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分数职能 提升教学效能

2021-04-18 18:06余不易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教学效能策略

余不易

[摘   要]长期以来,分数是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相同的分数是否反映着学生个体相同的认知水平?相同分数的学生是否存在相同的能力差异?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可见,还需要挖掘更为科学的评价准则。在实践中,通过对分数进行挖掘,构建“知识+能力”的诊断系统,能够使学业评价从经验走向科学,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落实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分数职能;教学效能;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6-0066-02

中学学业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试评价,考试评价的直接参考依据就是分数。一直以来,考试评价这种终结性的评价只是简单地对一个班级或一个年级的学生进行分数上的比较,这难以凸显评价对学生个体发展的作用。这样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对学生能力发展的关注,影响了學生的综合发展。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着积极的改变,在改变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值得探究的问题,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如何利用数据清晰地呈现学生的学业水平,并帮助其进行正向的改进”。创建知识和能力兼顾的学业评价体系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在实践中,应用“知识+能力”的二维诊断系统对现有的分数进行挖掘,能够推动学业评价从经验走向科学,并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分数原有的呈现方式与职能

以往的学业评价通过考试(作业)检测,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业成果,学生、教师、家长所获得信息是各学科的成绩、排名及进退情况。学校管理层以及教育部门,还会基于分数统计“一分三率”(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低分率),以此来评估学校或教师的教学质量。

这些数据主要体现了“区分、排位、选拔”的功能,对学生对学科的掌握可做大致的评估,但是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难以起到改进作用。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现在已能够对考试分数进行详细统计,并生成各类数据表格以供参考。其中,小题得分统计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小题得分统计可以呈现出不同题目的均分、得分率、难度、标准差等情况,具备了统计学的意义,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校宏观地分析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通过这些资料快速地获知掌握率较低的习题,并在第一时间去讲评、分析和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此外,对于学科均衡度、超均率等的统计,能够呈现出班级间、学生个体间的差距,这些统计数据在教学质量评价上发挥着一定的作用,能够为学校客观衡量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分数的二次挖掘

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显示差异,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挖掘分数,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重大。

1.通过分数分析学生的薄弱点

分数是试题检测的结果呈现,分数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每份测试题都隐藏着一份双向细目表,每个题目除了能给出分数外还附有考查的知识点,将每题得分率转化为知识点的掌握率,就能对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进行分析判断。这种转化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更具意义。如测试分数都为85分的两位学生,从分数来看他们没有任何差异,但是这两位学生错在不同的地方,掌握得较好的知识点也不相同。若基于分数进行分析,那么给予这两位学生的学习建议则基本上是一致的,但若基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则会给予这两位学生各不相同的指导建议。用这种方式对全班或整个年级的分数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学生整体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长处和短处。这些对教师的备课、师生的教与学都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途径。

目前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较为方便地实现从分析分数到分析知识点掌握情况的转变。呈现的具体方式如雷达图、蛀牙图等(如图1、图2)。

通过雷达图能非常直观地看出各知识点掌握率的高低。教师在分析或集体备课时,首先应该研究掌握率最低的知识点。这样在上评讲课时会更有针对性,能及时地补足学生的短板,使教学更具有意义。

蛀牙图是展现知识点掌握率的另一种方式,使用方法与雷达图相似。教师可以通过柱状的高低来判断掌握率,决定研讨和分析的内容。其优点在于,无论知识点的多少(从一次测试分析到多次测试分析),分析的结果都可以柱状排列下去,做到直观、清晰。

2.评估知识类型和能力层次,实现分数的意义最大化

从对分数的分析转向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分析,虽然在指导学习和教学上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教师应该明确,通过上述分析得到的结论,更多的是代表学生对过去的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要想使其更好地指导未来的教学,还需进行进一步挖掘。

教师可以将测试题中每题考查的知识点按“知识类型”进行分类,并将学生对它们的掌握情况进行统计。将考查的知识点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三类。再将学生对每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分为了解、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教师可将研究结果通过蛀牙图表示出来。通过有效分析这些数据,教师可以策略性地改变教学行为,从而促使教学效率的提高。

通过对不同知识类型掌握情况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更偏向于哪类知识的学习。在了解了这些信息后,教师可以分析新课内容所属的知识类型,以选择更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对能力层次进行分析,可以直观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在后续的教学中做到有针对性的补充、巩固。

三、转变分数职能的意义

从分数的分析到知识点的聚焦,再到知识类型和能力层次的挖掘,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分析现有问题的基础上,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促进教师、学生及学校管理的改变。

1.转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通过数据分析,教师能够从原来的宏观评价和粗放式交流逐渐转变为精准性分析和个性化指导。教师通过分析检测结果,可以找到教学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以结合实际适时地调整教学策略,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对后续的教学有影响的知识点,须及时进行巩固,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扫除障碍。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对知识类型和能力类型的分析,客观地认识到学生及自身的不足,从而在改进不足的同时,寻找更加适合教学发展的实践方式。

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同样分数的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是不同的。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准确地找到自身的不足,明确自己的学习类型,从而可以做到精准性补差。

2. 转变学科教研

在集体备课教研中,通过分析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明确地找到平时自己有所忽略的地方,准确快速地聚焦教研的重点和难点。在有限的教研时间下,这样的高效方式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学科组在教学中的问题。通过研讨所有学生都不能有效掌握的知识,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科组的教学水平,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在集体备课教研中,对不同类型知识的教学研讨,以及对不同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使得教师能更好地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自身能力的提高,从而使得教学不仅有效,而且有内涵。

3.转变学校管理

学校可以通过长期观察教师的情况,研究教师的知识结构势差,明确教师的能力水平,从而在各项管理工作及活动中,发挥不同教师的优势。学校还可以为教师开设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

以往的学业评价更多的是通过分数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这其实是一种终结性评价,对后期的学习和教学的指导意义非常弱。通过对分数的挖掘,教师能够有效明确学生的薄弱点及学生对于哪些知识更有学习的兴趣等,并将目光从终结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这能够促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改变,使分数呈现更大的意義。

[   参   考   文   献   ]

周昭斌.让分数呈现意义[J].上海教育,2016(10):11.

(责任编辑    王嵩嵩)

猜你喜欢
教学效能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追求效率还需紧扣“要素”
紧扣学教“四性”加强数学习题教学探研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
实施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能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