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空间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延伸到网络空间之中。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效,就不仅要“触网”“入网”,还要有效利用网络的特点和优势,充分运用网民喜欢的方式开展教育。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较之其他网络文化成果具有许多优势。

1.作为载体的优势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最大特点是承载性。即能够承载社会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其将承载的教育信息呈现在受众面前,为受教育者所感知、接受。微视频承载的信息内容较之一般的网络文化载体(如博文等)信息量更大。微视频把文字、声音、动画等组合在一起,图、文、声、像并茂地呈现给观者,可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受众传送大量的信息。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还具有中介性的特征。这种中介性使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有机联系起来。与其他网络文化成果相比,微视频的形式更具感染力,更能引人入胜。由于微视频传播的内容形象、生动,使得教育信息易于有效传送给受教育者。由信息传播原理可知,影响信息传递的因素除了有客观因素,还有主观因素。在客观因素大体一致的情况下,教育信息的呈现方式、受教育者对载体的喜欢程度,或者说受众对载体感兴趣的程度,都将极大地影响信息的传送效果。媒介趣味理论表明,“媒介趣味传播将对受众的感官产生一定的刺激,使受众从中感受到‘有趣’,从而较大限度地获取受众的注意力资源”[2]。微视频的表现形式深受广大网民的喜爱,趣味性更强,其承载的信息更易引起网民的关注。实践表明,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受众总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注意和接受相关的内容,对不感兴趣的内容会主动回避、排斥。所以,微视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更有利于受教育者对教育信息的选择。受众选择信息的数量,决定了后继过程消化与吸收信息的质量。如果载体承载的教育信息能被受教育者大量选择,思想政治教育就易取得实效。反之,如果载体承载的教育信息不能被受教育者大量选择,后继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2.对舆论引导的优势

微视频的构成要素,决定了它在传播过程中比单一的文字传播具有更大的优势。这主要是因为构成微视频的文字、图片、图像等多种要素在传播信息时能够给受众带来多方位的感官刺激,有效调动起受众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积极性,使传播内容更加有效地作用于受众。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具体的环境中得以开展的。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对环境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具体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改善环境、优化环境,创设有利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条件。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运行的一切外部因素。”[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既有物质环境,又有精神环境,其中,舆论环境是精神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舆论环境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不良的舆论环境则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甚至会消减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舆论环境,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传播学中有个议程设置理论。这一理论表明,“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4]。为了进一步揭示议程设置与舆论的关系,首先应明确舆论的概念。所谓舆论就是社会中相当数量的人对于某一特定话题所表达的个人观点、态度和信念的集合体。由此可知,媒介议程设置能够通过决定人们关注的话题而影响社会舆论。

基于信息传播、社会舆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等相关运行机制的分析,能够建立起如下逻辑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通过网络议程设置,引发或影响人们对相关问题的关注,从而改善社会舆论环境,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

2014年2月27日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5]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网络宣传思想工作在引导网络舆论中的重要作用,深刻揭示了网络媒体、社会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为新时代优化网络环境、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指明了方向。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是网络媒体、社会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作用机制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优势。

二、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的认定维度

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的认定必须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特征,兼顾微视频的自身特点,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具有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只有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微视频,才可称其为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

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的认定,应该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入手,从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感染力、教育效果和受网民欢迎程度4个维度进行认定。即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应该是:有料——内容丰富、有思想性;有形——艺术性与技术性俱佳;有温度——感染人、打动人;有人气——高点击率。

1.内容丰富,思想深刻

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这是毋庸置疑的。微视频表达形式具有特殊性——更多是用图像表达内容,图像具有直观、形象的表达特点,但是其自身也有不足,即一系列图像要表达丰厚的思想也并非易事。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传递教育信息、达到教育目的,必须增强微视频内容的思想性和丰富性,除此以外无其他捷径可走。微视频的思想性要通过文字、声音和图像共同完成。其中,图像更是起到重要的作用。“据统计,一个人获取的信息大约有75%来自视觉”[6],足见图像对微视频传递教育信息的重要作用。

(1)主题鲜明,价值导向明确。优秀网络文化产品具有教育人和引导人的重要作用,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也不例外。其思想性要通过鲜明的主题和明确的价值导向反映出来。鲜明的主题凸显了微视频的思想内涵,明确的价值导向彰显出微视频的教育张力。

(2)内容丰富,立体感强。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要有“料”,是指要有丰富的内容。在“内容为王”的视听世界,“微”作品要承载更多的教育内容,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其教育功能。“碎片化”观赏(阅读)下,更需要内容丰富、完整、逻辑性强的作品。“碎片化”观赏(阅读)是指网民利用零碎的时间观看(阅读)长度较短的作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作品本身就是碎片化——毫无逻辑性的材料堆砌、缺乏思想性的素材拼接。微视频时间“微”,但不等于教育内容少、教育功能弱。因此,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必须结构完整、内容充实。通过字、音、画、影的组合,有效反映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标,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的认定,一定要从其承载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教育内容的思想性入手进行考量。丰富性凭借其图像和语言内涵得以呈现,思想性通过逻辑结构、价值导向得以凸显,教育功能通过视觉张力得以实现。

