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内涵发展促质量提升

2021-04-19 00:00赖荣明陈炳生
新教师 2021年2期
关键词:教研课程教师

赖荣明 陈炳生

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在教育的过程中怎样把灯点亮,怎样落实立德树人,提高教育质量呢?我们从以下方面展开探索和实践。

一、坚持一个理念:以人为本

学校树立了“以人为本,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坚持教育以人为本,校长、行政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同心、同行、同乐,让校园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教学教研管理者,以教师为本,实施人文管理,从教师工作需求出发,从教师专业发展出发,从教师基本利益出发,完善人文化管理制度,强化管理者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是以学生为本,不求人人成才,必信个个能行,使学生在“我能行”的自信中全面、健康、和谐、持续发展。

二、营造两种氛围

1. 营造活泼的读书氛围。一是开展“五个一”教师读书活动。教师结合个人实际制订学年读书成长目标:每天读书一小时;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每月写一篇学习心得;每学期参加一次读书会或读书沙龙活动,开展一次阅读交流展示活动。二是坚持开展学生大阅读活动。学校大力开展“书香校园”活动,通过学校各种图书资源的利用,通过红领巾电视台、少先队广播室等宣传阵地的引领,通过学科教学的拓展,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会读书。

2. 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开展“学习型”备课组、教研组建设,学习新课标、新教材,学习经典名著,学习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促进教师勤学习、善研究,勤反思、善总结,形成“以教学为重,以教研为乐”的良好氛围。主要举措:一是重学习,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教研水平;二是重研讨,不断提高备课组、教研组的教研水平;三是重创新,不断创新备课组、教研组的活动方式。如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同课同构教研模式、微课教研模式、网络化校本教研等。

三、突出三个更新

1. 更新教學观念。教育不仅要“立足当下”,更要“指向未来”。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我们引领教师更新课程理念,在课程开设、教学实施、评价方法、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2. 更新教学手段。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数字化智慧校园建设,成了我们必然的选择。我们在实现“三通”——校校通、班班通和人人通的基础上,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信息技术为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服务。

3. 更新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以生为本,改变学习方式,优化学习策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比如语文学科,我们优化了低段识字的几种学习策略:(1)趣味识字策略——游戏识字法、编顺口溜记忆法、儿歌识字法、形象记忆法;(2)在情境中识字策略;(3)在生活中识字策略;等等。又如数学,我们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迁移,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体验,引领学生先尝试后解疑,先猜想再验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课堂上教师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促进四“化”建设

1. 常规管理精细化。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学校修订完善了14项教学教研类常规管理制度,编入学校管理手册,作为教学常规管理的主要依据。

(2)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为了做到专课专用,教师任课安排上实行“语数教师不兼任本班其他课程”的措施,坚持值日行政每天巡查制度,把落实课程计划与教师年度考评、绩效工资挂钩,确保开足上齐上好各门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细致管理教学流程。①抓备课,在减负与增效上做文章。我们把关注点置于目标确定、洞察学情、互动探究和作业设置上。推行“个人研读—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的添加式备课模式,提高备课的实效性和实用性。②抓课堂,在有效学习上做文章。课堂上力求关注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思考、体验过程。为追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活动的收益和价值最优化,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四个转变”:在教学目标上,由单纯的为考而教转变为全面提高素养而教;在学习内容上,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在学习对象上,从重视尖子生转变为关注学困生,面向全体学生;学习方法上,由“讲授式”学习转变为以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的“体验式”“探究式”学习。③抓作业,在质量与创优上做文章。学校提倡师生共创优秀作业活动,学生方面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完成及时认真、正确率高、簿面整洁;教师方面力求批改细致、符合规范、评价到位、激励性强。④抓辅导,在耐心与当面辅导上做文章。⑤抓检测,在评析与反思上做文章。

2. 课题管理规范化。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做到了课题管理“四规范”,即职责划分规范、程序管理规范、研究活动规范、资料积累规范。通过规范管理,充分发挥了课题的引领、助推作用。

3. 教师发展专业化。我校从成长目标、主要途径、研究契机、提升能力方面促进教师发展专业化。

(1)成长目标。做一名目标清晰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技能出众的教师,做一名心态积极、有幸福感的教师。

(2)主要途径。①学习研训。主要形式有校本研训、网络培训、外出学习观摩等。②听课交流,开展教学“五评”活动。③教学反思,注意常思常新。

(3)抓住五个研究契机。基于教改项目的研究,基于课程开发的研究,基于统编教材的研究,基于常态课例的研究,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

(4)提升四个能力。从学科视阈到课程视阈——课程开发开设能力;从学科取向到素养取向——课程教学改进能力;从统一固态到动态选择——指导学生学习能力;从分数唯一到综合素养——教学诊断分析能力。

4. 学生成长幸福化。秉承学校“以人为本,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我们以“幸福花儿开,朵朵绽异彩”为主题文化战略,提出了打造幸福校园的构想。我们以“健康向上,幸福快乐”为宗旨,让学生在教师的亲切关怀中,在温馨有爱的班集体中,在书香校园的润泽中,在艺术殿堂的熏陶中享受着成长的幸福和快乐。

总之,我校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抓实教学常规管理,努力建设沐浴自然、充满情趣、弥漫书香的校园文化,砥砺前行在教育发展的新征途上!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汀师范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林彦 刘贞辉)

猜你喜欢
教研课程教师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最美教师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