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肾与三焦相通”探析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诊治*

2021-04-17 18:08朱荣欣任献青丁樱苏杭张凯蔡明阳
中医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邪气中焦三焦

朱荣欣,任献青,丁樱,苏杭,张凯,蔡明阳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450046;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450000

紫癜性肾炎(henoch-schö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肾脏疾病之一,继发于过敏性紫癜(henoch-schönlein purpura,HSP),表现为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疼痛及血尿、蛋白尿等肾脏损伤的临床症状[1],病情反复,治疗周期较长,约15%~20%可出现肾功能衰竭[2]。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药物及食物过敏、感染、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至今尚未十分明确,治疗本病的过程中常采用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近年来,中医药对HSPN的治疗优势逐渐凸显,因此对其病因病机及临床诊治的探讨有重要的意义[3]。“肾与三焦相通”理论在古代已有论述,故笔者发微启蒙,结合儿童HSPN的临床特点,从三焦出发着手论治。

1 肾与三焦相通

《灵枢·本脏》言:“肾合三焦膀胱。”指出肾脏与三焦、膀胱生理上的相关性。明代李梴所著的《医学入门》[4]转引《五脏穿凿论》提出的“肾与三焦相通”理论,并注解道:“肾病宜调和三焦,三焦病宜补肾为主。”张隐庵曰:“三焦乃少阳之相火,生于肾阴,从下而上通会于周身之腠理,脏腑之膜原,总属一气耳。”《中西医汇通医经精义》认为三焦之根,起源于肾[5]。由此可见,众多医家认为肾与三焦关系密切,二者生理功能亦联系紧密。从中医学整体观念来看,肾主水,三焦主持诸气,二者相互依赖,肾中阳气与津液之游行输布、精气之转输封藏、水液之代谢均离不开三焦的气化功能,而三焦决渎亦离不开肾中阳气的蒸腾供养[6]。

2 从三焦分论HSPN之临床症状

三焦乃气血津液升降出入之通道[7-8]。《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言:“三焦病者,腹气满。小腹尤坠,不得小便。窘急,溢则水留即为胀。”若其气化功能失调,通道不畅,则肾精的濡润滋养能力下降,水液输布异常。由此可见,三焦与肾脏病理上有密切关系,肾脏作为三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在儿童HSPN病程中,若早期各种病邪侵犯中、上二焦,累及肾络,肾气亏虚,致三焦决渎失司;若疾病发展至后期,络伤肾败,命门之火衰微,上、中、下三焦失去肾阳的温养,水肿、血尿、蛋白尿长期存在,久治不愈,严重者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

清代吴鞠通结合前人观点提出了三焦辨证理论。吴尚先《理瀹骈文》[9]中汲取各位先贤与三焦理论相关的思想精华,进一步提出“三焦分治”思想,将人体从上至下分为三部,分别为上、中、下三焦,认为心肺在头至胸之间,属于上焦;脾胃在胸至脐之间,属于中焦;肾、大小肠、膀胱在脐至足之间,属于下焦,主张根据上中下三焦分病位施治。故从三焦分论HSPN不同阶段的病变特点,按照其在三焦不同的临床症状,上可见发热恶寒、咳嗽、咽干咽痛、鼻衄等;中可见身热不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纳差、大便稀溏等;下可见消化道出血、腰膝酸软、肢体水肿、按之凹陷不起等症状。

3 从三焦分论HSPN之病机

3.1 邪犯上焦与HSPN《温病条辨》云:“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肺居于上焦,肺为水之上源,为娇脏。肺合皮毛,若风、湿、热等邪气自卫表入侵,首先易入侵手太阴肺经,邪气在经络走窜,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迫血妄行,导致血液外溢于肌表而发为瘀点、瘀斑,小儿体质纯阳,若此阶段失治、误治或传变,因肾为肺之子,母经之病下传于子,邪气循经入里,伤及肾络,络脉瘀阻可出现血尿,正如《诸病源候论》曰:“风邪入于少阴则尿血。”伤及肺经日久,其通调水道能力下降,精微下泄,自小便漏出,可见蛋白尿。

