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春沐柳影”的造型特点和诗情画意

2021-04-20 07:52赵元元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紫砂壶紫砂春风

赵元元

和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的艺术形式一样,紫砂尽管在陶瓷艺术中的历史并不是很悠久,但是作为后起之秀,却迸发出了惊人的能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在许多的艺术形式都经过岁月的洗礼和历史的更迭之后消失殆尽,我们后来的人们只能从书籍典故的记载中寻觅窥探,而紫砂却不一样。自明代正德年间小书童龚春创制“树瘿”紫砂壶以来,紫砂艺术的发展在文人雅士的大力宣传和茶文化的普及之下,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壶茶同誉,相得益彰,共同把江南宜兴的历史底蕴和人文荟萃呈现给大家。特别是宜兴的紫砂艺人,在长期的传承和创新之中,早已把紫砂当做毕生的追求和事业,世世代代的薪火相传,铸就了坚韧的文化脉络和完善的产业链条,在的新时代发展时期依然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我的这件紫砂作品《春沐柳影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把筋纹和提梁手法都结合起来,让我们感受到紫砂造型艺术的丰富多彩和紫砂技术的精益求精。众所周知,紫砂筋纹器制作的难度本来就非常之高,需要高超的传统手法,同时又要有足够的定力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才能完成,可是这件作品同时还加入了提梁的设计,让本来就不易成型的设计更加的难上加难。此壶壶身饱满圆润,密布筋纹,阴阳凹凸,韵律感强烈,壶嘴则是婉约弯流,微微上扬,出水爽利,上面同样也装饰有筋纹,气韵贯通,圆形的提梁形态飞架两端,如同春风拂过的柳枝一般柔软多情。壶盖压合壶口,严丝合缝,每一囊都丝丝入扣,上面点缀的壶钮也是圆珠型设计,从上面辐射出来的筋纹延伸到壶的底部,非常的和谐自然。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春沐柳影壶》,可以说是一把集合诸多技艺手法为一体的艺术精品,特别是从整体的形态、筋纹的装饰、提梁的设计等等元素综合来看,都非常的突出,把筋纹器宛如柳影飘摇的幻境和紫砂的造型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 ,虚实融合的器型,如沐春风的气韵,恰如其分地把春沐柳影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春风向杨柳,能事尽风流。有意疑张绪,无情见莫愁。依然金谷在,宁免武昌偷。前路难回首,何须苦映楼。”这是唐代诗人唐彦谦的一首描写柳树的诗歌,其中的开篇就点出了春风和杨柳的关系,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内心。艺术是相通的,我们古代文人非常善于用普通的景物和画面来渲染营造具有代表性的情愫表达,许多的诗歌和绘画之中已经屡屡出现,不胜枚举。春风、杨柳的意象也是运用得非常之多,“春风大度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这句经常能够在紫砂壶上面看到的陶刻铭文,代表着我们对于春风的真切情感。对于柳枝,我们更多的在“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的情境之中可以看到,多带有离别的思绪和相思之苦。其实,柳树作为我们最为常见的树种之一,那种“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感觉总是那么的令人心旷神怡,如沐春风。我的这件紫砂作品《春沐柳影壶》就是把春风、柳影仿佛在沐浴阳光的感觉用紫砂艺术的形式展示出来,红中带点黄色的色泽和道道的筋纹相得益彰,把我们对于春天的感受和柳树的姿态抽象地演绎出来,是一种在继承传统基础之上的有力创新,让我们感觉到除了陶刻装饰的直抒胸臆之外,思想情绪的表达还能够通过细腻的紫砂技艺手法和独具匠心的题材设计来加以演绎,从而营造出令人耳目一新、情绪饱满的诗情画意。

结语:紫砂艺术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之中,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和丰富的表现手法,造型的设计也是越来越推陈出新,特别是新一代的紫砂艺人在经过了系统的艺术理论学习之后,又投身于紫砂技艺的传承和创作,作品除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之外,更多的是一种艺术欣赏的魅力呈现。在今天我们繁忙的工作和快速的生活节奏之下,能够选一把心爱的紫砂壶,泡一杯清香徐徐的茗茶,可以说是非常惬意和难得的生活享受了。

猜你喜欢
紫砂壶紫砂春风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无相
刘少白
春风将送你们归来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春风沉醉的夜晚
春风
购买紫砂壶4忌
购买紫砂壶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