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取节气资源提高审美情趣

2021-04-19 00:00赵雪芳
新教师 2021年2期
关键词:节气意象语文

赵雪芳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美学和智慧所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合二十四节气,不仅能为学生了解自然与生活提供有力的依据,还能为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同时还能够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帮助学生深刻体会传统文化的美,坚定文化自信。因此,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节气元素,盘活节气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一、追根溯源,赏析文化之美

中华祖先从农耕文明中走来,敏感于时节变化、季节轮转,总结出二十四节气。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追根溯源,探究和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汉字,感受汉字的丰富内涵,体会汉字之美。

如在教学《春夏秋冬》一课时,教师先出示“春夏秋冬”这四个字的甲骨文,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字形,把看到的甲骨文字形和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联系,大胆猜测它们分别是哪个字。这样的识字教学,让学生在体会汉字独特魅力的同时,也领略到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季节轮回之美。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演变,让学生感受到汉字所承载的祖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的欲望。

二、放飞想象,感受自然之美

小学语文教材是传播文化的载体,贮藏着丰富的语文知识,蕴含着自然之美。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节气元素,放飞学生的想象,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上阕描写夏夜山道的景色,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喜悦。在教学时,教师要先让学生感知扑面而来的稻花香,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是谁在稻花香里说丰年。有的学生说是田间小蛙在为即将丰收而歌唱,有的学生说是农民们在议论今年的收成,还有的学生说是作者因为心情愉悦在深情吟唱。学生读诗句想象画面,感受来自大地的欢歌。想象,不断唤醒学生发现夏之美、自然之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科学运用相应的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搭起想象之桥,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打开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勾勒丰富的画面,进入文本世界,获得审美体验。

三、品析意象,感悟生命之美

诗词,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为学生审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载体。语文教材中很多古诗词包含着节气的意蕴,教师要巧于激活这类诗词中的文化意象,为学生创设审美情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如《山行》这首诗通过山路、人家、白云、霜叶这些意象,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山景秋色图。在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霜叶”与“二月花”的对比,感受秋天霜降时节,夕暉晚照下,枫林如火如荼,每片叶子都像燃烧的火焰,真是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艳。在学生感叹经霜的枫林美景之际,教师可以继续进行启发:“同学们,诗人停车驻足,此时的他喜欢枫叶仅仅是因为枫叶的美丽吗?”同时相机出示深秋时节草木黄落的图片,让学生看了这些图片后再读诗句。在反复品读中,学生感受到了霜叶旺盛的生机和无穷的生命力,更加体会到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最后,教师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写话:“枫叶经过风霜的考验才有了绚丽的色彩。我想,你们的心中一定也有这样的一片‘枫叶,拿出笔,把它写出来吧。”在学生的练笔中,热烈、生机勃勃的生命之花愈加灿烂。

又如,王维《山居秋暝》一诗中的“松、竹”代表生命的坚强 ,“清泉、莲”代表生命的高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捕捉到这些意象,便能帮助学生理解诗人面对花草树木渐渐凋零的秋天,依然保持高洁的情怀和追求理想生活的品质。教师从意象入手,教学生了解古诗词意象特有的指向和意蕴,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意象,领会诗中的画面、形象和语言特色,这样才能循象入境,缘象悟情,进而体验优美意境,感悟生命之美。

四、花样诵读,聆听经典之美

古人创造了二十四节气,在对二十四节气进行描写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将时节与情感相融合的经典之作。在语文学习中,重视经典的诵读积累是非常必要的。诵读是传承经典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将诗文中所描绘的季节、风景等借助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现出来。

如在教学古诗《江雪》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大寒时节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图景,让学生初步感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意境,再播放应景的音乐,引导学生采用想象画面读、角色代入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在诵读中,渔翁“独钓寒江雪”的那个孤寂和不屈的形象便会深深地刻入学生的脑海中。

笔者还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带着学生依着时令,诵读相应节气的古诗词。学生或深情吟咏,或高声朗诵,或打节奏快读,或和着音乐慢读,书声琅琅,诗意盎然。笔者还利用课间组织学生玩节气“飞花令”,开展节气诗词接龙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经典诗词的兴趣。总之,教师可以巧妙地整合经典文化资源,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引领学生与经典对话,与大自然对话,让学生用诗词诠释季节的味道。

五、体验生活,展示创意之美

由于小学生社会生活经验少,缺乏与自然的直接互动,写作时总感觉缺少写作素材。二十四节气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孕育出丰富的传统文化、时间哲学、时令生活和民俗情趣,是很好的写作素材。教师可抓住各种时机,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体验春去秋来、四季轮回;走进生活,体验不同的节气习俗与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作为写作素材,以书写和绘画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创意写作。

教师可以二十四节气为序,引领学生体验生活乐趣,融入自然世界。如:立春日,学生到田野看小草萌芽,听溪水叮咚,和大人学剪春花,吃春饼食春菜,以此欢庆春回大地;清明时节,气清景明,学生来到户外,踏春、插柳、植树、放风等,扫墓祭祀、缅怀先人,既体验到“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忧伤,又感受到生命蓬勃的欣喜;大寒是一个充满喜庆气氛的节气,学生跟着大人打扫屋子、购买年货,体验小年祭灶、除夕吃团圆饭、燃放烟花爆竹等节气习俗。学生真切地感触了二十四节气,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更自信地融入到多元的世界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体验到了沉淀在生活深处的节气习俗,写作兴趣自然而来,他们迫不及待地用手中的笔把生命体验表达出来。如冬至这天,北方人吃馄饨、饺子,南方人吃汤圆、长线面。笔者以此为契机,组织学生将南北方的习俗进行对比,把自己对冬至的了解写入日记。笔者适时适度地结合节气习俗、节气文化等,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写出了一篇篇充满真情实感的好文。

总之,语文教师立足文本,巧妙撷取节气文化的精髓,以“节气”为主题,践行多种语文活动,引导学生以审美的方式感受和认识世界,可以让学生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下,感受文化之美,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审美情趣。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首占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猜你喜欢
节气意象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