3.2 毒滞中焦与HSPN《灵枢·经脉》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脾胃居于中焦,脾主统血,主升清,主运化腐熟水谷精微。一方面,上焦之邪气郁滞日久可传至中焦,形成内毒;另一方面,毒邪亦可直接入侵中焦。《黄帝内经》言:“地气通于嗌……谷气通于脾。”食毒或药毒自口而入,作为外毒潜伏患儿体内,首先伤及脾胃,滞于中焦。内毒与外毒相合郁于阳明,脾胃受毒所伤,脾主统血功能受损,导致血液溢于脉外,毒滞中焦日久下行伤及肾络,均可形成血尿;清代黄元御曰:“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在下之气不可一刻不升,在上之气不可一刻不降,一刻不升则清气下陷,一刻不降则浊气上逆[10]。”阐述了脾主升清与胃主降浊之功能不可失调的道理,毒滞中焦后导致脾胃之气亏虚,二者之宣降发挥失常,中气下陷,则水谷精微之物下流,形成蛋白尿。

3.3 浊留下焦与HSPN吴鞠通《温病条辨》云:“温邪久羁中焦,阳明阳土,未有不尅少阴癸水者[11]。”肾居于下焦,主封藏,主固摄,可助小肠分清泌浊。上焦与中焦之邪气久久不去,延至下焦时,正气耗伤严重,已是虚邪占据主导地位。一方面,若郁久化火,导致虚火旺盛,灼烤肾脏而使络脉受损,血不循经则出现血尿;另一方面,如巢元方言:“小儿脏腑之气软弱。”因久病不愈,肾阳逐渐虚损,蒸腾及温煦功能受影响,肾脏司开阖及封藏功能失常,肾精不固,精微物质自小便而外泄,表现为蛋白尿。若此时水湿浊毒留滞体内无法排出,临床甚可出现水肿,肌酐、尿酸、尿素氮等增高的病理表现。

4 “三焦与肾相通”理论在HSPN治疗过程中的应用

4.1 上焦宜宣散,以透邪外出上焦之病变大多属于HSPN初期,此期紫癜颜色较红,伴咳嗽、发热、咽痛、便秘等,多同时出现血尿与蛋白尿。“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因此本阶段多从肺经入手论治,邪在卫分,风、湿、热等邪气轻浅,尚未入里,若急于治肾而不宣肺易引邪气入里,当以解表宣散、芳香化湿为主要治法,引入里之邪气外出,临床中多予“辛凉平剂”银翘散加减[12]。此方用药多为轻扬上升之花、叶、茎,方中质轻味薄之金银花、连翘共为君药引药直达病所,外散风热、内清毒热,以透上焦之表邪外出;臣以薄荷、牛蒡子、荆芥疏风解毒利咽,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牛蒡子可使尿蛋白排泄减少[13];佐以芦根、竹叶等清热生津;若血尿者,可加大蓟、小蓟、紫草以凉血止血利尿。临床中应注意,宣散上焦时慎用重镇沉降之品,此类药物不利于透邪外出。

4.2 中焦宜疏通,可斡旋气机中焦之病变大多属于HSPN中期,此期经过治疗后皮肤紫癜颜色较前变淡,若隐若现,可伴腹痛腹胀,反复出现血尿或蛋白尿。辨明正邪之强弱是本阶段的治疗关键。故临床选择方药时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若毒邪壅盛脾胃,阻滞气机,患儿多伴见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则祛邪为先,方选犀角地黄汤加减[14]。方以咸寒之水牛角粉为君,清除血分之毒邪,以生地黄为臣,清内毒复阴血;佐以牡丹皮、赤芍,共奏清热凉血之功。若尿血者,可加白茅根、仙鹤草凉血止血。另一方面,若脾虚兼邪实,患儿多伴见形体偏瘦面色萎黄、纳呆便溏,则补虚以扶正,李时珍提出“土爱暖喜芳香”,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本方以四君子汤为基础,加山药、砂仁、白扁豆、薏苡仁、桔梗、莲子以芳香醒脾、行气悦脾,达到标本兼顾、深入中焦斡旋气机、使其升降达到平衡状态的作用。临床中血尿者,予紫草、茜草、蒲黄、仙鹤草等,凉血止血,止血不留瘀,活血不伤正;蛋白尿者,予土茯苓、芡实以固摄精微。用药时,避开寒凉之品,此类药物阻滞脾胃运化。

