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价值及教学实践

2021-04-18 23:44王建军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3期
关键词:整本书诗经爱情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对《诗经》进行研究与学习,古已有之。《诗经》的教化作用也受到了历代学者的重视。现当代,不同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对于《诗经》也多有收录。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实施,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探讨《诗经》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价值以及进行《诗经》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诗经》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价值

整本書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重大的意义,能够“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

《诗经》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1.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诗经》大多以是句式整齐的四言诗,非常简洁凝练,文辞优美,再加上《诗经》一咏三叹、重章叠句的复沓手法的运用,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韵美。周代,人们“引诗证事”“赋诗言志”成为一种风气。在上层交往和诸侯外交活动中,不学诗则无法开口,交流不能顺利进行。《论语·季氏》载:“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2]充分体现了《诗经》对人语言能力的重大影响。

学生在阅读《诗经》的过程中,通过具体的专题研究,对《诗经》的语言特点进行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感知、把握《诗经》的语言特点,并运用到与人交流与写作之中,使自己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语言优雅准确,从容流畅,从而提高了语言运用的能力。

2.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整本书阅读能够“增广人生的格局,陶冶崇高的精神和博大的情怀”。[3]通过《诗经》整本书阅读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

阅读《诗经》能“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增加相关的知识,并从中了解当时社会的民俗文化,拓展见识,从而让自己有着广博厚实的文化基础。

阅读《诗经》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诗以言志抒情,通过阅读《诗经》,感悟诗人的情感,通过心灵的交流,产生共鸣,从而丰富自我的情感体验,陶冶自我情操。一如《礼记》所说:“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阅读《诗经》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爱情婚恋诗是《诗经》中数量最多、流传最广的部分。其中平等自由的恋爱模式,坦率直白、敢爱敢恨地示爱方式,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如《诗经》“风之始也”的《关雎》,既描写了君子对淑女的热烈追求,也描写了思而不得的焦虑无奈。君子在追求淑女时“发乎情,止乎礼”,非常的理性克制,不以占有为目的,而是以婚姻和谐为目标。节制理性,是爱情中正确的追求方式和相处方式。阅读《诗经》也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如《无衣》能让学生感受到同仇敌忾的气概和并肩作战的兄弟之情。

《诗经》中有关黑暗现实的描写,可以让学生感受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对黑暗的鞭挞,对遭受不公平待遇民众的同情。让学生明辨是非,增强了学生的正义感。

总之,《诗经》可以提升学生审美品味,丰富其审美体验,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3.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诗经》自春秋时期成书以来,历朝历代对其进行注解的学者不计其数。同一篇诗作,不同学者解读差异很大。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不受前人注解的影响,勇于质疑,并积极求证,形成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例如《关雎》一诗的主旨,学界历来有不同的见解。《史记·外戚世家》:“《诗》始《关雎》,……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毛诗序》称其为“后妃之德”;清人方玉润等则认为其为恋歌或婚礼之歌,只是有时机、君子淑女身份地位的不同。徐正英根据上海博物馆藏楚竹简书《孔子诗论》,发现了孔子对《关雎》的评价为“情爱也”,“以色喻于礼”,“反纳于礼”,称其是一首爱情诗,但其立意在于表达对爱情婚姻的依礼相求。

在阅读了这些学者的观点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探究《关雎》这首诗的主旨,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并阐明理由,言之有理。

4.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诗经》中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追求,以及对底层民众的关注,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与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在有关爱情婚恋诗篇中,其中所表现出来了的自由奔放、平等浪漫、大胆追求,以及“发乎情,止乎礼”的互相尊重的婚恋关系,与现代社会的主流爱情观非常相似。通过阅读,拉近了学生与中国古代文化的距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

二、《诗经》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与实践

在对《诗经》的思想内容与艺术价值有了深入地把握,并思考了《诗经》整本书教学价值后,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诗经》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

1.教学目标的设定

通过《诗经》整本书阅读,要让学生对《诗经》书名的定名与编集、作品产生的时代与地域、作品构成的类别与分布、语言的运用、社会文化生活背景等整体文化信息都有初步的理解。

有关《诗经》的思想内容,尤其是爱情婚恋、征战行役等题材内容有着相对深入地感受;对诗歌的艺术特色,尤其是赋比兴手法及反复咏叹、重章叠唱手法,通过具体诗篇的解读进行感悟与把握。

通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等方式,提高学生搜检信息、分辨信息、整合信息等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对自我观点的辨识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诗经》让学生感悟其语言美,感悟古人的超越时空的丰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文化自信。

2.教学内容与方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建议,“围绕学习任务群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通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诗经》整本书阅读主要通过学习任务群的专题学习,组织学生展开合作探究与研讨。

《诗经》内容丰富,而中学生的学业任务又比较重,有关《诗经》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必须有所选择与侧重,既能让学生对《诗经》有比较完整的把握,又能对一二内容有所深入。所以,我们主要设置“《诗经》爱情专题”“《诗经》艺术手法研究”“《诗经》比较研究”等主要专题。当然,如果学生感兴趣,还有很多专题可以进行探究,如:《诗经》意象研究、《诗经》地域文化研究、《诗经》传播研究、《诗经》单独诗篇教学研究等。

3.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

《诗经》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主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确定版本,通读诗篇,在此阶段师生要一起确定需要阅读的《诗经》版本,确定之后,开始阅读,并纪录阅读过程中的思考与问题;其次,查阅资料,梳理相关内容;接着,专题探究;最后成果展示与评价。

有关《诗经》整本书阅读,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

(1)是否对《诗经》进行了通读,在读的过程中有无综合运用精读、略读等阅读方法。

(2)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否检索到《诗经》的相关内容。

(3)能否读懂相关学者对《诗经》的解读,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阐释。

(4)能否很好地与小组成员合作,与他人分享自己所得,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研究。

下面以“《诗经》爱情专题”的案例来具体展示《诗经》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案例如下: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诗经》爱情专题

阅读《诗经》、宋朱熹《诗集传》、高亨《诗经今注》等,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以下任务:

1.整理挑选出《诗经》有关爱情婚恋的诗篇。

2.列出你认为主要的语言现象。

3.诵读诗篇,选择你喜欢的诗篇进行背诵,并挑选2-3篇进行点评。

4.以小组为单位绘制出《诗经》中有关爱情婚恋诗篇的地理分布。

5.梳理学者有关对《诗经》爱情诗篇的评价与观点。

6.分析《诗经》中爱情类型、特点等,并自选角度完成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论文。

这些任务是在学生对语言与内容熟悉鉴赏的基礎上,训练学生基本的学术能力,培养学生的传媒素养。学生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理解感悟有关先秦人们的爱情生活内容,并形成的自我观点,通过专题写作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专题研究的过程中也能使自己形成正确的爱情观与婚恋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诗经》整本书阅读有着非常重要的教学价值,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设计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设计,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诗经》整本书阅读,有利于学生“训练阅读概括能力,丰富想象和联想,提升思维品质和鉴赏能力,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4],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11.

[2]钱逊.《论语》读本[M],中华书局,2008:204.

[3][4]王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96.

王建军,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整本书诗经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论语》整本书阅读
不谈爱情很幸福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解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