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预测,从“悦读”到“慧读”

2021-04-19 00:00李帆
新教师 2021年2期
关键词:悦读学段老屋

李帆

“预测”作为统编教材中出现的第一种阅读策略,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手段,也是一种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善用预测是让学生从“悦读”走向“慧读”的第一步。虽然统编教材从三年级才开始系统教学预测这一阅读策略,但预测阅读策略在所有学段都可以灵活运用。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预测策略的运用有着不同的要求。

一、第一学段,引发期待,进入“悦读”

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最大的阅读障碍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疲倦。但这一学段的学生对于故事性强和趣味性强的文本有着本能的阅读冲动, 所以对这一学段的学生来说,在阅读中能够带给他们积极的阅读体验就显得尤其重要,这能够让学生对阅读保持高度的热忱,学习也会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从而自主地采用预测策略来阅读文本。

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科学童话《雾在哪里》的教学为例。可能有些学生没有见过雾,没有在雾中的感受。这样的情境也不好创设,教师也不能够用传统的说教或解释的方法来让学生了解雾,那样语文课就成了科学课了。教师要想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主动探索“雾是什么”与 “雾在哪里”,可先引导学生从“淘气”“顽皮”“藏”这三个词读懂雾的朦胧和能笼罩万物的特点。然后从文中“雾来到岸边”这句,引导学生对后文进行预测。当学生发现自己的预测和作者一致时,不仅有了一种共鸣,而且还有了一种身心的愉悦和满足,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体验。

对于这一学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阅读目标只是阅读浅近的童话或寓言故事,能比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所以在这一学段,教师不需要给学生太多方法上的讲授,避免造成学生因为不知道要何时预测、怎么预测而造成阅读焦虑。这样的紧张心理只会造成消极的阅读体验,不利于有效的阅读。对这一学段的学生来说,预测策略的运用重在激发他们潜在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先进入“悦读”的阶段。

二、第二学段,培养思维,初入“慧读”

第二学段学生的年龄集中在9~10岁,这一阶段是他们大量阅读,积累阅读经验的重要时期。这一学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詞汇量,可以借助工具书读懂一部分文章,但学习的专注力还不够,还不能集中注意力进行高质量阅读,此时,“悦读”就需要“慧读”的支撑。

统编教材对教学中如何渗透阅读策略进行了系统的指导,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就将预测作为教材中出现的第一种阅读策略对学生提出了“学会预测”的学习目标,也将这一策略的完整习得方式安排于整个单元进行集中学习。因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学会预测,善用预测,提升阅读能力。

例如,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文章题目旁批中特意点出:“老屋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吗?”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第一次预测,学生就会开始猜想:“这魔法会是什么?”“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这样的停一停、问一问自然就诱发了学生阅读趣味,吸引学生专注于故事的阅读。再如,在读到文章的第十自然段“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一句时,教师又可以提醒学生停下来,关注旁边出现的旁批“一读到这句话,我就知道一定又有谁来请老屋帮忙了”。正好课文中的这一段是该页的最后一个段落,教师可以抓住时机问学生:“为什么旁批会这样写?你们是如何知道一定又有谁来请老屋帮忙了?”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文章的第二段和第六段已经两次出现“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这句话。每次这句话一出现,就有小动物要请老屋帮忙,那么第三次再出现这句话,就有可能是有相似的情况发生,学生敏锐的觉察力总是让人惊喜的。只有引导学生通过重复出现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来预测故事接下来的情节,学生才能意识到有效的预测是要建立在一定的文本和逻辑依据之上的。

预测是一种自我探究的活动。由预测开始进行的及时、恰当的猜测和推理,就是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一学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这样的思维能力和习惯,引导学生初步进入“慧读”阶段。在阅读时,学生除了要找到文本已有的线索进行预测之外,还要联结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经历来激活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积极的猜想,进而把预测结果用书面语合情合理地表达出来,从而实现第二学段的课程目标“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三、第三学段,深谙“慧读”,学以致用

第三学段的学生由于年龄渐长,阅读水平和思维能力明显高于前两个学段的学生,因此这个学段的语文课程更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思维敏感性。此外,学生所偏好的阅读文本也从童话、神话、寓言故事等具有神奇性、充满想象的作品,慢慢转变为一些叙事性作品。通过不断强化思维训练,学生不仅能通过阅读来了解事件梗概,还能边读边预测情节;能通过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实现真正的“慧读”,并学以致用。

例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桥》的教学,要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展开积极有效的预测能不断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和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初读时,可以让学生预测课文仅用一个“桥”字作题目,会写些什么内容,让学生带着对题目的思考和阅读期待进入文本。在读到村民们面对灾难的害怕与慌乱时,学生又会结合以往的阅读经验,预测会有一个特殊的人物出现。果然,老汉出现了,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成功预测更让学生兴奋的呢?接着,学生又继续预测小伙子与老汉之间的关联。随着学生对文本的不断预测和揣摩,“桥”的突然倒塌给了学生一个强大的心理冲击。与此同时,结尾揭示的老汉与小伙子的父子关系又再次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冲击。在预测的成功介入下,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环境描写和情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在讨论课后问题时更是踊跃发言。

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积极的猜测过程,是一次次自我思维与作者思维的碰撞。与此同时,在一次次与原文的对比中,引导学生感知,预测不是盲目的,而是智慧的,是需要联系生活经验、关注故事细节的,这样才能将感性的、隐形的预测过程清晰地表达出来。

预测作为一种阅读策略,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运用预测策略来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并将自己融入文本,实现“悦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引导,抓住预测点,更好地带动学生关注文本细节,思考作者遣词造句背后的意图,读懂作者背后的深意,为文章补白,做到真正的“慧读”。总之,教师要遵循不同学段的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积累、生活经验以及阅读心理,善用预测,使学生的阅读从“悦读”逐步走向“慧读”。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东方小学)

猜你喜欢
悦读学段老屋
老屋回忆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老屋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微课,为“悦读”插上“隐形的翅膀”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