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欢壶”的艺术特征与经典价值

2021-04-20 07:52范学军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壶嘴泥料壶盖

范学军

中国江苏宜兴,古称“阳羡”、“荆溪”,优美的自然环境与繁盛的人文环境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其中最独特也是成就最高的当属紫砂壶,它的诞生有赖于宜兴独特的泥土、悠久的制陶历史与茶文化的发展,具有典型的中国古典魅力,做工、造型及装饰等外在表现精湛又多元,满足了人们对一件茶壶的种种完美渴望,五百年来魅力不减,是新时代中国最受人认可与喜爱的陶制茶壶。

一件艺术形式的发展必然要有一定的规模和清晰的发展路径,所以经典款式的形成对紫砂壶艺术的成熟与发展极为重要。这件“合欢壶”就是紫砂壶中的经典款式,最早由清代陈曼生所开创。“合欢”二字具有吉祥、和谐等美好含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维度,认同吉祥文化的中国人对“合欢壶”自然赞赏有加,可见紫砂壶的艺术成就不仅系于外在的表现,更系于文化的表达。

“合欢壶”是陈曼生从合镲中获得灵感设计而成的。合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乐器,通过合击奏响,大有喜庆之意,以此为形制成的紫砂壶便具有喜庆、吉祥的气息,是作品设计所要坚持的基本标准。

创作运用红泥制成此壶,呈现出鲜艳的红色,色彩鲜润透亮,较高的明度使壶表面如红光笼罩,充满喜庆吉祥之气。泥料的质感极佳,使壶表面光滑干净,明亮的光泽配合红润的泥料更显作品的亮眼。紫砂壶有“紫玉金砂”之美名,正是得益于其独特的泥料,正如此壶所表现的一样,壶表面的光洁润泽比玉还要透亮纯粹,鲜艳的色彩堪比金子的光芒。在长期的冲泡下,壶体色彩愈发鲜艳,吉祥味道就更加浓烈。

壶身造型模仿合镲而成,呈上下对称的结构,有和谐之美。壶身明显分为上下两部分,中间的分割线明快利落,在壶中较为突出。上下两部分结构的设计所运用的都是传统圆器塑造的方法,弧面清晰圆润,具有艺术张力。壶身下半部分形似一大圆碗,宽阔均衡,稳定壶身重心。上半部分则可看作是一个倒扣的圆碗,与下半部分紧密连接,上下相合表现出合镲造型。创作将合镲造型与紫砂壶的结构要求结合起来,构成饱满立体的壶身,更符合紫砂壶的实用功能与结构审美需求。

壶嘴与把手以壶身中线为参考坐标,对称镶嵌在壶身两侧,在提供使用功能的同时也是保证壶身平衡的重要结构。壶嘴上部线条先向上运行再向下弯曲,形成一条完美的弧线,与壶肩部配合形成宽阔的夹角。壶嘴下部线条承接壶身下部线条,如与壶身一体构造而成。壶身中部的线条也延续到壶嘴上,形成立体的棱线,加强了壶嘴与壶身造型的连续感。把手为环形,上部起点在壶肩部,高度与把手一致,下部连接在壶身下部中间部分,将壶身衬托的更加均衡标致。创作在设计壶嘴与把手时一是注重二者的均衡,二是注重二者与壶身的一体效果,以体现作品线条的清晰简约。

创作在壶底部镶嵌上圆形的底座,大小与壶口部相当,使壶体上下对称。壶颈部较短,上承圆形的壶盖,壶盖边缘圆润光滑,与壶颈部线条相承接。壶盖中央是桥型壶钮,左右线条对称,中间线条平直,两侧圆润光滑,与壶的温柔随和的气质相符合。壶钮、壶盖与壶身三者的大小并不是随意而为之的,创作非常注重三者之间的比例,使三者配合形成非常明显的层级结构,由下至上逐渐变窄,节奏均匀平缓,将整个壶体结构衬托地更加均衡和对称。

作品中无多余装饰,线面结构与轮廓线条均呈现地十分清晰,完美展现了“合欢壶”的基本造型结构。创作所用的泥料与设计的造型十分传统,通过对线面的细微调整赋予壶个性特征。“合欢壶”这一壶型来源于中国传统乐器,说明了紫砂壶创作对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广泛借鉴以及紫砂泥极强的可塑性。此壶的经典价值源于文化,镲作为应用于喜庆节日的乐器,是中国吉祥文化的象征物,当年的陈曼生也是由于喜悦执镲击乐,从中体会到快乐幸福,才制成了“合欢壶”。这一壶型象征中国人民对吉祥和乐的追求,体现了中国的和谐发展理念,在展现紫砂壶精湛华美的同时将幸福吉祥带给人们。

结语:“合欢壶”这件作品简单精雅,具有浓厚的喜庆气氛。创作参考传统“合欢壶”制成此壶,力求线面结构的清爽利落,展现了这一经典壶型的基本特征。本文对此件作品进行了较为细致地分析,说明了其艺术特征与经典价值,也揭示了紫砂壶创作的丰富性,以及经典款式对紫砂壶艺术发展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壶嘴泥料壶盖
伪造的情书
Reading and Blank-filling语法填空
倒水防分叉及防回溢的双层电热水壶的结构探讨
历 练
制怒
壶嘴的曲直是非
一头扎进醋壶里