2.艺术性与技术性皆佳

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是艺术性和技术性有机结合的文化产品。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的认定,一方面要讲究艺术性,另一方面还要注重符合微视频特征,技术较完备。

(1)创意新颖,构思巧妙。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不是对教育素材的简单搬迁,而是在材料取舍、有效加工的基础上以完整的形式呈现在网民面前。主题决定了微视频要表达的内容,创意则决定了微视频的表现形式、视觉效果。只有好主题还不够,好主题加上好创意,才能使作品受到网民喜爱。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既要具有社会性,又要具有艺术性。社会性是指微视频传播给网民的思想属性,即“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7],传递社会倡导的价值观。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社会属性的唯一标准。艺术性是指微视频呈现在网民面前的艺术审美属性,其主要是通过作品的表达形式和艺术风格表现出来的。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达相同或相似的内容,但是不同的表达方式带来的教育效果、传播深度和广度却可能有很大不同。只重艺术性、忽略社会性的作品难有长久的生命力;只重社会性、忽略艺术性的作品也难以得到网民的喜爱。只有那些创意新颖、构思巧妙、表现形式不落窠臼的微视频,才能抓住受众的眼球,受到网民的欢迎,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是艺术性与社会性相得益彰的作品。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对人产生陶冶情感、升华人格、净化灵魂和振奋精神的作用。

(2)制作精良,播放流畅。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不仅具有优秀的主题、良好的创意,还具有完美的构图、流畅的画面。微视频是网络技术的产物,要有充足的网络技术含量。这种网络技术含量的外在表现就是图像清晰、播放流畅。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应从声、光、影、音、像各个方面都给受众带来美感和吸引力。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是信息源,人人都可以在网上发声(发图、发图像与发声的实质是一样的),以表达自己的观点。面对如此复杂的网络环境,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要想抓住网民、吸引网民、留住网民、打动网民,必须从细微之处入手,向精品化方向努力。切不要以为题材好、内容好、表现方法好的作品就一定能有效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网络环境下的受众群体对包括微视频在内的网络作品非常挑剔。如果是技术原因导致微视频出现瑕疵,如播放卡顿、视频光线过强或过弱、字幕模糊、声音与画面不匹配等,他们可能就要弃之而去。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的认定一定要关注其艺术性与技术性的统一。

3.感染力强

人们常说,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有高度,还要有温度。后者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感染力。“所谓‘感染力’指的是能够引起他人产生相似或相同思想感情的能力。”[8]“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是教育者综合运用各种载体、方法,创设情境氛围,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其中,引起受教育者的情感共鸣,使其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进而使受教育者心理、思想和精神上产生正向的引力。”[9]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的作用非常重要,它是衡量其教育效能的重要因子。没有感染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苍白无力的,因为其无法触动人们的心理和情感、难于产生思想共鸣,教育效果自然不佳。

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的认定,要重点考核其感染力。主题、素材、表现方法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微视频的感染力,或者说微视频的感染力是一项综合指标。其中,主题、素材决定了微视频的思想性魅力,表现方法决定了微视频的艺术表现力。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创作过程中存在两类不良现象:一类是未能有效把握微视频的传播特征,沿用老的思维方式,新瓶装老酒,只是用了微视频的形式,而表达内容仍然采用旧有的方法——直奔主题、话语不接地气、缺少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应有的温度;另一类是过分注重微视频技术的运用,形式很好,但是教育素材选择不当,整体表现力弱,缺少应有的高度,微视频的思想政治教育性不强。尽管这两种现象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其结果都使微视频作品缺少了应有的感染力,不能从心灵深处打动受众,难以在受众中引起共鸣。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要走入受众的心理,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强调用主题吸引人、内容打动人、表现方法感染人,让受众自愿接受教育内容。

4.点击量高

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一定是受网民欢迎的作品。网络平台提供的计数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的受欢迎程度一目了然。点击数量作为反映微视频受欢迎程度的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思想政治教育类微视频之所以受欢迎,当然是因为其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制作精良、符合网民的欣赏心理和习惯。这样的微视频网民看过之后才能爱不忍释、反复观看,其点击数量自然是高的。此外,网民“点击、点赞、点评、关注等”[10],都会产生连锁效应,使更多的网民竞相观看口碑好的微视频,这类微视频的点击数量也会不断攀升。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出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的传播效果——受众数量多、传播范围广,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的影响力——教育效果好。两者共同反映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微视频的育人功效。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的认定必须关注其点击数量。点击数量过低,显然是缺少受众,没有受众,微视频的教育功效就无法发挥。高点击量是微视频受欢迎的直观反映,也是微视频发挥其教育功能的有效保障。

三、结 语

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的4个认定维度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不能用一个维度替代其他维度。特别是不能简单地以点击数量作为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的衡量标准,唯点击数量的做法不利于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认定工作的健康发展。只有从4个维度入手,综合认定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才有利于形成客观评价、科学引导的认定工作发展态势,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建设和网络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网民受众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