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人人通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021-04-19 00:00叶全妹尤嘉
新教师 2021年2期
关键词:空间作业家长

叶全妹 尤嘉

“人人通空间”是教师、学生、家长共同进行学习、交流的一个平台。学生可借助该平台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在疫情期间,教师利用人人通空间进行线上授课、线上检测、线上互动,同样能进行正常有效的教学活动。即使在“后疫情时期”,教师充分利用人人通空间,也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本文从课前导学、课堂互动、课后作业这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利用人人通空间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课前导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并有一股持续的内驱动力,表现为“想学”“爱学”“乐学”。自主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品质,也是一种学习的助推力,有助于学习的持续化。

课前预习的一般性作业,都是朗读、生字学习、查找资料等。朗读的预习检查,教师无法一一落实,只能依靠家长签字这一种方法来实现监督。但家长签字存在这两种情况:学生没读,家长就签字;学生读得不理想,家长也签字。无法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查找资料更是预习作业中的“鸡肋”。要么是学生自己上网查找,然后摘抄下来,费时费力;要么是家长搜集,打印出来,学生是否有所收获,不得而知。特别在疫情期间,学生无法到校上课,预习作业的检查更是难上加难。利用人人通空间,可以大大提高预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提前上传相关的预习资料,制作个性化的导学案,向学生推送微课、视频、音频、课件、习题等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的预习。

以《三黑和土地》一课的预习为例。因本文是作者歌颂土地改革的一首诗歌,所以在学习之前需要先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于是教师先布置学生朗读,并让学生将朗读音频上传。然后教师通过“教学助手”推送相关的预习资料让学生阅读,并要求学生进行整理和分析,重点引导学生思考“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这一问题。最后通过布置适量的预习作业,检查学生生字的自学效果。这样的课前预习,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学”,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课堂互动,构建自主探究课堂

借助人人通空间上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提供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理解得更通透。教师可以在人人通空间上组建一个智慧化、信息化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地学习、交流与探讨,由此发生真正的、看得见的学习。

以《好的故事》一课的教学为例。因本文写作时代离学生较远,写作背景较复杂,因此在读懂文章这一环节时,学生就已经被一些难懂的词语绊倒了,如“乌桕、新禾、蓑笠、萍藻、伽蓝、一丈红”等。借助人人通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圈画出这些难懂的词语,然后出示这些词语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再引导学生猜测并思考:这些景物的描写是否有特别的意义?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了解这些词语的象征意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还存在一些困难,可适时提供一些相关的文章或视频,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让深奥难懂的语言文字变得图文并茂,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提供新模式。这样既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又极大地促进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

除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外,还可以利用平板电脑,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维度信息交流与互动。如教授《花之歌》后,引导学生向作者学习,利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写一写“云之歌”“树之歌”等。教师可以搜集并向学生推送人人通空间上的资源,如视频《春之歌》《浪之歌》,以及作者纪伯伦写的与这篇课文相关的其他散文诗,创设情境,让学生有一定的视觉刺激和感悟后,再让学生动笔写作。小练笔完成后,学生可以学习评价同伴的作品,教师也可以及时进行评价反馈,这无疑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课后作业,巩固延伸拓展知识

疫情期间,通过人人通空间进行在线检测、课后练习,教师可清楚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讲评,学生可及时订正。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习惯养成的任务,督促学生养成朗读、写字、阅读等良好习惯,并可自选主题与全国其他学生一起打卡,提升参与的积极性。

统编版教科书的课后练习题是课文学习的重难点,如《书戴嵩画牛》一课的课后习题就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以往这种作业的检查,费时多而收效少。教师可以在人人通空间上开展“最会讲故事的人”的作业评选活动,让学生先自主练习后再上传。学生不仅会认真完成这项作业,在评选的过程中,还会注意听别人讲的故事。通过作业评选,不仅提升了学生完成作业的自主性,还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又如,《腊八粥》一课的课后作业要求写一写自己最喜爱的食物。利用人人通空间,可以让这项作业“活”起来。学生写完小练笔后,可以从网络上找到相应的图片或视频,插入自己的小练笔文档中,赋予自己的作业“形色”。还可以自己拍摄相应的照片或视频,让小练笔成为美食解说词。这样的作业不仅学生爱做,相信也会吸引一大批家长的关注。为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称赞,学生必定会努力探究如何更好地完成作业。此外,作业的设计还可以根据学情来进行多样化的个性定制。如学完《匆匆》,可以推送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给有阅读兴趣的学生。又如,学完《腊八粥》,沈从文先生的短篇小说或者散文集也同样可以在平台上推送,让学生可以读得更多,读得更广。借助人人通空间,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学习平台,学生、家长、教师可以时时互动交流,从而拓展了学习的深度、广度和宽度。

人人通空间为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多的维度,同时构建了一个多元的、崭新的学习空间,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当然,在使用人人通空间时还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难以控制在平台上学习的时间,还需要家长的监督与引导;二是平台上的资源丰富,信息量大,教师要为学生筛选信息,减少“碎片化”阅读。问题虽存在,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要正视问题,充分利用人人通空间,将信息化技术手段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小学)

猜你喜欢
空间作业家长
创享空间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