4.3 下焦宜补虚,助分清泌浊下焦之病变大多属HSPN后期,因“小儿脏腑之气软弱”,病情缠绵日久,此时患儿多正气亏虚,已无力抵抗外邪,临床多见无明显紫癜新出或斑疹隐隐,血尿与蛋白尿久久不退,此时以补虚为首要任务,恢复肾脏固摄及闭藏之功能。临床用药亦从两个方面着手论治:一方面,此期若治疗过程中应用大量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导致津液亏损,虚火旺盛,若伴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痤疮较多者,多予知柏地黄丸加减,此方由六味地黄丸加减而成,有“补五脏之阴纳于肾”的作用,其中以“壮水之主”之熟地黄作为君药以滋阴补肾,益精填髓;臣以山萸肉、山药补肾益脾,乃金匮肾气丸隐藏的治肾法则[15];茯苓、泽泻渗湿降浊。全方清补兼施,共奏滋阴降火,散瘀泻浊之功;尿血者,予墨旱莲、侧柏叶以凉血止血;蛋白尿者,予莲子、芡实以固肾摄精。现代临床观察亦发现,HSPN肝肾阴虚证患儿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的基础上,以知柏地黄丸为基础方加减用药者,病程明显缩短,血尿与蛋白尿的消失速度加快,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反应减轻,高凝状态得到纠正[16]。另一方面,若肢凉畏寒,肢体水肿,按之凹陷者,此时肾阳衰微,水液蒸腾气化失常,津液内停,小肠泌别清浊功能失调,出现肢体水肿者多予右归丸加减。方中以滋补肾阳之附子、肉桂、鹿角胶为君药,以温里散寒;熟地黄、枸杞子、山萸肉、山药为臣药,以益气补脾、滋补肾阴,共奏“阴中求阳”之功;佐以菟丝子、杜仲、当归固精缩尿、强壮筋骨、养血和血。诸药相合,在兼顾肝脾肾阴阳的同时,以温补肾阳、元阳归原为主;若血尿者,予石韦、三七粉、葎草以活血化瘀止血;蛋白尿者,予“固密精气”之芡实、金樱子以收敛固涩;肢体水肿者,予猪苓以利水消肿。临床用药时应注意,滋腻之品不可过用,以免邪气留恋。

5 重视预防调护

本病的预防调护亦相当重要。HSPN多由HSP进展而来,临床中由上呼吸道感染诱发者占多数[17],故本病初期、邪在上焦时,应嘱患儿注意锻炼身体,适量运动,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可予玉屏风散类方药增强免疫力。同时应密切监测尿常规及尿微量白蛋白,及早掌握肾脏损害的程度,应尽早药物干预,减轻肾损伤程度,改善预后。本病中期,邪在中焦时,应注意脾胃的调理,正如明代万全《育婴家秘·五脏证治总论》所言:“脾司土气,儿之初生……脾未用事,其气尚弱[18]。”嘱患儿忌食辛辣油腻、海鲜、羊肉等食物,以免助长湿浊毒邪。本病后期,邪在下焦时,若蛋白尿者,应注意优质低蛋白饮食,肢体水肿、按之凹陷不起者应注意低盐饮食,并嘱患儿注意休息,减少剧烈运动。

6 结语

HSPN是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疾病,在亚洲,约30%~40%的紫癜患儿发展为HSPN[19]。西医多以对症治疗为主,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虽改善临床症状,起效快,效果显著,但不良反应明显。中药可以减少尿蛋白漏出、保护肾脏功能,并与西药协同增效[20]。

儿童HSPN病因病机复杂、临床症状多样而治疗方案尚未统一。该病累及肺脾肾等脏腑,涉及面广,从脏腑辨证论治HSPN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素问·灵兰秘典论》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通行水液,是水液升降出入之道路,肺脾肾为主水液之脏[21]。文章结合“肾与三焦相通”理论与《理瀹骈文》提出的“三焦分治”思想,以上、中、下三焦为辨证纲领,认为初期邪犯上焦,可选银翘散加减以透邪外出,并慎用重镇沉降之品。邪传中焦,若毒邪壅盛、阻滞气机,可选犀角地黄汤加减以清热化湿;若脾虚兼邪实,可选参苓白术散加减以健脾利湿,并慎用寒凉之品。前期失治误治,缠绵日久,邪羁下焦,则以补虚为主,若肾阴亏虚、内生火热,可选知柏地黄丸加减以滋阴降火;若肾阳虚衰、失于温煦,可选右归丸加减以温补肾阳,并慎用滋腻之品。从三焦论治儿童HSPN,既结合了脏腑辨证和病因辨证,又充分融合了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扶正培本的治疗原则,为临床诊治儿童HSPN提供了新思路。

猜你喜欢
邪气中焦三焦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
畅通中焦选对药
李生财论治湿阻中焦型慢性胃炎经验
“怪病不治治中焦”肾阴亏虚也会诱发喉痹、失眠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一) 两手托天理三焦
幸福来自感动
别轻易拔罐刮痧
运用吴鞠通寒湿理论治疗中焦寒湿证疗效观察
三焦和心包相互关系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